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保持定力 在四个正确对待中彰显党性
今天利用党课教育时间,和大家谈谈如何“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正确对待进步、正确对待同志”。“四个正确对待”是个老话题,道理大家都比我明白,为什么还要讲?斯大林说: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发展,队伍的不断扩大,新人的增多,有必要把人人都知道的老道理,进行反复宣传。老道理有新内容,并不是人人都了解的。实事求是地讲,这“四个正确对待”,是我们干好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是人人会遇到、时时会遇到,而且很难做好的问题。总体看,大多数党员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个别同志顾虑较多,患得患失,私下猜测、议论。怎样做到“四个正确对待”,我想就是对待组织要有感恩之心,对待名利要有淡泊之心,对待进步要有坦然之心,对待同志要有关爱之心。
一、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始终保持对组织的高度信赖
A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党员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勤奋努力,是成长的内因,但是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关怀,没有组织给搭建的平台,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也很难有所作为。材料来自 如来写作网 gw.rulaixiezuo.com,群主微 信3231169
一要用感恩的心态回报组织。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许多人都是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可以说,没有组织,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然而实际中,个别同志有时看不到这一点,比如,在个人成长进步上,总认为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与组织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进步慢了,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觉得组织亏欠了自己;有的尽管在个人进步上收获了很多,但横攀竖比总认为组织给予自己的还不够,甚至埋怨、闹情绪等等,这些都是对党组织缺乏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的表现。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向组织伸手,更要想想我们给组织回报了什么,给单位建设贡献了什么。明成祖朱元璋在一次打仗时被困,一连几天都没有吃东西,差一点饿死,是一位老妇人给他吃了一碗饭,救了他的命。对此,他一直感激于心,当了皇帝以后还专程去看望老妇人,可谓是不忘“一饭之恩”。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受组织的恩情可以说远远大于“一饭之恩”,更应该懂得感恩图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都要强化组织意识、党性意识,多想想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多体谅体谅组织的难处,多为组织分忧,以听从安排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这样,我们对组织就能多一些服从需要,少一些斤斤计较;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牢骚埋怨。
二要用求真的信念信任组织。过去有些同志信奉“提拔靠关系、当官靠活动”,所以一到干部调整、一有位置空缺的时候,便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气候越来越好,小环境越来越严,风清气正、生态良好。这几年我们在风气建设、选人用人上的公开公正,大家也有切身体会。作为一名党员,心理要健康,心态要阳光,相信组织一定会严格按原则办、按政策办、按规矩办、按程序办,用好机制选拔好干部,用好作风使用好干部;相信组织一定会充分考虑大家想进步、想发展的良好意愿,反复酝酿,权衡利弊,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源,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三是以大局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调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导向性,必须按照政策法规来办,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根据岗位需要来选,离开了这些去搞个人设计,结果只能是期望值越高、失落感越强。作为一名党员,你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至于你的成长进步,组织上会考察,也会从单位建设大局考虑,群众也自有公论,党委在选人用人上,是根据岗位需要和个人优长而定的,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考虑研究决定的,也是经得起群众监督和历史检验的,不是说谁想干啥就干啥,谁想进步就进步,这些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组织会对每名同志的成长进步高度负责,做出公正合理的安排。
二、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始终保持阳光健康的好心情
这里有个小故事,乾隆皇帝有一次南巡,住在金山寺,一天和方丈到江边散步,乾隆见江上百舸争流,便问方丈:“你可知江上的船有几艘?”方丈从容回答“两艘而已。”乾隆笑道:“这江上的船往来如织,怎么只有两艘呢?”方丈答到:“我只看见一艘为名,一艘为利。”乾隆听后点头称赞。现实生活中,名利也往往伴随着我们一生。如何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我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甘于平淡,是人生追求的境界,也是履行宗旨的根本要求。
一要懂得知足,始终如一干工作。有人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该是你的别人抢不去,不是你的也争不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处在一种智慧状态。现在我们的物质待遇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应当感到知足。我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想要一块土地,去求地主。地主说:“你从这里往外跑,每跑一段就插上一根竹竿,太阳落山时赶回,插上竹竿的土地就全归你了”。农夫就拼命往外跑,跑得很累了也不知道停下,不想返回,太阳落山时他已经精疲力竭,一头栽倒就再也没有爬起来。村里人就地挖个坑把他埋了。牧师在为他做祷告时,感慨地说,一个人一生究竟需要多少土地呢?他指了指农夫的葬身之处:“其实也就这么大一块”。可见,一个人追求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欲望的膨胀。现在,我们党员每个月收入和物质待遇相对而言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应该感到知足才对,要有正确的利益观和得失观,不要搞盲目攀比,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始终如一地干工作,在履职尽责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要学会放弃,心情愉悦好生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7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