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端午,飞龙在天,居南而中,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食而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民俗大节。
端者,初也。或曰天中节、诗人节、浴兰节;又因五、午同音,五、五相重,又名“重午节”、“重五节”或“五月节”。阴历五月适逢“午月”,又“午时”恰是“阳辰”,亦称“端阳”。有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之习俗。其起源涵盖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文化内涵包罗万象不一而足言哉。
上古信仰,一曰天地信仰,二曰祖先信仰。天皇氏骧首、鳞身,与与乾曜合德;五龙见教,治在五方,尊为五方神,五龙见教,天皇被迹,先民之龙图腾,端午而图腾祭之。
端午,上古之意原非吉日,五月艳阳转炎,蚊蝇孳殖,百病滋生,故曰为毒月恶日。仲夏,百虫出没,所谓“五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活跃茂盛。人欲避之,剪“五毒”贴纸,贴于门窗墙柱或系于黄口臂上;或剪葫芦型,以镇之。南方多饮雄黄酒祛邪去毒,须不知,雄黄酒才毒,喷之于墙角屋后,可驱虫。然,南北差异,百里不同俗,北域又曰“小女儿节”,或与毒恶无关。
端午,流传至今,祭祖仪式渐渐式微,而在千百年来关于端午的意义在不同神话来源中赋于不同的意义。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蛾说,恶日说,其中以纪念屈原流传最为广泛。屈原投江后,楚人竞相发舟打捞而不得,楚人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后因避蛟龙窃食,在竹筒上塞楝叶,并缠彩丝。而终,以赛龙舟、吃粽子演化为最有标志的两个习俗,亦有系五色线、挂菖蒲、悬艾叶、佩香囊、放纸鸢、打午时水等。
华夏,自古农耕文化,食不果腹常有之,故所有节日都与“吃”有关。粽子又称角黍。宋,黄裳有诗:“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此外,五味草煮蛋、品打糕、吃五毒饼,以及“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亦是习俗之一。小时,记得我们山里人馈赠山下人粽子是很流行的习俗,现在消失了,更别提赠香囊还扇子之礼。
屈原跳江,可玩是人的属性,怀念的同时亦未忘娱乐,有射柳、打马球、“斗草”等。当然,我们现在放假是逛街、吃大餐、游山玩水、看微信、刷抖音、睡大觉。
风,吹过两千多年的汨罗江畔,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游于江潭,行吟泽畔。两千多年后,湄水之滨,鹭岛之夜,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骚》与《天问》之间苦苦泅渡。
屈原之才开创于辞赋,之忠不苟于和秦,之清于不淈其泥,之醒在于众人皆醉,之忧在于民生多艰苦,之勇在于举长矢射天狼,之毅在于九死犹未悔。
“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参“天地万象,阴阳变化”之理,揣“存亡兴废,贤凶善恶”之端,究“神奇鬼怪之说”而作《天问》。忍看“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之惨烈,悼将士“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晚兮为鬼雄”而作《国殇》。遭谗被疏,“发愤以抒情”,郢城既破,“心郁郁之忧思兮”而作《九章》。怀忧苦毒,愁思沸郁,而集奏《九歌》而舞《韶》兮,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聊假日以媮乐。
可,汨罗江畔,你抱石一跳毅然决然,跳进了千年历史,从此汨罗江成了中华儿女报国无门,忧民无从郁郁不得志的朝圣之地。那一天,汨罗江浪高风急盛不下你忠贞悲愤的灵魂,洗不去你国破山碎的楚之殇。咆哮的江水平静不了你的心,冰冷的江底浸透不了你沸腾的血。那一天,秭归城乌云压顶,“石头城”墙上满是你愤懑的刻痕。
嗟夫,自古荆楚多悲歌,燕赵多慷慨之士。庙堂之上,江湖之远,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吾辈,作何思,践如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于云居脚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