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说:“才气与文字分不开,有才者必有其文,有其文者必有其才。”
从读书起,就开始了作文生涯,能写一手好作文,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骄傲。
我记得老师在讲台上读我的作文,我心中窃喜,老师在其他班级读我的作文,其他班级的同学因此认识我,也曾是我的骄傲。
工作以后,在单位里,也一刻离不开作文,在不爱动笔的人眼里,会写的不是才子,就是才女。
在学生时代,就有怕作文的人,2小时的作文课如同煎熬,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还有就是写了几个字就撕掉重新写,又写了几个字,又撕掉,如此反复。
黑豆芽共读的张中行《怎样作文》第二节专门讨论《什么是作文》。
1、按照套路写作文行不行。
很多人一提笔就想到声势,于是开头常常是“人生于世”,结尾常常是“呜呼”或“岂不懿欤”。
很多老师当然也欣赏这类近于“套数”的写法,因而多半是高分数,有时还留成绩,受表扬。
作者也认为按照套路写作文是对的,而且很多年都以为这条路是走对了。
后来,渐渐,知道这条路走得并不对,即使不全错,也总是“胶柱鼓瑟”。
文中的胶柱鼓瑟(读音jiāo zhù gǔ sè)
释义: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文中的岂不懿欤(yì yú),
释义: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懿:美好(多指德行)。
也就是说,按照套路写作,猛一看没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是胶柱鼓瑟,死板无趣的。
2、认识是需要漫长的过程
认识变化的历程,河头驿站,游丝乱草,相当繁杂,不能多说。
打个比方,起初旧看法占据天平的一端,因为另一端是零,所以老一套显得很重。以后日往月来,读,思,写,新的成分逐渐增多,终于压倒了旧的一端。
因此,打破定时思维,打破传统模式,需要读,思,写得长期积累,才能起到效果。
3、作文是文在题先,还是题在文先。
一般情况,文在题先,甚至无题也可以成文,会少拘束,敢放笔,多有机会驰骋,是有好处的。
但是从小到大,我们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
体会:没有题目的文,可以自由发挥,感觉微头条就是这类文章。
4、什么是作文?
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文,目的不同,体裁不同,篇幅不同,写法不同,自然有难易的分别,但是不要分高下。
一张便条,写得简练、明白、得体,在便条的范围内说,同样是优秀的。
也就是说只要所写的“文”能达到了简练、明白和得体,就是优秀的。
5、把作文通俗化更有利于写作
把作文由“象牙之塔”拉到“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所以作文最好通俗易懂。
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写诗,都要读给老太婆听的这个典故。
在《苏轼列传》中也有记载: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也就是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
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