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讲稿:质量强国建设的“三个转变”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解读讲稿:质量强国建设的“三个转变”
   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质量强国建设作为重大战略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足见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概而言之,就是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一、质量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纲要》内容一万余字,分为十一个部分,共计三十二条,明确了质量强国建设的形势背景、总体要求、重要举措等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力争到2025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党中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球性问题凸显要求我国建设质量强国
   三年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世纪疫情大流行冲击,世界各国产业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都看到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纷纷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实行“内顾”政策,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加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脱钩战略,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形成新的挑战。产业链安全稳定与否,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不可能拥有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命运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纲要》指出:“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近年来,除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给全球治理提出新的课题,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俄实施全面制裁,进一步恶化了外部环境。我国是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全球能源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安全形成挑战,地缘政治冲突也给世界贸易和投资、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全球粮食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既有利益,还频频采取金融、科技、贸易等手段遏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断挑起贸易摩擦,造成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严重阻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序重构。这些情况为我国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同时也启示我们:没有质量强国建设,中国就难以应对这些全球问题。
   (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领域建设的主题词,但不得不承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层出不穷。比如,商品的假冒伪劣一直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假冒伪劣商品一直都是我国重点治理的对象,也是各级政府监管的重点领域,但假冒伪劣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质量也不时受到消费者、媒体的质疑,这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升建设质量强国的强度,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纲要》的出台为契机,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但也要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制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更是取得长足的进步。以装备工业为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2年至2021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8.2%,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1年底,我国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83万亿元、26.47万亿元、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2.97%、47.76%、28.84%,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资产总额,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但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对制造业发展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这些国家都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本国制造业发展,加大国际市场争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与此同时,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我国相关产品出口还面临着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刻不容缓。
   (一)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技术、管理、制度等领域的创新,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点。要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
   (二)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
没有产业基础质量的支撑,就谈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09098.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