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西方艺术史上“化丑为美”的杰作,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马拉之死》是能排得上号的。
1793年7月13日夜晚,法国大革命时期激进的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保尔·马拉被一名叫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的25岁的吉伦特党人刺杀于家中。当时的革命党人群情激奋,纷纷要求达维特用手中的画笔刻画这一历史性的轰动事件,为马拉报仇。达维特不负众望,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幅鼎鼎大名的肖像性历史画作。
达维特通过对马拉遇刺身亡事件的美学升华,在政治、身体和艺术三个层面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在政治层面上,达维特通过对马拉遇刺事件的审视,揭示了政治暴力的严重性和对社会的冲击。他通过艺术的手法,将这一事件置于更广阔的政治背景中,呼吁人们对政治暴力保持警惕,并促使社会对政治体制进行深入反思和改革。
在身体层面上,达维特通过对马拉遇刺事件的再现,强调了暴力行为对个体身体的摧残和伤害。他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暴力行为的残酷性和破坏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对暴力行为的深刻思考,并呼吁人们关注个体身体权益的保护。
在艺术层面上,达维特通过对马拉遇刺事件的艺术处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他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事件中的情感和冲突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张力,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共鸣。
总之,达维特在政治、身体和艺术三个层面上对马拉遇刺身亡事件进行了美学升华,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了人们对政治暴力的关注,对个体身体权益的重视,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雅各宾派执政期间,为了保护革命成果,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对待政敌,包括王公贵族和吉伦特派。马拉是恐怖政治的支持者和执行者。科黛在审讯时向马拉举报了18名吉伦特党人,马拉表示会将他们送上断头台。然而,达维特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木墩上放着的纸币和便条。便条上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达维特看到马拉无力地握着鹅毛笔,左手紧握着科黛递给他的便签,上面清晰地写着:1793年7月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地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这样的细节描写将马拉的死亡描绘成了一个仁慈、勤勉为民请命的革命者的悲剧。
马拉的外貌并不好看,他患有一种需要经常泡在药水中的溃疡性皮炎。然而,达维特并不想在画中真实地描绘马拉的面容和皮肤,他选择将悲剧主角的上半身裸露,皮肤光滑细腻,与普通人无异;达维特也不想展现血腥、混乱的凶杀场景,科黛并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中,濒死的马拉看起来像是在睡觉,只有从胸前的伤口流出的鲜红血液,以及地上的匕首在暗示着刚刚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血案。不奇怪,即使是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也坚持认为丑陋的形象可以被用于诗歌创作,但在造型艺术中最好不要使用丑陋的形象。通过观看达维特的另一幅作品《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处理方式非常自然。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能够直面丑陋,在审美理论和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的快感,这一点要等到浪漫主义运动之后才出现。
对于那些对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不了解的人来说,他们在欣赏之后可能会对主人公散发出的肃穆、庄严、凝重的悲剧氛围感到同情。实际上,这正是达维特创作这幅作品的深层意图。在木台上雕刻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为这件作品定下了基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拉身体和浴缸近十字的形状,以及从画作左侧射来的光线和上半部分无边的黑暗背景所创造的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形象——一个具有崇高美德的圣者,而不是杀人如草芥的狂热分子。达维特并不回避以官方代言人的身份出现,这也是热衷于政治的新古典主义者的特点:“如果我能成功地美化马拉,那我为什么不能美化拿破仑呢?”当拿破仑于1805年登基时,达维特紧随形势,拿起了“化妆笔”,用《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为这个盛世增添美丽。题材更加宏大壮丽,但达维特的政治热情和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转换的无缝衔接感依然不变。
法国画家保罗·波德里(Paul-Jacques-***imé Baudry, 1828-1886)对马拉感到厌恶,而对科黛充满崇敬。在他的作品《杀死马拉之后的科黛》中,画家毫不回避这是一起谋杀案。受害者马拉躺在一片凌乱的背景中,胸膛深深地插着一把匕首,而科黛则被描绘成一个目光坚定、大义凛然的女英雄。
马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艺术作品中。他既有恶魔的形象,也有圣人的形象。有人将他视为革命者,而有人则将他视为刽子手。无论是从真实的历史还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很难下定论。然而,达维特的卖力的艺术实践提醒我们,在政治和艺术的交织、疏离和批判的关系中,美与丑并不是清晰可辨的,而常常是复杂而难以捉摸的。因此,品味艺术的难度就在于此,而艺术的魅力也在于此!
(张旭曙 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0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