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主题教育)素材汇编
(51篇)
目 录
教育部陈金龙何希贤:
***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1
中央党校董振华: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6
中国人民大学陶文昭杨建宇: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 11
国防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 15
海南日报:
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
江西日报:
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4
南方日报评论员:
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7
郑州日报:持续学习研究阐释***文化思想
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 29
新华社记者:
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31
中国旅游报: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42
文汇报:
三位专家学习交流***文化思想心得体会 46
南京日报: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54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贯彻***文化思想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57
新华日报:
坚定文化自信,在传承历史文脉中激发创造力 59
南方日报评论员:
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62
解放日报:
让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 64
南昌日报:
认真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推进文化自信“南昌实践” 68
天津日报本报评论员:
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72
文汇报: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以“七个着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74
青海日报: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78
山西日报: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不断开创新时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81
长治日报: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不断开创新时代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86
文汇报: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
“上海样本”作更大贡献 9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94
人民日报评论员: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104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107
新华社评论员:
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109
解放军报评论员:
深入抓好***文化思想学习贯彻 111
南方日报评论员:
首提***文化思想,这次会议意义重大 113
南通日报: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凝心聚力谱写新篇 115
团结报: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凝心铸魂再谱新篇 118
刘成 李建军:
***文化思想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122
南方日报评论员:
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135
天津日报:
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勇担使命踔厉奋发 137
中国电影报:
以***文化思想为指引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电影新华章 139
湖南日报:
以***文化思想为指引担当新使命开创新局面 145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
以***文化思想为指引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文化篇 149
中国文化报: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151
中国文物报: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奋力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154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
以***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南 162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邹广文:
中国式现代化呈现新的文化生命体 164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筑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根基 166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
推动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 168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李媛媛:
当代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起点 17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
以“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 172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虎学: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74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
从思想解放高度认识“文化篇”的意义 176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李亚娟:
深入领会***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178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
***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 182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
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 186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
***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188
***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教育部 陈金龙 何希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文化思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特别是以下四个方面突出彰显了***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伟力。
一、提出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
自信是一种基于自我评价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而生成的对于中华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016年6月28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形成了“四个自信”这一具有原创性的表达。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文化和文明是在历史基础上形成的,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文化之中蕴含的具有普遍性、积极性的内容。***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谱系的独立形态, 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这是基于大历史观审视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表现形态、思想内涵、价值追求而进行的系统概括,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自信。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新的文化创造只能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在论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时,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是从道德文明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进行了概括,从观念文明维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要求“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从精神文明总体维度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多维阐释,指明了传承、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形成传承、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从中发掘新时代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资源、精神养分;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生成文化主体性,从而自主确立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文化发展道路;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形成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
二、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需要目标引领,***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并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总书记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指出,“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正式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相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二者大体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 此前的创造和积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此后开启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
历程,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中华文明的整体。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独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时代的文明形态,既各具特色,又存在共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主体创造文明,文明发展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在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同时,力求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创新发展的文明,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兼收并蓄的文明,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和平发展的文明,以和平方式、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文化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华文明的复兴不是简单恢复昔日的辉煌,而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文明的维度来定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提出“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设的方法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两个结合”,这是作为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而提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进行了阐释,深化了对“两个结合”的理论认识,明确了“两个结合”的实践指向。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如此,“两个结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升华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赋予“两个结合”更高地位和更大作用空间。“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具有原创性的表达,诠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
“两个结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
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两个结合”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两个结合”蕴含文化发展规律。不同国家、民族有不同历史积累、文明积淀,由此决定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从中国具体实际、中国国情出发,不能简单移植或照搬他国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具体实际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实际,新时代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有利于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两个结合”揭示了文化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
“两个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经过“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蕴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又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符合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又顺应人民的文化诉求。这种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的方法,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
四、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