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朝末期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夜起》诗歌中的最后两句。
黃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广东梅县客家人。他出身于由商致富的中下层文士家庭,1876年中举人。此后十多年时间,一直从事外交工作,历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使馆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务。黄遵宪的理想是通过外交工作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驻外工作期间,他大量接触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当他读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后,他的思想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认为中国要改变落后挨打的书面,必须向西方学习,只有实行民主制度,才能创造一个太平盛世。正是这种思想,使他后来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戊戌变法期间,黄遵宪担任湖南按察使,积极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的理论及种种改革措施,使湖南成为在维新变法中最活跃的省份。戊戌变法失败后,黄遵宪也被扣押。不过,由于各方力量的营救,他并没有遭到杀害,而是被放归家乡,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回到家乡以后,黄遵宪虽然不能参与国事,但他的爱国热情丝毫不减,仍然深深地担忧时局,致死不渝。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在家乡梅州病逝,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腐朽的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他的诗歌都是感于时事而写,浸润其中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被公认为是晚清成就最大的诗人。《夜起》一诗,约作于1901年。全诗为: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阴沉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诗的首联说,在更深人静、夜不能寐的时候,诗人听见悬挂在屋檐下的檐马在风中相撞,不断地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窗外的狂风骤雨经过了长时间的肆虐之后,暂时停歇了下来。这里的狂风骤雨是指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不断侵略。“暂一停”是作者对时局的看法,他认为近几年帝国主义大规模的武装侵略暂时停歇下来了。
诗的颔联说,诗人正盼望国家转危为安,风平浪静,天下太平的时候,没想到又传来了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的消息。海东青是鸟名,黄遵宪在这里比喻为中国。据南唐陈致雍《异名记》记载,海东青是一种类似雕类的非常强健的大鸟,善于抓击天鹅,起飞时能掀起一股旋风直上云端。可是,这么强健的海东青现在反而受到了天鹅的攻击和欺凌。诗人在这里比喻地大物博的中国正在遭受沙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瓜分。
诗的颈联说,许多天以来,天空都是一片阴沉,令人窒息,看不到多少光亮,只有一弯残月旁边还有几颗稀疏的星星。
尾联说,诗人站在狭小的住室里,孤身一人,眼前一片苍茫。只见千家万户都在梦乡沉睡,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清醒!
黄遵宪写这首诗的时候,维新变法失败已过去三年,但中国的国势还是毫无起色,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依然昏昏沉沉如在睡梦之中。诗人被革职归乡,深感孤独、苦闷、彷徨。当得知八国联军大举入侵我国,沙俄又趁机出兵侵占我东北三省的消息后,他感到国家已经危机四伏,亡国灭种的灾难已迫在眉睫!于是半夜惊起,写下了这首感人的诗篇。
读着“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黄遵宪就像屈原一样,深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既有无尽的悲哀,又有深沉的愤慨!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读之使人痛彻肺腑!
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活动家和推动变法维新的干将,黄遵宪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不过,由于黄遵宪只支持君主立宪,不赞成资产阶级采取暴力革命的做法,又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他最终也没能摆脱苦闷、孤独和彷徨。
亲爱的头条朋友,如果您喜欢这些爱国名句,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品读爱国诗句,弘扬爱国精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