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不住问题,才是写不好文章的大问题!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提到,"先分析、后综合,在分析过程中综合,这是认识事物也是总结经验的基本方法"。这充分说明了分析问题对于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就材料写作来讲,遇到问题分析是常有的事,怎么入手、如何着眼,非常考量功底水平和思维层次。把问题分析好了,往往能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有读的欲望、看的期盼。?
在材料写作时,当提出具体的问题后,如何进行深度有效的分析,以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笔者觉得,至少要用好四步。?
第一步、找到问题分析的切入点?
我们常讲,"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时需要分析问题时,可能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这就是找不好切入点的问题。就像一栋房子,你从哪个门进,形成的印象肯定有所区别,古人讲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鲜活的例子。那么如何选择切入点呢,结合以往经历,有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按事物构成来选择,当分析的问题是涉及综合性工作、单位全面建设时,可以把问题分解为几个部分、方面和要素来考察。比如,分析单位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按照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人才队伍、安全稳定等方面来逐一分析。?
按问题原因来选择,就是从问题倒推产生的原因和根源,毛主席在分析"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发生和存在"这一问题时,就是着眼红色政权产生的政治环境、地理条件、形势背景、我方军事地量、组织领导五个方面原因综合分析的,为有针对性制定发展措施提供了依据参考。?
按成文目的来选择,就是围绕写作目的和意图,着眼突出表达的方面,选择几个角度进行阐述。这方面,可以多看看系列评论文章。比如,有人围绕抗战问题,从"抗日战争为何在中国腹心之地爆发""为什么中国尚未沦陷便集团性叛变投敌""一盘散沙的中国何以一夜之间变得万众一心""为什么三个月灭亡中国成为笑话""日本为什么拒绝承认侵略历史"五个侧面进行论述,对人们认识抗日战争的发生根源、条件背景等方面有较好的引导启迪。?
第二步,找到制约问题的牵引点?
切入点找到后,问题分析也还只是个开头,要想深入认识问题本质,就必须把影响制约问题的深层次矛盾、根本性因素找出来,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万目张"的"发"和"纲",否则就是浅尝辄止,用老笔杆子的话讲,就是"还没进入情况"。剖析的方法,也有三种:?
层层递进法,就是像剥水果皮一样,通过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问题本质逐一反映、自然显现。比如,分析基层"微腐败"这一问题时,从小吃小喝这些表象开始可能只分析出干部骨干廉政意识不强等因素,如果再往里分析,就能找到日常检查、预测预防不到位等深一点的原因,假若再持续进行剖析,就能把制度机制这些根本性的因素找出来。?
比较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比较、不断甄别、认真核对,把导致问题的次要因素予以过滤,从而找到最主要矛盾。综合种因素的优劣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3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