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美丽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A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准确把握这一精辟论断的科学内涵,对于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至关重要。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我市肩负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要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省会城市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画卷。
    一、当前美丽城市建设的生态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A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绿色转型、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展示出了A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力在我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探索。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一)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紧紧盯住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重点问题,抓住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持续发力,一手抓治标措施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手抓治本措施加速环境质量提质增效。2015年至2023年,我市实现非电燃煤锅炉、主城区燃煤机组、平原地区散煤用户三项“清零”。电厂、水泥、耐材等重点行业在全国率先实现超低排放全覆盖,截至2023年年底,我市多家工业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同时,对高排放、高频次车辆实施新能源替代,全市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渣土车保有量均居全国前列,公交车、出租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储油库、加油站、油罐车全部完成油气回收综合治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绿色动能。
    (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水环境生态补偿,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启动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治理。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底线,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全市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面消除Ⅵ类水体,特别是贾鲁河、双洎河断面水质达到国家淮河流域治理以来的最好水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市域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四个地表水源地及“九五”滩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建成区日处理污水200多万吨,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四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达到规定水质标准;200多家重点涉水排污单位实现24小时在线监管,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三)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市坚持依法治土、科学用土、精准守土,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依法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科学评估土壤污染风险,土壤安全地块的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始终保持“第一梯队”。市生态环境局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联合出台了全省首个联动监管细则,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纳入土地收储标准,严格用地准入关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我市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省政府下达的256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四)黄河流域(市域段)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我市围绕解决黄河流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了大量工作,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我市出台了“1+N”方案体系,“1”是指科学编制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23年)》,“N”是指制定起步区建设、文化博物旅游、防洪工程与水资源、交通工程等专项规划方案。市生态环境局先后制定了16项工作措施,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开展数字化水质监测平台建设,与洛阳、焦作、新乡和开封4市签订了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市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黄河滩区生态治理,整治支流排污口84个,完成了黄河流域(市域段)55个村庄综合整治,沿黄区域1800多个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到位。
    二、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美丽城市建设是在结构转型任务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化的情况下进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以SO2、NOх和O3为代表的大气复合型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夏季臭氧高且持续时间长、白天好于夜间等特点;冬季天气干燥加上气象条件的影响,PM10高值问题较为突出。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还比较高,优良天数达标率较低。全市30%的劣Ⅴ类水体还未根治,部分城市内河存在雨污混排、水体黑臭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情况依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二)天然生态环境资源匮乏,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缺乏预防和治理措施。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城市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生态资源在不断萎缩。2021年全市森林面积为297.3万亩,但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远低于河南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2023年全市水域面积仅为211平方公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8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随着流入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202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位于全国前列,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国家平均标准。城市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不够,环境基础设施与排污处理需求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8193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