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典型案例(学校经验)
(4篇)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党员实践活动网格化管理模式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打造“一中心、两平台、三结合”辅导员成长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明德讲堂拓宽育人新途径
音乐舞蹈学院:“郑小音”大学生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研究
主题教育案例选登
一、背景介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A强调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红心向人民,热情为人民”,紧密联系群众,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在此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了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推广和总结党员的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案例做法
(一)网格划分
将社会实践服务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专人或小组负责管理。划分网格的原则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社区边界、党员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划分。
(二)党员的分配管理工作
根据每个网格的管理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相应的管理负责人。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和管理开展工作。明确每个网格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包括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收集、记录、审核、统计等工作,以及向党组织提供相关报告和数据分析等。
(三)针对党员的活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党员社会实践记录表,其中不仅需要收集时间、地点、实践内容,而且还要确保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数据收集、存储、整理和分析工作。利用计算机软件、云存储等技术手段,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录入和查阅,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共享。
(四)党员实践活动的监督和考核
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定期对各个网格的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和考核。监督可以通过系统内置的审核机制、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确保管理人员按时、准确地完成任务,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打开群众对活动服务的意见反馈渠道
建立群众意见反馈渠道。鼓励党员和管理对象对服务的群众对象的反馈及建议给出及时反馈和内部调整。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性。
三、工作成效
我支部通过构建党员实践活动网格化管理模式,旨在全体支部党员参与,在过程中监督党员活动中发展质量。通过收集党员们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党员们亲身在场进行活动的观察和体会,以及支部成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发挥党员的党性意识,通过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和成长,促进党员发挥为人民服务的作用,树立鲜明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
(一)学生第四党支部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到A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根据疫情防控及学校实际,志愿者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并开展相关活动,并结合寒假社会实践,组织八人实践队伍进行了一场“寒假暖冬”疫情下医务人员子女课业辅导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主要为医务人员子女进行课业辅导、友情互动及心理辅导等,为孩子们在寒冬带来知识和丝丝温暖。实践队伍的各成员积极参与,主动联系有需要帮助的医务人员,为他们的孩子进行课业辅导,希望这些孩子的成绩和生活会如竹子一般节节高升。此外,还与孩子们进行了一些友情互动和游戏,愿他们这些小小的行动能够在这个疫情横行的春节给孩子们添些乐趣。
(二)学生第四党支部学生进行疫情期间帮助核酸检测社会实践
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舍己为人、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等一直为人所推崇,凝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核,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奋进新时代的路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长期的实践中,党员的奉献精神为无数人照亮了前行的路。
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担当史,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共产党人的民族担当。敢于担当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优秀品格。在疫情期间,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勇于挑起为同学们服务的担子,与同学们共同渡过难关。
(三)学生第四党支部学生进行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为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激发青年学生们的校园情怀,第四党支部学生在校图书馆开展“卫生无死角”打扫活动与“暖心献花送祝福”活动,为我校师生营造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使得第四党支部学生们认识到校园管理工作的艰辛,在相互配合中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义务劳动中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
(四)学生第四党支部学生进行地铁站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认知,培养党支部成员奉献精神,为社会展现青年党员青春志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在奥体中心地铁站开展“文明乘车,安全出行”引导乘客安全乘车公益实践活动。该活动不仅使得党支部学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为青春成长历程中增加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近年来,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一直努力践行党的二十大的实践要求。
党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党性的修养锻炼不是光靠在书本、会议中简简单单就能够提高的,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实践是党性的“经验交流”。第四党支部成员通过各种各样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在实践中砥砺党性,在服务中彰显党性。
四、经验启示
在以后的党支部工作中,通过党员实践活动网格化管理模式党支部能够更加精细地管理党员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每个网格,党支部可以更充分地了解该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计划和活动方案,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精确度。网格化管理明确划定了各个网格的边界和责任范围,党支部可以更好地定义每个网格的管理目标和责任。这有助于提高党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促使管理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地展开。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党支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收集和分析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党支部可以更好地了解党员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活动效果和问题,并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决策,优化活动计划和资源配置。
通过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通过参考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数据管理和监督机制,借助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和监督,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有助于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做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大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群众和党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素质,增强党员归属感和团结感。将团队不断打磨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的优秀党员队伍。
主题教育案例选登
近几年来,郑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全面学习贯彻落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A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辅导员素质能力为核心,创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青蓝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关键环节,多措并举选优、育好、用活辅导员,推动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品化,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一、背景介绍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日益凸显,他们不仅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承担起辅导学生心理的重任。正是如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辅导员队伍,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但辅导员队伍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现实之困。一是学缘结构的多元化与职业素养专业化要求的矛盾。目前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极其多元化,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理论素养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对辅导员的专业对口程度不够,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不足,为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二是工作边界的模糊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化要求的矛盾。工作边界的模糊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以及线上线下的交互性使得辅导员工作缺乏“聚焦”,难以有时间和精力系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三是身份定位的边缘化与“双线”晋升实际要求的矛盾。理论上,双线晋升政策应该能够更好地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但是日常工作的琐碎繁忙常常使得辅导员无暇顾及科研产出,导致辅导员队伍中未定级、初级和中级职称者占多数,副高级职称者占少数,高级职称者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学院党委根据新时代辅导员目标任务和发展环境,结合本院发展实际情况,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辅导员素质能力为核心,创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青蓝工程。在学校的科学谋划下,机械工程学院从“一中心、两平台、三结合”搭建辅导员成长体系, 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激发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活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注入新动力。
二、案例做法
(一)“一中心”聚焦辅导员政治引领
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上与大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面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辅导员扮演多重角色,成为大学生最为信赖的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践行者,辅导员必须先受教育,做到自重,才能受到学生尊重。机械工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为中心,用“漫灌”与“浸灌”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辅导员的政治意识,树立辅导员的职业理想。
(二)“两平台”增强辅导员团队凝聚力
厚植辅导员团队文化土壤,有利于辅导员之间凝心聚力。机械工程学院致力于建设思政育人一体化综合平台,把辅导员工作成果、荣誉和团队文化建设“上墙”,从文化氛围上铸就团队共同愿景,强化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使辅导员固守“以生为本”的初心;全力打造“易+”融媒体平台,从媒体宣传上展示辅导员个人形象、工作业绩,强化辅导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辅导员唱响“机械工程学院最强音”。
(三)“三结合”培育辅导员成长共同体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机械工程学院运用“三结合”方式促辅导员形成职业发展“共同体”,使辅导员个人成长更加贴近学生。
(一)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
一是从严对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严格管理辅导员日常工作,强调辅导员工作的执行力,尤其是要狠抓辅导员作风建设,督促辅导员将“十个一”和“四进”工作模式(进网络、进活动、进课堂、进宿舍)结合起来,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二是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支持和办公环境,通过谈心谈话、工作研讨、结对共建,给辅导员以更多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从工作氛围营造、个人成长发展、平时学习生活等方面,加强对辅导员的关心关爱。
(二)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一是深化正向引导,提升辅导员认同感。为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辅导员评优、年终绩效、外出交流培训等和辅导员年级工作、纵向工作、科研等业绩挂钩,尤其在学院年终绩效分配辅导员单列,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二是注重考核评价,提升辅导员责任感。根据辅导员知识体系、个人能力、生涯目标和职业兴趣等个性化特征,以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工作实绩、师生认可为考核权重制订《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进,引导辅导员严格自律、忠诚履职、敬业爱生。
(三)坚持博学与专攻相结合
一是全面夯实辅导员业务能力。新入职辅导员经验浅、业务不熟悉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机械工程学院大力选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就业创业指导师等各类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利用工作例会“一周一点评一总结”强化辅导员的基本工作技能,举办辅导员沙龙探索问题、研究工作、共享成果,帮助新辅导员尽快胜任工作。同时实施双辅导员制、双层考核制,辅导员交叉担任副班主任(简称:A、B辅导员),A担任B所带班级的副班主任,B担任A所带班级的副班主任,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实行传帮带,全面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员活动,打造开放型、探索型、展示型交流分享平台,积极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学院通过公开遴选,把品德优、能力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与辅导员结对,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带一名辅导员,共同研究探讨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学生当前的热点难点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机械的专业知识,一起做科研,一起做项目,把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助推机械工程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和纵向分工,注重把学生工作和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辅导员“一人一品”工作,指导辅导员参加校级辅导员技能大赛,邀请专家指导辅导员撰写高质量论文、课题,以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辅导员技能大赛准备和科研立项推动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提升。
三、工作成效
机械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文件要求,不断优化选聘、培养、发展制度体系,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
(一)辅导员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日趋优化
目前机械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人数达到11人。整体来看,专职辅导员人数配备已基本达到国家要求。辅导员岗位吸引力不断增强,来源更加多样,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发展梯次更趋合理,专业技术职务、队伍学历层次和政治素质不断提升。学院积极搭建辅导员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努力实现“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调动了广大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标准更加明确
辅导员是履行高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从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相关理论及知识四个方面对应不同等级提出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明了路径和方向;进一步强化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学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学校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了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明晰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为深入推动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三)辅导员队伍培养和研修力度不断加强
青蓝工程承担辅导员培养和研修任务,逐步建立起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养格局。鼓励辅导员积极申报专项课题或参加任课教师的课题项目,鼓励、支持辅导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创新探讨,实施“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强化辅导员队伍基层实践锻炼,选派辅导员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访企拓岗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四)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
通过青蓝工程建设,对辅导员工作高度肯定,给予了辅导员队伍极大鼓舞。在学院内发掘、培育优秀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辅导员职业内涵挖掘与职业理想塑造,弘扬辅导员价值追求,通过宣传扩大社会正面舆论影响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社会认同度和职业认同感。
(五)辅导员队伍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结对,加强了两支队伍优势互补,打通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的壁垒,保证双方队伍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从而形成育人合力;高校辅导员队伍与专业课教师队伍是两支非常重要的育人力量,结对可以保证辅导员队伍和本专业课教师队伍有良好的沟通,加强辅导员队伍了解各科专业课知识,帮助队伍人员全面把握各科内容特点和学生课堂情况,有效协助辅导员日常学习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协同打造双方共建机制,能保证与学生就学习沟通交流时有话讲、讲好话,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四、经验启示
青蓝工程作为学院坚持的辅导员培养模式,旨在发挥校园里一些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辅导员尽快成长、成熟,是互相欣赏的成长舞台。只有辅导员、教师之间互相欣赏,才能轻易点燃彼此携手的热情,才能轻松滋生彼此感染的效果,才能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成长状态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美好初衷。
精致每一个“规范细节”彼此欣赏指数,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明确感受到“参与时的价值”,神往式的抱团成长自然让青蓝工程花坛锦簇,为切实保证青蓝工程的互相欣赏效果,必须实时跟踪师徒结对的每一个实践细节,精细到师徒不同时间段的任务和职责、精致到师徒每周同步开展教学实践的次数和时间、教学反思的篇幅和次数;覆盖到各级业务比赛实验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等具体结对活动中双方的表现要求,广展到对家访实践、师生思想沟通、班会的选题等不同领域实践的探讨状况。“规范细节”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负责,让“师徒双方”清晰感受到其中的关爱和尊重,为切实在青蓝工程中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自身价值,必须定期监测并规范他们的实际表现,经常提醒师徒方在不同时间段里已经取得的每一项成绩,让他们随时了解前面的目标和后面的追兵,时刻清楚自身任务的完成状况;经常开展专项督查行动,杜绝不正之风和不良倾向的滋生,引导师徒双方面对面开展反思活动,及时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经常搭建诸如“同理导构教学活动”“师徒同聊一本书”“主题教研活动”“等检测载体、不断深化结对实践,掌握抱团成长状况。只有不断为教师间互相欣赏创设平台,才能为青蓝工程不断注入动力,抱团成长的姿态才会美不胜收。
提高每一种“激励方式”彼此欣赏效果,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清晰体验到“认可时的喜悦”,向往式的教学相长自然让青蓝工程“落英缤纷”。多一些激励视角,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收获被欣赏的快乐,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素质短饭,都有自己成长的空间,青蓝工程的帮助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辅导员,而应覆盖到每一位教师,把“认师”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不看年龄,只看需要,让他们可以在结对实践中切实汲取到自己最需要的“成长养分”,不断完善和优化“完美师徒”评选机制,让师徒结对成为教师们的“向往之旅”。多一些竞争视角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拥有被欣赏的舞台,根据帮扶对象成长需要,让班级管理、课题实验、心理咨询各方面素养都可以纳入帮扶框架,走出同学科、同级部结对的束缚,让青蓝工程各种育人实践,但结对实践中师傅的确定必须通过竞争上岗,师傅的专业素养必须在实际考核中经得起考验,是不同须域中的中坚力量、骨干群体,确实可以在具体业务上给予同事以指导,帮助其尽快进入正确的育人实践轨道,并可以在帮扶实践中主动丰盈和提升自己,激励一大批生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因为教学相长而乐在其中,
提升每一个“呵护动作”彼此欣赏系数,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尽情品味到“互助时的美好”,醉心式的携手发展自然让青蓝工程“绚丽多姿”,擦亮结对实践在考核过程中的“加分项目”,将学校对青蓝工程的呵护关注切实融入日常育人环节,特别是让携手发展成效突出的师徒清晰感受到被关注、被欣赏的分量。拔高结对双方在日常实践中的“偏爱项目”,站在“结对师徒”成长需要的角度去创设呵护情境、搭建支持平台,需要开阔视野,就相机安排他们多参与有助于双方成长的学习考察、交流研讨,需要树立自信,就鼓励他们去参加各类业务比赛、课堂教学展示;需要解惑指导,就及时采取“走出去请讲来”的方式让他们与专家面对面,更多有实力或者有潜力的教师群体发现并沉醉“被欣赏的美好”。
青蓝工程只有成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2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