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思考与建议(调研报告参考)

关于调查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思考与建议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正确决策、推进重要工作并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为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落实好党中央作出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决定,2023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全党开展调查研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规范要求,强调要严明工作纪律,不增加基层负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当前,各级各地正在积极落实中央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已蔚然成风。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严格执行纪律要求,认真扎实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增强党性,推动工作。但同时也要看到,有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出现一些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现象和问题,表现出“新型”的形式主义,需要关注并采取对策加以防范。
    一、调查研究中“新型”形式主义的表现
    所谓形式主义是指工作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上、形式上去估量情况、开展工作,只讲一般原则、提空洞要求,却拿不出切实管用的办法和措施。从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情况看,形式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性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
    调研“政绩化”。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把调研作为工作成绩展示,甚至作为政治表态,搞“大干快上”,一味求快求大求全。在没有吃透中央精神、没有理清本地本部门工作目标任务的情况下,就迅速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布置调研工作,下属单位和人员“大呼隆”地扎堆去基层调研。有的部门把调研题目搞得大而全、大而空,不聚焦主业主责,完全脱离部门的工作实际。例如,某地一个部门的调研题目清单包括社区治理现代化、档案工作、村级事务减负、餐饮品牌提升、海洋生物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石化产业延链补链等十几个方面。有些部门要求自上而下全员出动下基层调研,规定调研时间、规定调研报告字数,且要求调研报告要人手一篇,装订成册。对于调研后怎么办,如何把调研成果应用到工作中,则不提要求、无人负责,以摸清实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主要目的的调查研究异化为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工作宣传和政绩展示。
    调研“留痕化”。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习惯于用文件落实文件,中央发文后再层层发文、层层加码,导致调查研究由一种工作方法演变为一项繁重的工作任务。在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发文提要求、机关党务工作部门分解调研课题任务、分管领导带队走访座谈、业务工作或负责文字材料的处(科)室撰写调研报告、宣传部门进行新闻报道、综合处室组织开展和参加征文评选等,几乎成了统一的工作流程。为了证明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一些部门强调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留痕”。有的干部甚至说:“调研中,是否解决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规定动作完成好,把材料准备好,防止总结检查的时候空口无凭。”相关部门和干部关心的不是如何了解真实情况,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而是忙于留痕、刻意留痕,签到、合影、行程安排、调研记录、调研报告等材料一个也不能少。通过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来证明深入基层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研“检查化”。有的部门和领导干部把调查研究与检查工作混为一谈,下基层调研重点不是掌握实际情况、倾听一线人员意见、了解群众诉求,而是指导和检查工作。有的领导干部一下车就先听下级汇报,然后指出地方和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将“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深化研究”等要求抛在脑后。有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调研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提腿就去、坐下就听汇报,至于“需要去哪里、为什么去这里、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一概心中没底,使调研成为“四处漫游”“随意漫谈”,徒增基层负担。上级把调研当作检查,下级也把接待调研与迎接检查混为一谈。有基层同志反映,“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来调研,相关科室提前把调研路线走一遍,分管领导再走一遍,主要领导还要走一遍。走访、汇报、就餐时位置怎么安排,领导抬头会看到什么,跟领导讲什么,都要像排练演出一样,不准出一点差错,负责文字工作的科室要把什么时候谁说什么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调研“材料化”。一些领导干部调研不深不实,只是走马观花,随处走走看看,离开前向基层单位要数据、要案例、要汇报稿,组装形成调研报告。一些负责文字材料的同志反映,上级调研多了以后,“甩锅笔杆子”的问题突出。有的基层干部“一个月领了几十项调研清单和书面材料”,有的来自上级部门,有的来自上级部门转发的上上级部门的要求,有的来自本地领导。诸多调研任务大都压在少数“笔杆子”头上,使得他们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有时只能网上搜索、剪切粘贴、东拼西凑、抄抄编编。结果就是,调研材料的“油墨味”代替了一线基层的“乡土味”,“逐级调研”变成“逐级要材料”。
调研“扎堆化”。部分领导干部不考虑调研成果对本地区本部门能否起到借鉴作用,打着学习先进典型的旗号“一窝蜂”地到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热门地区进行调研。有的地方工作有亮点,短时间内要迎接来自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人来调研。一些市县的同志反映,“近一段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4478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