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举例(语文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申小龙:网络聊天,说的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个女生网络聊天的奇幻之旅

中文系16级小步同学问:“为什么在口语交流的场合(比如某些外交场合),听到书面化的表达,会觉得很正式?除了能够体现出精心准备过的严肃认真态度,在书面语和口语的性质上有没有原因?”

小步同学的问题,涉及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口语和书面语的界限在哪里?

为什么这会成为一个问题呢?因为虽然在“物理”上,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显而易见,然而实质上,“物理”已经无法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1.不是说口语简单吗?现代人的口语并不简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方式复杂化,书面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今天的口头语言中渗透了书面语。每天我在大学路散步,路边一家家咖啡店的外摆座位上,年轻人神采飞扬地聊天,大都十分地“书面语”。现在真正要听到地道口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年龄够大,二是说方言。

同学们可能会说,我们也说方言啊,其实这一代年轻人成长的环境已经是一个标准语环境。他们口中的方言,日益标准语化。

年轻人自己不察觉,老人们一听就知道,词汇、语音,甚至语法都向普通话靠拢。语言与文化课上,请上海同学用沪语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哪个同学还会说“头廊厢一朵云也不带了跑”呢?

在上海,只要听到的是普通话,就有书面语味儿。人们说上海话也总是频繁地“语码转换”,在普通话和上海话之间跳来跳去。许多复杂的较为“书面”的概念,只有普通话才能表达。而当说话人口语转码到普通话的时候,书面语堂而皇之就“口语化”了。

2.不是说口语随意吗?现代人的口语并不随意

现代人口语是否随意,我们无法在现场录音观察。一方面“偷录”涉嫌侵犯隐私,另一方面,一旦说话人知晓录音,他的口语就很自然地“字正腔圆”起来,于是就不自然了。

不少声称研究汉语口语的论文,把影视剧的对话作为口语语料,我们来看看这些口语:

“你是甜蜜的,忧伤的,嘴唇上涂抹着新鲜的欲望。”(《恋爱的犀牛》)

“我们在所有的爱情中,都不是看到的对方,只是看到了自己。”(《似水年华》)

“知道了许许多多别人命运的大跌宕,大苦难,大绝望,大抗争,我常想,若将不顺遂也当成‘逆境’去谈,只怕是活得太矫情了!”(《人世间》)

“你的眸清澈动人,你的手温柔细腻,你的心晶莹剔透,你就是我的人生伴侣。”(《爱情公寓》)

“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天气预报员》)

“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度日。”(《北京青年》)

“我并不是仅仅在谈论一个人,我是在谈论每一个人。我在谈论形式,我在谈论内容。我在谈论相互间的关系。我在谈论上帝、魔鬼、地域、天堂。你,究竟,明白了吗?”(《飞越疯人院》)

影视剧中的对话,夹杂着大量书面语的念白,而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口语的真相。

口语研究当然是需要的,只是口语语料的获得很不容易。首先必须是地道的口语,而不是书面语的口语表达(否则研究的意思就不大),其次是说话人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说话,这两点在口语采集中都很困难。

一般来说,如果语言的方言性和标准语性是两个相对的端点,那么游走其间的各种“等级顺序”变体,越靠近方言端,口语性越强;越靠近标准语端,书语性越强。

3. 不是说口语就是聊天吗?现代人的网聊并非口语

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可能一怔。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口语和书面语二分的界限。网络语言有很强的口语性,但它又是实实在在的文字书写。当我们把口语聊天的符号搬到网络交流中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存在于口语环境中的丰富的语境信息大幅度衰减,于是误解丛生。

新闻学院16级小王同学和我谈到她经历的网络聊天三段“奇幻之旅”:

第一段旅程:网络聊天幸亏不是口语

“第一件事,是在高二6月左右。那时候我刚刚有了电脑,人生第一次注册了一个账号,是贴吧的。在贴吧里认识了杏子,一个说自己绝对不会盗图的女生。

“有一天她给自己的小说配图,图片里那个‘奇迹暖暖’的标志很明显。(我当时对盗图的理解是:不是自己画的就算盗图。)于是我在下面留言:‘哇!好漂亮!是自己画的吗?’(我的意思是:你还说不会盗图,这个肯定不是你画的。)

“不过,她没看出来,回答我:‘ 谢谢,不过不是我画的,暖暖是一个换装游戏,这个造型是我用暖暖搭配的。’

“很奇妙,如果在现实中我对身边的人一句 ‘这是你的吗?’ ,估计对方直接跳起来开骂……”

第二段旅程:网络聊天幸亏不是口语

“第二次事情是在高三暑假。高考结束后我每天在贴吧里‘兑现我的承诺 ’,每天更新小说……然后最好的朋友小桃提出给我的小说作曲,我同意了。然后她又叫了朋友丹纯写词。但是丹纯没看过我的小说,她写的词很华丽但没有内涵。于是我自己也写了一份,然后给她们看了。

“第二天小桃说丹纯的稿子有改过了,然后我那份就不用了。当时我就特别火大,然后回复:‘丹纯毕竟没看过昙灵纪,歌词还是小桃把关一下吧。’ 然后小桃回答:‘那我在写曲子的时候稍微改一改吧。’……

“其实当时我的意思是‘丹纯那家伙什么都不懂,就是语文功底好,写诗就算了,歌词是随便什么好看的句子堆上去就可以的吗?还不如就要小桃朴实一点的句子,但是要符合剧情!’

“从结果来说,那次算是美好的误解。如果当时她们知道了我的不满,那么现在我就不可能和丹纯成为朋友了……”

第三段旅程:网络聊天不幸成了书面语

“第三次就是不愉快的了。一次我在微信里对一个同学说:‘感觉你有点小功利主义哦~~’(要是面对面聊天时来这么一句,大家都开玩笑地过去了。)结果,那孩子在微信里就火了……然后我们差不多就绝交了……(咳,冤枉啊……我真的没有嘲讽你……)”

小王同学三段网聊的“奇幻”在于,前两段聊天“救”了她的都是网聊的文字性——幸亏网上聊天不是口语;而第三段聊天“害”了她的,还是网聊的文字性——都怪网上聊天成了书面语。

而每次聊天,小王在潜意识中都把打字当作口说,以为还在口语环境中……

小王同学的感受就是:“语外音在口语里产生误会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在网络聊天时误会就会很多。”

同学们一定会奇怪,书面语的环境,也有丰富的语境信息,我们的书面语阅读很少会发生误解,相反,阅读中我们更能够“驻神凝思”“浮想联翩”,为什么同为书面的网聊就容易误解呢?

口语交流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非语言因素传达的,包括表情、身势、语气(语音的“超音段”变化,如音量、音长、音高、音强)等等。这些信息网聊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再多的表情符号也无济于事,所以容易引起误解。但在非聊天的书面语中,文字能够通过描写刻意传达表情、身势、语气、氛围等,所以不会引起误解。而这样的书面描写,不可能出现在网聊中。

那么,网络聊天究竟是口语呢,还是书面语呢?

研究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不要“入坑”,在既有范畴的“树”上吊死——

网聊不是口语,也不是书面语,因为它既不在口语环境中,也不在书面语环境中。

它是网聊语,比口语费解,比书面语直白,没有表情的文字缀满了表情符号,一不耐烦就上语音。。。

在互联网时代,它与口语、书面语“勾肩搭背”,鼎足而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014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上午3:59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