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系列
目 录
1.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前虎 1
2.江西省科技厅厅长宋德雄 3
3.江西省工信厅厅长应炯 6
4.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绪先 8
5.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洪 10
6.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 12
7.江西日报社社长黄万林 14
8.江西日报评论员:
把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 16
9.九江日报评论员:
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18
10.九江日报: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 20
11.上饶日报评论员:
奋力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24
12.上饶日报评论员:
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 26
13.上饶日报评论员: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28
14.江西日报评论员: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30
15.上饶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31
16.南昌日报:
将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33
17.南昌日报:
牢记殷殷嘱托凝聚奋进力量 36
18.南昌日报: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作为 39
19.江西日报评论员:
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2
20.江西日报评论员:
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44
21.九江日报:
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 46
22.九江日报评论员: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长江生命之水 49
23.江西日报:
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 51
24.江西日报评论员: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53
25.上饶日报: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55
26.江西日报评论员: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58
27.江西日报评论员:
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 60
28.江西日报:
在总书记擘画指引下奋勇前行 62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前虎
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全省经济综合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参谋助手,将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全力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积极谋划大战略、协调大政策、推进大项目,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
解放思想,不断提升重大战略政策谋划推进水平,努力在大局大势中谋求发展主动。强化战略思维,把江西发展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中去推进, 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深挖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优势,进一步优化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推动实现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强化全局思维,坚持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把握江西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等方面的思路和举措,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系统思维,充分把握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扎实开展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积极争取更多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试点获得国家支持。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开展一批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努力将***总书记为江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开拓进取,不断推动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努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高水平推进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快建设南昌、九江、赣州、上饶、宜春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切实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加大对内开放,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加快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加强交通网络相互连通和“公水铁”等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持续构建以京港澳、沪昆“大十字”为主轴的“六纵六横”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瞄准“全国一流水平”大力开展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新官不理旧账”等四大专项整治,推动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6条” 措施,深化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搭建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大力促进民间投资。
扬长补短,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研究出台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协同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好用好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现有重大创新平台,提升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国字号” 平台创新带动力,争创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研究出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深耕产业赛道提升行动、强化数字赋能提升行动, 积极培育若干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前列的产业。持续发布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加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持续推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改革攻坚行动,全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固本兴新,在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基础上,走出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更大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研究出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尽快开工建设长赣高铁、弋阳至南丰高速等项目, 建成昌景黄高铁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长赣高铁、上高电厂、上饶电厂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要素保障,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施工一批”的生动局面。深入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用足用好部际联席会、中央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政策, 积极争取中央各类重大资金的倾斜力度,有效集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兜牢民生、安全“双底线”, 大力实施教育、卫生、养老、托育、文体等领域提质扩容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夯实粮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扎实做好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工作。
江西省科技厅厅长宋德雄
***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尤其是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高度,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全面启动实施提升区域创新协同力、创新平台引领力、技术攻关硬实力、企业创新竞争力、科技人才创造力、科技治理支撑力等科技兴赣六大行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工作先后两次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2022年,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3.3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6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558.2亿元,较上年增长11.1%, 占GDP比重达1.74%。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了“V形PN结半导体发光器件”“***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等一批“江西造”“江西研”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必须紧扣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创新资源开放集聚和优化配置,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要聚焦重点产业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着眼补链、强链、延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强基础研究,持续增加产业科技创新有效供给,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答题”的机制,实现产业发展需求与科技创新精准对接,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文 术公 众号整 理,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优化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等服务质效,培养一批中高级技术经纪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提升平台能级,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围绕科研基础、产业优势、区域特点,谋划布局构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引领、省级创新平台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全面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南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对接创建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积极推进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江铜集团创建稀土、核资源、有色金属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筹建生物医药、食品、有色金属等领域省实验室,扎实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积极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后备力量。加强区域创新链融合,联合湖北、湖南两省打造中部地区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创建稀土、中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庐山国家植物园。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只有在科技创新中做主导、唱主角,才能让高质量发展通道更加通畅。我们要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科技领军企业” 梯次培育体系,构建完善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链条,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鼓励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进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开展前瞻性科学研究,在元宇宙、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等未来产业领域,引领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成果,加快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
四是强化人才驱动,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我们建设创新型省份,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科技人才。要一体推进科技人才“引育用留”相关举措,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优化“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团队的支持。进一步深化奖励制度改革,在2024 年启动增设省青年科技奖,激励青年科研人员挑大梁、出成果。全面倡导“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产出真成果”的创新文化,持续树立“投入要问产出、花钱要问绩效”的工作导向,有效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生态。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成就未来。我们将切实把***总书记对江西科技创新工作的殷切期望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按照“系统化设计、体系化建设、
工程化推进、周期化管理”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科技兴赣六大行动,让创新“活水”澎湃成潮,通过凝聚强劲的创新动力引领江西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江西省工信厅厅长应炯
***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的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全省产业功能布局,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全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为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持续发力。我省传统产业占据实体经济半壁江山,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钢铁、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及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长期发挥着经济“压舱石”作用,但也存在质量效益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不先进等突出问题和短板。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大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内涵式发展、迈向中高端,积极打造全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地。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全链条升级改造,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入实施服务型制造能力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科技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赋能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上攻坚突破。近年来,我省集中资源、集成要素,有力地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医药等产业倍增发展,切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电子信息产业2022 年营业收入达1.01万亿元、成为我省首个万亿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分别到7496.1亿元、4065.1亿元。我们将坚持“一产一策”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建链,聚力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航空、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把优势做强、短板补齐,加快做大规模、壮大能级,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大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 加快布局和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行动,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市场化改革,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引领性创新
成果,转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在加快布局培育未来产业上担当作为。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
而形成的前瞻性产业,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等显著特征。我省已在元宇宙等未来信息通信,以及稀土功能材料、铜钨高性能金属材料等未来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必须着眼培育增长新动能、下好发展先手棋、构筑竞争新优势,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我们将充分依托江西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思路,聚焦培育赋能型、先导型“3+3”未来产业链群,抓紧制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 分步骤、分领域,清单化、项目化加快推进落实,积极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创新培育发展高地。围绕传统产业裂变生长、新兴产业接续衍生、未来技术孵化培育,在全省范围内比选若干个试点市县,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创建。加快新型储能项目战略布局,文 术公 众号整 理,积极探索“光伏+储能”发展模式,推动光储一体化,力争在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破局。
在加快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上真抓实干。数智化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方向。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上云企业数超30万家,建成全国9个“千兆城市”、1家“灯塔工厂”,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15家、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能效“领跑者”、绿色数据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我们将坚持产业数智绿色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江西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大力实施“5G+工业互联网”等行动,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快建设一批升级版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分行业打造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小灯塔”企业,探索建设产业大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扎实推进绿色制造提升工程,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大力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促进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绿色化程度,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产业。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绪先
全省住建系统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总书记赋予江西重大的使命任务,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不断开创全省住建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再建新功。
坚定不移抓好产业发展。***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筑业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去年,江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将坚持锻长板和补短板相结合,不断释放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着力做大做强做优“江西建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支持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重点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矩阵”,不断提升建筑业综合实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 坚定不移走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发展之路,着力把我省建筑业打造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力以赴抓好住房保障。***总书记指出,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住房保障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居全国第一。目前,我省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率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同时,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加快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有效提升城市“健康指数”和市民“幸福指数”。今年,围绕服务优享、减污降碳、交通畅通、风貌塑造、全龄友好、商圈营造等十大行动32项任务,共谋划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项目5800余个,总投资1.47万亿元,一体推进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管理。
毫不动摇抓好生态保护。我们将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要毫不动摇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的重要讲话精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持续深入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和处理终端的新改扩建,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提高生活污水溯源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多措并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精准实施“一区一策”“提档升级”等重点举措,推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专项行动和生态园林城市(城镇)创建,确保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25年分别有70%、40% 的城市达到省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持之以恒抓好文化传承。***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江西有着丰厚的文化文脉、丰沛的古风古韵、丰富的遗存遗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列全国第5;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0个, 列全国第4;中国传统村落413个,列全国第8。我们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 全面抓好认定、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深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有效修缮和利用,推进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建筑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江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刘洪
***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充分肯定了江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江西提出“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十分关注乡村振兴,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指示。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乡村振兴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底线守得更牢固,把乡村建得更美丽,让农民过得更幸福,筑牢现代化江西建设的乡村基石。
以底线之牢夯实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我们将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支撑更坚实。守底线的重点对象,是“三类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底线的关键举措,是“三线预警”。促进数据赋能,通过打通行业部门数据、融合基层摸排数据,提高监测的精准性、实效性、智能性。守底线的基本要求, 是“四项保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在此基础上,坚持因户施策、实事求是,把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
以发展之势增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动能。***总书记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更多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防止返贫致贫、实现增收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力促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共兴”,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帮助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动能更强劲。兴产业。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必须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让乡村“土特产”成为增收“金饭碗”。按照“巩固一批、提升一批、盘活一批、另起炉灶一批”的思路,促进脱贫地区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稳就业。坚持稳规模与增收入并重,拓岗位和提技能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创业。加强乡村创新创业服务,搭好平台,引好人才,把智创、文创、农创等业态引入乡村,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乡村,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
以面貌之美展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风范。***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强调要“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我们将按照“三个转向”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成色更鲜明。统筹城镇与乡村,打造城乡融合之美。探索以县域为基本实施单元,推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城乡一体,促进县城、乡镇、村庄的整体性振兴和全面性提升。统筹建设与治理,打造内外兼修之美。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统筹传统与现代,打造乡土人文之美。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建设既能传承浓浓乡愁、又能发展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
以作风之实凝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合力。***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我们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力,增强事业感召力,让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推动更有力。发挥组织的力量。健全落实统筹协调、定期调度、暗访督导、考核评估机制,拧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分级分类抓好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激发群众的力量。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抓思想发动引导群众真想干,加强组织引领带动群众一起干, 发扬优良作风感召群众同心干。
动员社会的力量。创造机会、畅通渠道、营造环境,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
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
南昌大学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感恩中凝聚奋进力量,在对标中找准前行方向,在实干中加快一流建设, 在聚焦中提升服务贡献,奋力当好全省高校的“领头羊”,以优异成绩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
立足学科特色,助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前瞻布局对接创新链。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转化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方向对接我省食品产业链。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健康研究等学科方向对接我省医药产业链。推进精密极端制造与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等学科方向对接我省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产业。二是服务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依托超高温大型系列化装置和稀土研究院,开展采矿选矿智能装备升级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开发系列核心装备,全产业链高端产品。加快筹建绿色食品江西省实验室,力争在人工生物合成制造、江西特色食品资源挖掘与利用等前沿领域及“卡脖子” 技术上实现突破。三是助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依托江西省装备制造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围绕特高压混合绝缘子成型装备等领域,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我省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实现自主、高质量发展。建设光氢储系统技术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研发硅基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材料、现场制氢发电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依托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昌实验室,围绕复合半导体照明技术及应用、显示技术及应用、装备制造技术及应用,加强向电子信息等领域交叉渗透。四是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领域产教融合基地和专精特新数字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深化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等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江西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坚持开放办学,打造高水平合作格局。一是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部省合建,通过柔性引进与定期挂职等方式,争取对口合作高校优秀人才来校工作。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开展科技合作,聚焦材料、食品和医学领域,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教融合平台,加快引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二是深入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加快与南昌市合作共建重大科创平台、医院、中小学等项目进程,构建城校融合发展共同体,
做大做强南昌都市圈。参与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与亮化,充分挖掘南昌市历史文化资源,创作艺术作品,助力南昌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三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合作与联合办学。
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一是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构建防止返贫监测体系和帮扶机制,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促进苏区乡村振兴,助力富裕江西建设。立足江西深厚红色历史文化,着力红色资源挖掘与保护、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红色资源的教学成果转化,提升赣鄱文化软实力。力争突破江西特色食品资源挖掘与利用、大宗农产品减损与食品加工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全面提升食品加工制造水平和原料利用率。二是助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将传统“稻鱼”变为新型“稻渔”,帮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挥食品学科技术优势, 与吉安市合作构建油茶种植、生产、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打造“江西山茶油” 品牌体系。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赣南脐橙从无公害产品到绿色产品再到有机产品,大幅提升果品品质。创建南酸枣果园基地和种质资源库, 改良优化南酸枣生产工艺技术,研制相关食品加工设备,助推南酸枣从“一颗野生果子”发展到“一个上亿产业”。三是助力农村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美丽宜居共富乡村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基层提供乡村治理方案,为国家和江西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构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评估体系,服务国家和地方政府评估工作。建立省美丽宜居村庄案例库,探索共富乡村模式,指导乡村建设行动。
锚定“省之大计”,助力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依托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鄱阳湖流域碳循环、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经济等智库研究,服务江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建设。二是加快建设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聚焦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在流域碳中和、循环经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形成特色。三是加快建设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为深化“两山”创建和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和决策服务。
江西日报社社长黄万林
***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调研,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省级舆论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和省属重点文化企业,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将牢记殷殷嘱托,把***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鞭策、给予的科学指引、赋予的历史机遇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工作动力,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 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党媒力量。
来自:gw.rulaixiezuo.com
在学习领会上走深走实,更加坚定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决心意志。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体悟***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爱。发自内心感恩总书记,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党报集团工作各方面、贯穿到宣传报道全过程,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省委有部署、江报见行动”,不断擦亮党媒姓党、绝对忠诚的鲜明底色。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西发展取得的成绩变化给予的充分肯定,鼓足工作干劲,坚定必胜信心,进一步增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理解***总书记鲜明赋予江西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更好发挥主流舆论服务中心大局的作用,塑造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的宣传格局,为江西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势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撑。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江西发展明确提出的任务要求。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中进一步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性的改革发展事项,强化“以作品论英雄”“以业绩排座次”的导向,不断把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推向前进。
在宣传宣讲上用心用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赣鄱大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着力营造强大阵势、响亮声势。集中优势力量、放大舆论声量,共推出稿件650余篇,总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其中,开创性地推出16 个整版的重磅策划报道,全景式、立体化、多维度地报道好这一大事、喜事。
报社(集团)将继续依托“报、刊、网、端、微、云、屏”全媒体传播矩阵, 精心做好“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等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全省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火热场景和生动实践。二是着力开展评论引领、舆论引导。第一时间推出社论《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策划连续推出《把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等10篇系列评论员文章。用好“江报时评”“赣鄱时评”“学与思”周刊以及泰豪论坛、李渡论坛等各类阵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聚合全省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三是
聚力做好融合整合、创新创造。突出可视化呈现、全媒体传播,推出了《***总书记在赣视察? 全息读本》等多个融媒体产品。
在贯彻落实上有力有为,扎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党报集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坚持不懈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赣鄱云” 融媒体平台、江西新闻客户端、大江新闻客户端等头部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全省干部群众奋力“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生动实践,调集更多镜头、版面、笔触,对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第一线、主战场、最前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坚定的舆论支持。二是坚持不懈推动赣鄱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坚持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聚焦陶瓷文化等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挖掘上用力气,在讲述方式上下功夫,在“两个结合”上做文章,助力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三是坚持不懈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传统产业质效,壮大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赛事等新兴产业,加快部署发展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广昌大数据标注小镇”等数字经济项目,着力形成“结构合理、亮点突出、后劲充沛”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四是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积极服务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大局, 着力提升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质效,纵深推进采编与经营“两分开”体系、现代文化企业制度等关键性引领性改革。五是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供坚强保障。
把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
江西日报评论员
越是壮阔的征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爱,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总书记考察江西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 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赣鄱大地的生动实践。
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思想的解放,才有改革的突破、制度的创新、力量的凝聚。党的十八大以来,解放思想伴随着江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向前迈出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发生的每一点变化,无处不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结出的硕果。沿着思想与实践交相辉映的历史轨迹,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敢于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善于站在未来看当前、跳出江西看江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把***总书记的关心厚爱、殷切期望转化为实干担当、拼搏奋进的强大动力,永葆“闯”的精神、“创” 的劲头、“干”的作风,更加信心百倍地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
要坚持扬长补短、固本兴新。优势就是发展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江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多重叠加的战略优势,努力实现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使命”,克服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赢得加快发展与维护安全的“双重挑战”。要补齐经济结构不优、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等短板,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效破解“木桶效应”,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准确把握固本与兴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努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尽快把江西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出新出彩的胜势。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江西篇”的丰富发展,是做好江西一切
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深刻认识***总书记赋予江西新的时代重任、寄予新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全力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一步步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
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九江日报评论员
东风临城花似锦,长江万里画图新。10月10日,***总书记来到我市考察指导,这是九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要事,是520万九江人民期盼已久、永远铭记的盛事喜事,让我们备受感动、倍增信心、倍添动力。总书记亲临九江考察,是对九江工作的最大勉励,是对九江位势的极大提升,是对九江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对九江事业的莫大关怀,是对九江干群的巨大鼓舞。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到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的重大意义,知恩感恩、知重负重、知责尽责,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就要深入学习***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市委书记刘文华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各级党组织要精心制定学习计划,把学习***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九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就要准确把握***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事关江西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江西工作的思路方向、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点举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深情,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江西篇”的丰富发展,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蓝图在江西实践的战略引领,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勉励和肯定,深刻领会总书记赋予江西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
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把总书记的勉励和鞭策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就要全面落实***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指出,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作为全省唯一的长江沿岸地区,九江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在全省发展战略中担当重要角色。要立下壮志、抢抓机遇,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市上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全市上下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努力以实干实绩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
九江日报
10月10日,***总书记在我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备受感动、倍增信心、倍添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昂扬斗志。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优势,以红色引擎激活澎湃动能,紧盯“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目标要求,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保障到哪里, 久久为功,加快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
一、凝心铸魂,汲取精神力量
***总书记强调,要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安排,市委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提前谋划,注重有效衔接,成立市委主题教育筹备小组,做到了早谋划、早部署、早预热,积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全省第一批主题教育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会议精神;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主题教育开展的有关安排和措施;第一时间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第一时间召开全市主题教育部署动员大会,做到全速启动、全面展开、全力攻坚、全程落实,有力确保了全市各地各部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头雁引领。9月20日至26日,市委举办了为期7天的市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组织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通过“关键少数”, 带动多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上率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为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用好用活市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县(市、区)工作机制,我市明确市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一个县(市、区),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积极参加主题教育,带头督导主题教育工作任务,带头深入联系挂点县(市、区),抓动员、深调研、明措施、抓落实。市级领导干部带好头、尽好责,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将组织实施主题教育和打造“三个区域中心”、建设“一个美好家园”发展战略紧密融合,实现责任“两手抓”、工作“两促进”。
为深入挖掘伟大抗洪精神内涵,聚焦党的精神谱系中的“九江基因”,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凝聚强大合力,我市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项目建设,大力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抗洪精神的实施方案》《九江抗洪广场品质提升工作方案》等文件,在九江职业大学成立了抗洪精神研究中心,九八抗洪展陈馆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仅2022 年就有150批次4500余人次党员干部群众到九江抗洪纪念馆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二、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堡垒
***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持续深化“三化”建设作为固本之策,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构建了年初有清单、年中有督导、年终有考核的党建闭环工作机制。推行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207个;推进基层党校建设,指导各地规范化建设211个基层党校,精心打造200余个现场教学站点。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推动1236个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4.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唯有学习方能行稳致远。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去年以来,我市精心策划
了“喜迎党的二十大、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的大型活动,举办了“喜迎党的二十大看家乡新变化”随手拍、“奋进新时代”微视频征集等系列活动, 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举办了“学时代先锋、作勤廉表率——新时
代赣鄱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同时,还组建了市委宣讲团、基层优秀代表宣讲团和“红色蒲公英”宣讲团,结合“板凳会”“庭院会”“田间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赠阅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习用书2万余套。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并举办专题研讨班。今年以来,全市举办专题培训班10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10万多人。
针对全市主题教育参学单位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的特点,为确保学出成效,市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分类施策、分步实施,创新方式方法,贯通融合、一体推进。明确各地各单位主题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要求22家市直单位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其他市直单位和学校、医院、企业以及各县(市、区)直单位、乡镇(街道)以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的方式开展动员部署;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进行动员。同时,针对全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主题教育“学习难、参加难”等问题,市委两新工委攻坚克难,鼓励各地建立务实管用机制,增强有效管理,积极帮学促学,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新精神新要求及时传递、一贯到底。有力推动了强基础、固根本,凝心铸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全市党建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效,助推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三、勠力同心,共建美好家园
“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近日在江西考察时,***总书记对总结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之一。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地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在主题教育中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千亩蔬菜大棚、蜿蜒纵深的柏油公路、现代化的蔬菜食品加工中心、干净整洁的村庄、漂亮新式的村居庭院走进修水县杭口镇坪下村,看到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乡村生活景象。当地通过“党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大变样,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如
今人人羡慕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大战中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在大考中锤炼基层治理能力,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同心同频共振,勠力同心,开展了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倍增”、农村党组织“三力提升”、乡村治理“三治融合”三大行动,不断建强乡村振兴基层战斗堡垒、激活乡村振兴强大动能、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89个乡镇成立“强村公司”,100个示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的达到100%,建立网格党组织1654个,推动41463名在职党员报到入网格,为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堡垒。
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成立了九江市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完善“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今年推动1236个市县两级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4.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高标准建设305家“红色蒲公英”驿站基础上,打造红色蒲公英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园,引导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深入发掘担当作为先进典型,培育了一批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等重大斗争和重大任务中担当作为、经受考验的干部,选树了73 个担当作为正面典型。
红色引擎,大道通途。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念、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要求、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奋力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上饶日报评论员
***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上下要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积极作为,担当实干,坚定不移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切实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上饶新一轮发展打开新空间、塑造新格局,充分彰显江西东大门的生机活力。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必须构建通江达海的大开放格局。我们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敢于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站在未来看当前、跳出上饶看上饶,以构筑通勤圈、联动赣东北、对接长三角为导向,强化同长三角地区交通体系的相互联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开放平台的相互协同,加快构建“12345”大开放格局,不断提升上饶位势,更好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必须营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随着上饶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一批批优强企业落地上饶,使得上饶与“长三角”经济圈的合作更加紧密。这就更需要我们抓好大环境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我们要牢固树立“百般呵护企业、充分尊重企业家”理念,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深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加快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必须建设活跃繁荣的区域中心。我们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找准城市定位、聚集城市产业、优化城市环境,深入实施城市体检和有机更新,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现代化建设,切实以产业导入、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着力建设江南山水园林城市,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让我们瞄定目标、真抓实干,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奋力打造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努力书写现代化大美上饶新篇章!
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
上饶日报评论员
***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上饶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近年来,上饶牢固树立“工业挂帅”理念,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具有上饶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是也要清晰认识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施策、久久为功。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 准确把握固本与兴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落实“1269”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大倍增”计划,下大力气培育一批能有效掌控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更好地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
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必须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我们要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瞄准重点传统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注重与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结合,迭代升级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切实增强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黏性,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出效率、经济效益,把优势传统产业做得更优更强。
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必须着力提高新兴产业话语权。我们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出口“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力建设中国光学城,努力挖掘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必须着力抢占未来产业新风口。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瞄准新赛道新产业,下足谋划功夫,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发展方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耕产业赛道、强化数字赋能,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培育一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战鼓催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全市上下要铭记关怀,感恩奋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精准的实际行动,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取得新进展、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现新突破,奋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上饶日报评论员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上饶是典型的农业大市, 农业农村工作历来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坚决维护粮食安全。农业强,首要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让“粮袋子”更加充盈。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服从服务大局,自觉担负起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保耕地、保播种面积、保产量。我市多年来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持续巩固了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目前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正当其时、正当其势。我们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严守耕地红线,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单产、实现增产,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粮食主产区。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坚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民之要事。可以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检验“三农”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对象, 扎实开展三线预警排查核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加快农业产业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我们要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全省领先的头部农业产业化企业,打造一批“全省第一、全国一流”
地域品牌。要深入推进“头雁领航、雏鹰振飞”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马家柚、红芽芋、河红茶、万年贡米等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总书记在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强调,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 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我们要聚焦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全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要着力放大“最美乡村”效应, 一方面要保护好自然生态,另一方面要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如婺源石门村等一批古村落,在充分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成片连线带动了乡村振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农促旅、文旅兴农,加快农文旅融合,推进“大旅游+大农业” 发展,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奋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是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上饶人民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我们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把上饶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市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江西日报评论员
***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论述为江西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加快推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我们要坚决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把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 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江西贡献。要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依托乡村特色资源,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狠下功夫,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 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不断提升江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地全面提升。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2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