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的一个人口仅550万的小国。一百多年以来,芬兰不仅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而且还能发展成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芬兰的人均GDP在所有的欧盟成员国中,都位居前列,和周边许多国家也都开展了合作。
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独立存活这么多年,还能取得巨大发展,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
那么,芬兰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独立意识的形成
从12世纪开始,芬兰就是瑞典的附属地。六百多年以后,1809年瑞俄战争爆发,因为瑞典败于俄罗斯,芬兰又重新臣服于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的大公国。
但是,俄罗斯和瑞典对于芬兰的统治政策是十分不一样的。
在瑞典统治下,芬兰就是一个被抛弃的遥远省份,经济十分落后。而且当时的芬兰没有自己的任何组织团体。
不过因为多年的统治和管理,芬兰的上层精英和贵族,以及大部分的民众,都已经被“瑞典化”了。
为了应对俄罗斯,瑞典不断地增强芬兰的压力,让他们对付俄军,频繁的战争让芬兰精疲力尽。
此时的芬兰上层贵族,才开始在反对瑞典国王的过程中,有了一部分自我意识。
在俄罗斯的统治下,芬兰开始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在征服芬兰的时候,亚历山大一世就向芬兰人保证,他会维持芬兰的原状,并且还创立了芬兰自己的议会——地方自治代表会。
芬兰的宗教、主要法律、公国臣民在宪法许可的范围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特权,都被保留了下来。
芬兰还拥有自己的管理体制和司法制度,芬兰的政府人员只服从于沙皇代表的总督,并不臣服于俄罗斯的中央部门。
没有议会的批准,任何一项涉及芬兰内部的法律都不能实施,而且即使是总督,在参政院也没有决定权。
除此以外,在1878年,芬兰还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军队。
这种高度的自治,不仅开始让芬兰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民族意识,而且在沙俄的庇护下,芬兰的经济文化也获得极大的发展,也为以后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俄罗斯对芬兰开始实行一体化的政策。
俄罗斯政府开始从很多方面,限制芬兰公国的自治地位。
因此芬兰民族和俄罗斯政府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芬兰国内开始频繁地出现群众运动、民族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运动。
一直到1917年以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承认了芬兰的完全独立。没有了宗主国的束缚,芬兰获得了自由,也陷入了迷茫,他们要开始思考整个国家的前进方向了。
中立政策的形成
一个弱小的国家,要在列强环伺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获得独立的芬兰开始想尽办法自保求生。
被统治了几百年的芬兰,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他们只能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地摸索前进,随时地调整战略。
独立以后,芬兰的统治者一直都把苏联当做本国最大的威胁,而且他认为,只有依靠德国,才能对抗苏联。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芬兰都坚定地走亲德、反苏、反共的外交路线。
1932年,苏联出兵芬兰,冬季战争爆发。
弱小的芬兰当然不是苏联的对手,可此时,芬兰昔日的靠山德国却宣布中立,不愿意卷入战争,瑞典、挪威、英法等国也都不愿意向芬兰施以援手。
孤立无援的芬兰只能献出土地,主动求和。这次的战争导致了芬兰仇视苏联的情绪更甚。
1939年,在德国的鼓动下,芬兰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旋涡,在苏联的强势攻击下,芬兰经过殊死搏斗,依然战败。
这次战争以后,芬兰被迫割让了12%的领土,国内产生了40万的流民。
虽然战败,但是芬兰的这次战争也展示了芬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几次战争,芬兰深深地意识到,国家的存亡和独立,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不仅如此,只有当苏联对芬兰感到安全并且委以信任的时候,芬兰才能够感觉安心。
因此在二战后期,看到德国节节败退,芬兰主动向苏联求和,并且调转枪口,将国内的德军驱逐出境。
二战以后,芬兰就开始奉行“对苏友好”的中立政策。但是即使和苏联签订条约,芬兰也依然是西方独立国家。芬兰的军事和外交权,也一直掌握在芬兰人自己手中。
为了保持中立和独立,芬兰还在条约中强调,本国不介入大国之间的利害冲突。
如果芬兰遭到入侵,也是先由芬兰自己保卫本国国土,只有当芬兰力量不够时,才由苏联应芬兰的要求给予必要的援助。
芬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也没有任何改变,芬兰和西方各国之间,也依然在合作。
1955年,苏联为了改善和西方各国的关系,主动归还了之前占领芬兰的波卡拉基地,苏芬关系得到了改善。
1961年和1962年,芬兰总统先后出访英、美以及法国,与各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并和这些国家发展了良好的关系。
这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表示理解并承认芬兰的中立政策。
苏联和西方的双边认可,给芬兰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外交环境,这让芬兰不仅可以继续保持国家独立,也拥有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以实用主义为本质的发展政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西方学者,针对芬兰在夹缝中生存办法,提出了一个词语“芬兰化”。当时的很多人都认为,芬兰的政策就是懦夫之举。
但芬兰人心里清楚,中立并不是芬兰的最终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让本国能够获得利益,他们要走的道路,必须要实用。
从芬兰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芬兰的中立政策,确实大大促进了芬兰的发展。和苏联关系的改善,让芬兰赢得了战略机遇期。
芬兰一直非常重视本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因为和苏联改善了关系,所以苏联并没有反对芬兰战后试图增加军事潜力,对于芬兰的后备力量训练和武装等活动,也并没有过多的约束。
芬兰本国抓住机遇,大量增加服兵役人数,并且严格训练。到近些年,芬兰的预备役人数已经占本国总人数的15%,如果这一比例放在美国,那就是一支5000万人的预备军。
而且美国和西方国家,也因为苏芬关系的改善,不敢轻易左右、控制芬兰,可以说,是苏联在一定程度上为芬兰提供了军事和领土方面的保障。
有了安全的外部环境,芬兰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
在战后20年内,芬兰的工业生产增长了5倍,经济支柱由农业向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方向转变,化工、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且,因为不需要大搞军备竞赛,芬兰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经济领域,科学家、技术人员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
因此,1865年成立的伐木、造纸公司,后来才能抓住机遇,成为手机制造商。该公司的诺基亚手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全球手机销量中的第一名。
与此同时,芬兰和西欧国家之间,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1955年,芬兰加入北欧会议。1956年,芬兰加入联合国。1973年,芬兰签署了欧共体自由贸易协定。1995年,芬兰正式加入欧盟。
不仅如此,芬兰和北约集团也一直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芬兰除了没有《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的集体防御承诺外,享有着和北约成员国一致的待遇。
但是,中立并不是芬兰的最终宗旨,实用主义才是芬兰的宗旨,如果芬兰认为,中立不能保障本国利益,他们依然会再次改变外交政策的方向。
俄乌冲突爆发就是促使芬兰改变方向的一个因素。
据芬兰的民意调查,在2019年,愿意加入北约的人口只有20%,今年1月上升到28%,2月上升到53%。
到五月份,已经有76%的芬兰人愿意加入北约,以获得北约的庇护。
但是,这个外交政策的转向,同样要面临未知的改变。因为一旦加入北约,也就意味着和俄罗斯的关系急转直下。失去了中立国的地位,只会加大卷入冲突的风险。
所以,这次芬兰的实用主义新政策,会把芬兰带向何方,我们还要看以后局势的发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