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深入银达、总寨、东洞等部分乡镇调研,并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征求意见建议,对全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初步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特点
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致力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贯彻“做精一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发展战略,落实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在农村产业培育、农村改革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丰收,农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5%,达27.88亿元。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调优结构,农业经济形势总体平稳。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壮大制种、蔬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林果、休闲等优势特色产业。年内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制种面积达到28.2万亩,优质粮面积27.83万亩,全区粮经比达到了45:55,建设李广杏、油桃2个千亩经济林示范乡镇,布局百亩经济林示范点21个,年内杏、桃等特色林果合格面积达到4516亩,经济林面积达到46545亩。牛羊大县建设取得新成效,畜禽养殖业稳步发展,预计畜禽饲养总量达到825万头只,出栏575万头只,蔬菜、种子、肉蛋奶、果品总产分别达到86万吨、8.2万吨、7.64万吨、5.6万吨,全区发展植物园、三泉山庄等各类农家乐休闲山庄达到298家,培育旅游专业村会7个,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预计202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37元,其中农业经营性收入为7284元,占到58%。
(二)政策引导,农业设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今年来,区财政整合资金10亿元,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持,有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了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业、特色林果、农业产业园建设。年内新建成50亩以上日光温室小区36个,年育苗300万株以上集约化育苗中心4个,百亩钢架大棚小区49个,集约化育苗中心4个,新增日光温室3556.8亩,推广钢架大棚10046亩,建设科技示范园区10个,新建成牛羊标准化养殖小区(企业)36个、规模养殖场50个,带动培育发展万元规模养殖户16429户,两万元养殖示范户7177户。推广农业新机械,新增新型配套农机具2019台,农业机械化率达到了75%,农业的设施装备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机制。围绕保障农民财产权,盘活资产,在2个乡镇4个村组织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建成家庭农场8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9家,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累计达到51个。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区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企业166个,创建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4个,农产品加工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带动订单农业达58.6%。围绕土地规模化经营,支持土地流转仲裁、调解机构建设,规范流转行为,年内新增流转面积8000亩,累计达15.45万亩,占到了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27.1%。围绕解决规模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用好省政府“双业”贷款政策,年内草畜、蔬菜贴息贷款8亿元以上,省市财政贴息3000万元以上。
(四)强化服务,农业生产安全保障有力。不断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安全管理能力建设,开展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专项整治。年内查办各类案件60多起,为农民挽回损失400多万元,全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了76.1%,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26%,农业农村部及省市级8次例行抽检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99.84%。严格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全区动物免疫密度和挂标率均达到100%,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开展黄斑星天牛专项行动,累计防治面积3.8万亩,效果明显,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植物病虫害、草原火灾、鼠虫害和农机安全事故。
(五)项目支撑,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年内争取和实施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农业推广体系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等农牧业发展项目,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和农业服务能力建设。整合资金3300万元,实施了十大农业产业园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网络,新增招商引资入园企业28个,投资总额达到了7.3亿元。实施“五整治五提升”工程,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建成重点整治提升示范区9个,完成整乡整治改造乡镇2个、整组整治改造居民点46个,建成百户以上中心村10个。围绕生态建设,新增生态防护林9015亩,农田防护林146公里,绿色通道43公里,建成防风固沙林7647万亩。年内投资1.43亿元实施了定洪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堤防及河道治理、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农村安全饮水等25项水利工程基建项目。加大农村路网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91公里,整修1100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农村发展面貌和条件,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统一。各乡镇、各单位对中央“三农”政策和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学习钻研不够,确定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重点时,结合实际不紧密,没有将工作的重点聚集到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动植物疫情监管安全上来。对区委、区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决策部署,尤其是十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对农民关心的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改革方面的工作,调查研究不够,不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民增收压力和难度增大。一方面,在土地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经营体制下,我区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增产增收的基数已经较高,调整产业结构的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增收渠道狭窄,依靠常规措施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必须依靠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下,维权能力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没有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责权利不明,农民处于弱势,谈判地位低下,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困难重重。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老化问题突出。农村农田排灌系统、田间道路、低压电网、林网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农业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率低,尤其是沿山乡镇灌溉用水短缺,旱情严重。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够,高标准农田比例低。集镇和村组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村组道路、居民点硬化改造提升量大任务重,城镇化建设与群众期望差距较大,尤其是撤乡并镇后的集镇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四是引导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不足。随着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区同全国一样存在着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由于受技能限制,全区农民对脱离土地后的生存保障信心不足,不愿意脱离土地,导致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三难”问题,即:农业设施没有确权,农民不能贷款发展产业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未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难以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市场不规范,企业建立基地难。同时,金融支农机制不健全,农业融资难,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急需要加快推进改革的步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5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