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弘扬延安精神扎实做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
各位老师,同志们: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有力支撑,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重要方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渗透方式更为多样,思政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的继承与发展,传承着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红色基因。2022年10月,***总书记在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弘扬延安精神,掌握高校思政教育主动权
(一)传承延安精神,筑牢高校广大师生坚定的思想屏障
1937年1月,中共中央为培养抗日干部,在将红军干部学校基础上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抗大的关键教育方针,是指导抗大在9年(1936年6月—1945年9月)办学期间培养10多万名军事和政治干部作为全民抗战的中坚力量、赓续延安精神的重要纲领。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岁月里,广大抗日军民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引领下,始终情绪饱满、士气高昂,充满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正是这种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构成延安精神的灵魂。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任务。延安时期强有力的政治建设肃清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右倾保守主义两大障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议强调,“两个确立”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新的历史时期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坚定共同理想、明确前进方向的需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牢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建设核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纯洁性和正确性,让高校师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初心,提升师生在思想上明辨是非、防腐拒变的意识和能力,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二)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武装高校师生头脑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实践为基础,形成逻辑严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体系,立足革命实际,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思想,最终带领广大军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践表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强有力的理论武装,才能更好地明辨方向、统一思想,不断地坚定信心、汇聚力量。高校应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精心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精品成果,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积极推送,主动自觉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增强师生思想认同。把握高校思想宣传主流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高校师生头脑,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筑牢全体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凝聚改革创新价值共识,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是革命道路的实践创新,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论持久战”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思想,使党在腹背受敌、物质匮乏等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当前,高校正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正不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破除壁垒对人才的束缚,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只有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理解、阐释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在高校中凝聚“敢于打破常规、破旧立新,敢于变革创新、与时俱进,敢于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价值共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推进高校高质量改革和发展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高校党委要从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才、科技、教育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3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