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人性最初是善的,还是恶的?
自古以来,无数人在为之争论。当然,人们争辩的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本身,更涉及到整个人类世界观的原点——相信人性本善的人多倾向于用善良的方式对待他人,而相信人性本恶的人则多倾向于用强硬手段对待他人。
村童闹学图 清 佚名 大英博物馆
历史上教化世人的圣人多认为人性本善,而像崇尚严刑峻法的法家、主张为达到目地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衍生出来的某些大行其道主义则多认为人性本恶。
最开始的一念之差,带来天壤之别——圣人如春风般滋养万物,启发人向善,后者则给人们带来血腥的斗争和严刑峻法,像寒风一样刺人心骨。
那么,到底人性最初是善的,还是恶的呢?答案不言自明。我们从陶行知的四颗糖中,再来品味其中道理。
陶行知在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一个男生朝他人扔砖头。陶行知立即制止了这种危险行为,并叫男孩下午3点到校长办公室一趟。
没到3点,小男孩就来到了校长室门口等候,低着头,两只小手交叉,拇指在不停的打着转,好像是一位犯人在等待着法官最后的判决。
陶行知悄悄在一旁观察了许久。到了3点钟,他走到小男孩身旁,笑着掏出一个糖果,放在小男孩的手心,说道:这颗糖是奖励你的,拿着。
小男孩抬起头,望着校长,脸上原本忐忑不安的阴云忽然散去,闪烁的眼睛中流露出几分吃惊和疑惑。
陶行知说:这颗糖是奖励你的诚信,我们约定3点,现在时间还没有到,你已经来了。
还没有等小男孩反应过来,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说道:这颗糖也是奖励你的。
小男孩疑惑的问道:校长,为什么又给我糖呢?
陶行知回答:这颗糖奖励你的敬畏之心。我早上一叫你,你马上住手了,这是对老师的尊重。
小男孩瞪大了眼睛看着手里的两颗糖。接着,陶行知又拿出了一颗糖,说:这颗糖是奖励你的善良和勇敢。我调查了一下,你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了别人,你才出手打他的。伸张了正义,当然应该受到奖励。
小男孩眼睛泛着泪光,激动的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会心一笑,将第四颗糖放在小男孩手中,说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第四颗糖正是奖励你的悔改之心。
小小的四颗糖像四块金子一样在小男孩的内心深处发出耀眼的光芒,让小男孩看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陶行知像,来自:百度百科
小男孩用砖头打人,是恶;为了伸张正义而出手,是善;小男孩是用恶行来行善心。善与恶同时出现在小男孩身上,正如人性到底本善还是本恶,让人难以评判。
育人如治水,育人先育人心,治水先知水性。陶行知用四颗糖教育犯错的学生就像当年大禹治水一样,既能看到水之恶,又能在恶中发现水之善;既能化解水之恶,又能引导水向善而行。
观河图 南宋 佚名
小男孩以恶制恶,陶行知当场制止了他,是第一次化解恶。
陶行知让小男孩到办公室前等待,看似什么也没做,其实则是在无言之中,以校长的威严惩罚小男孩的恶行,但又不是以恶制恶。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第二次化解恶。
最后,陶行知用四颗糖不断唤醒和启发小男孩的善念,这是第三次化解恶,也是以善治恶,引导小男孩向善而行。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德育,以德服人。
如果,陶行知没有让小男孩下午到办公室前等候,而是在当场制止小男孩时,直接给他四颗糖,小男孩能认识到自己的恶行吗?人做了恶,没有惩罚行吗?当然不行。
如果,陶行知不用四颗糖的方法,而是在办公室里将小男孩训斥一顿,小男孩下次还会伸张正义吗?大概也不会了。这正如当年大禹的父亲一味以土克水,终遭失败。
所以,善与威严并存,缺一不可;下士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以恶制恶,上士认为人性本善,因此以善与威严治恶,以善洪扬善,以威严惩治恶。
陶行知之所以能采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小男孩,其实源自于他对于人性本善的信念。但他也深知这种善良的天性会被后天污浊的环境所蒙蔽。因此,陶行知才能在小男孩的恶行之中发现善良的闪光点,同时又能用这善良的天性来纠正恶行。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曾经是金子,可是却在人生的长河中渐渐被沙子所埋没,渐渐失去了原本闪耀的善良天性。
认为人性本恶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的泥沙,而无法看到本质的金子。所以,他们只能采用对待泥沙的方式来对待人。认为人性本善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来看透泥沙表象,更需要淘金人的勇气和胸怀,才能发现真金。
陶行知就是这样一位既有智慧,又有勇气和胸怀的淘金人。
很多人感叹,自己没有像小男孩那样幸运,能遇到像陶行知这样的淘金人。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长河的淘金人。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的淘去泥沙,发现真金的过程。
宋 马远 水图 之 黄河逆流
收废品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将垃圾变废为宝;伯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在槽枥之间发现千里马;陶行知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能用四颗糖点亮小男孩的心灵。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恶似泥沙,善似真金。
如果我们能像陶行知那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和每件事,不断淘去表面的泥沙,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发现,自己也闪耀着金子般光芒。
一孔之见,多有疏漏,欢迎交流斧正。陶行知生前非常推崇教育家武训先生,后人遵照陶行知遗愿,拍摄了电影《武训传》。后续,我们会推出一期,专门介绍这位千古奇丐武训先生四处乞讨,兴办义学的传奇人生。
往期推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