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从入党誓词的演变中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
同志们: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入党誓词历经数次变化调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入党宣誓并没有明确要求,甚至没有统一的入党誓词,直至党的十二大,才以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将入党誓词写入党章。入党誓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梳理入党誓词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准确把握入党誓词的历史发展规律,为党的建设提供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从入党誓词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生成背景
誓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对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览中国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者同盟中“誓词”的发展进程,“盟誓”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提供了原始蓝本。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厚植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立足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实现了入党誓词从孕育到完善,再到制度化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理论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誓词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文化基础,为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本土养料。中国共产党还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誓词的相关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源”。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誓词”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蕴涵着内心意志、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践行要求等主要内容,这是对中国传统宣誓誓言文化的承继与发展。“誓”最初为誓神之辞,多用于表示决心,含有“以言约束”之意。在《尚书》中多为誓军旅之辞或誓师时的训诫之辞。在《说文解字》中,“誓”是指约束。“誓词”亦作“誓辞”,指起誓的言辞,或相互约定的承诺。唐代李翱《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元情愿以身为质,与元帅共立誓词,各无反悔。”誓词亦称“誓言”。《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唐代韩愈《复志赋》:“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继承了传统誓词文化中关于“志愿”“服从”“遵守”“忠于”等内心语言,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以及誓词践行的强烈诉求。传统誓词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促使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诞生,还需要明确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誓词的相关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入党誓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其中:(a)你相信财产公有的原则是真理吗?(b)你认为要尽快地实现这些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同盟是必要的吗?你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同盟吗?(c)你保证始终不渝地用言语和行动来传播财产公有的原则并促其实现吗?(d)你保证对同盟的存在及其一切事情保守机密吗?(e)你保证服从同盟的决议吗?虽不曾对入盟者的国籍、性别、年龄,尤其是阶级属性提出明确要求,但突出强调入盟者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表现必须符合无产阶级世界观,符合共产主义的性质。同样,列宁不仅提出要重视党员质量,还严格要求党员标准和规范入党程序。1903年,列宁向第二次代表大会提交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的第一条中指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191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指出:“凡承认党纲、加入党的一个组织、服从党的一切决议并缴纳党费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这是第一次在党章中规定,党员必须由两名正式党员介绍才能接收入党。这对推进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发展和入党程序的规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入党程序的认识与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入党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实践土壤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内容和形式与党面临的斗争环境密切相关,适应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建党初期,由于党的很多活动受多方因素制约,入党誓词虽未成型,但誓词内涵和精神已经成为党员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革命的相继开展,如何规范党员行为、严肃党内纪律,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发展的要求开始在党员的入党誓词中得以体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白色恐怖”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影响下,党内部分党员出现叛党、退党的现象,此时迫切需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强调对党的绝对忠诚。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入党誓词无论是在发展党员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入党誓词也逐渐趋于规范。解放战争时期,为满足无数志士在烈火硝烟中宣誓入党的迫切需要,对入党形式没作硬性要求,入党誓词的内容也因战时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二大以前,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在中央组织部明确表示不做统一规定的情况下,这一时间段的入党誓词主要为自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需要全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党的十二大把入党誓词正式地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重温入党誓词的发展与演进历程有利于警醒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以党员标准约束自身思想和行动、主动应对和克服各种危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双重理论来源,同时密切结合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党的建设的实践需要,逐步将入党誓词的内容与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党员入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新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历经了孕育发展、渐变发展以及制度化规范的演进历程。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整个演进历程呼应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孕育发展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党员主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在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加入党组织。如,毛泽东同志认为自己入党时间是1920年,正是在这一年的11月他应陈独秀函约,与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这一时期,中共党员的吸纳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早期党组织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员的发展问题,虽未形成统一的入党誓词,但对党员发展和吸收仍保持严谨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思想建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对入党资格、入党条件、入党手续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总体而言,只要认可党的纲领,有人引荐,经过审查,便可入党。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探索建党的过程中,为入党誓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建党初期受革命环境的影响,入党誓词并未正式形成。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誓词内容与形式,也推进了入党誓词中国化的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渐变发展
1.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早期萌芽
随着大革命序幕的拉开,如何增强党员的纪律性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1924年,新党员入党必须填写入党登记表,而这一时期的入党登记表也只是涉及新党员的姓名、地址及入党时间等一些简单的信息。入党登记表的使用,促进了入党誓词的规范与发展。一方面,它作为党员的书面证明,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它作为党组织统计党员信息、审查党员历史等方面的依据,有利于维护党组织的稳定性和纯洁性。相对而言,这一时期入党手续比较简单,新党员入党表态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还不能称作正式的入党誓词。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虽然能够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对新发展党员仍旧要求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用于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问题,阶级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入党誓词强调的重点。在恶劣的革命环境中,为延续革命火种、保护党的成长、彰显党员革命信心与不怕牺牲精神,对党忠诚成为这一时期入党誓词的突出特点。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正式形成
为捍卫红色政权,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员更为慎重,程序更为严格。这一时期,党的活动形式主要以秘密形式开展。根据这一特殊的斗争形势,党取消了“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对形势不太恶劣的地方,继续采取以“宣誓仪式”的方式吸收党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较为正式的入党誓词版本正式形成。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1927年10月在酃县水口街叶家祠堂为6名新党员举办并主持入党仪式,当时入党誓词为:“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一入党誓词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为规范的版本,为后来入党誓词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当然,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还存在其他内容,但由于战火的洗礼,多已销蚀残缺。目前发现这一时期写在一块红布上的入党誓词:“犠牲個人(牺牲个人),言首糹必蜜(严守秘密),階级門爭(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從党其(服从**),永不叛党。”在这份24字的誓词中出现6个错别字,这表明在当时恶劣的斗争环境之下,虽然部分党员文化程度不高,但革命热情不减。字虽写错,但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毋庸置疑。
在江西黎川县档案馆中,收藏有一幅中央苏区时期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壁画照片,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借用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最有力证明,这种对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借用”,不仅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局形势,也反映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对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极大影响。根据张震同志回忆,1930年他在赣江畔临江镇的一所中学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誓词为:“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在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中,“牺牲个人”展现了中共党员崇高的革命精神,“永不叛党”彰显了中共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其他根据地领导人同样十分重视入党问题。根据《寻乌人民革命史》所载,1931年寻乌苏区党员入党誓词为:“服从组织,严守纪律,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可以看出,其他苏区的入党誓词在内容上虽然与中央苏区存在一定差异,但却贯彻了中央苏区入党誓词的核心思想。
其后,两万五千里长征对党员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精神上和党性上的考验。据吴先恩将军回忆,1936年2月,发现被埋在雪中的众多遗体中,有一位战士手中紧握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圆。党证上写着:“刘志海,1933年入党。”这充分反映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仰。长征途中,革命条件十分恶劣、艰苦,虽然鲜有对入党誓词的记录,但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发展仍然十分重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提到:“凡不是党员的,一律入党!”在艰难的长征途中,革命战士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仰,磨炼了顽强的革命毅力,延续了革命的火种。长征时期的入党誓词,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永不叛党”的忠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党誓词是以“牺牲个人”“永不叛党”为核心。根据当时的革命环境,中国共产党仍旧延续了阶级斗争的方法,不仅如此,还以“牺牲个人”为前提。由于当时党的力量十分薄弱,誓词更为强调严守组织的秘密,要求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必须申明入党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以及对“永不叛党”的坚持。面临着险恶、艰难的生存环境,绝对不能背叛党组织,忠诚成为发展新党员的重要内容。自此,“永不叛党”贯穿于整个入党誓词演进历程的始终,成为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
3.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趋于规范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入党“门槛”并没有因此放低,入党手续也没有相应简化。1939年,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新党员一定要有上级批准,经过候补期,举行入党转正仪式,宣读誓词。”这表明中央组织部已经把宣读誓词纳入发展党员的既定程序之中。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制的入党誓词,与之前的入党誓词对比起来,在思想上更加鲜明、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要求上更加具体。正因为如此,在解放战争期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地方党组织的入党宣誓仪式上仍旧使用这一版本。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第一次在入党誓词中提到“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反映了对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其次,不再强调阶级斗争,明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家、民族、人民利益面前,全党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再次,强调了“要做群众的模范”和“对党有信心”,表明这一时期入党誓词对党员自身行为规范和理想信念的要求。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各具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志士在烈火硝烟中火速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只有部分地方党组织沿用了抗战时期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入党誓词,大部分地方的入党誓词仍主要为自拟。1948年9月,东北部分党组织的入党誓词简明规定为:“我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1.坚信共产主义,忠心为人民服务;2.服从组织;3.努力工作;4.做群众模范;5.遵守纪律;6.保守秘密;7.党的利益高于一切;8.革命到底永不叛党。”当时在东北入党的大部分新党员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一入党誓词更符合农民党员文化水平,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工作。根据八路军山东胶东政治部1946年1月编印的《百日大练兵小丛书之——先锋(党员读物)》记载,解放战争时期其他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现了旨在强化自我约束的强制性表述——“愿受党的严厉制裁”。这一鲜明的地区特点,在其他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入党誓词的记忆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一誓词充分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群众路线与服从党的决议的重要性。
解放战争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党员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挑战,誓词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端正党员思想、规范党员行为为重点。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要求全党必须统一服从中央,因此,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也被作为强调的重点。
5.新中国成立前后至党的十二大以前: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以自拟为主
新中国成立前后至党的十二大以前,尽管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制了统一的入党誓词,但各地党组织在举行入党宣誓时并未严格统一,自拟誓词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
1950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编印的《共产党员课本》的意见,入党誓词拟定为:“我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