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舌尖上的美食》,我舌尖上的美食作文

生长之地对一个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若问到家乡或故乡,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根植于心的情结,也会有滔滔不绝的话题,儿时记忆、童年玩伴、贪玩趣事、民风习俗、家山风貌……内容自然很多。当然,人们还常会想到那些伴随着成长,让人终身难以释怀的乡味。

没错,乡味就是家乡的一个符号,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而那些长大后远去他乡的人们,特别远隔山水之遥的那些游子,每每思念起故乡、故人,往往伴着陈年往事的回味,心中不免会升腾起对乡味浓浓的渴望,一声“哎,乡味解馋呀!”的寥寥落寞中,故乡虽远,却也留在了心头。虽然我久居乡里,但同理心让我能体察到那般心境,那种划过心际的谈谈惆怅,分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故乡印记。是啊,乡味会一直氤氲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伴着年岁渐老,只会愈加浓郁!

我的家乡偏于苏西南一隅,是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说起乡味,其实既没有能登大雅之堂的招牌名菜,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特色小吃,煎炒蒸煮也不复杂,花色更可说简单,一如家乡淳朴的特性,平常中包裹着让人欣喜的实在。但于我,它却是记挂于心的味道。

这些年来,生活向好,人们对吃要求高了,花样经也多了。家乡不少饭店酒楼摸清了这些道道,相继推出了不少创新土菜,有帮吃货经过一番胡吃海喝,还总结了“N道家乡菜”。虽有传承弘扬之名,说白了还是为招揽外来客,当是饭店老板和厨子们的商业炒作。所以,我并不想如数家珍地将“N道家乡菜”一一罗列,毕竟乡味话题与此毫不沾边,我要聊的是已逝岁月里那些有关“吃”的过往,不光聊菜,也聊与吃相关的种种,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乡味,曾经滋润了流年。

说到乡味,我首先会想起儿时过年的情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些清贫之年,每到过年,就是我们小孩最为开心的时候。不光有新衣服穿,也能领到压岁钱,还有那些平时吃不到的鲜美可口、香气扑鼻的年味大餐。一道道浓缩着乡味精华的佳肴,吃起来如此解馋,所以一到大年三十下午,我们就会换上新衣服,翘首企盼着年夜饭的到来。

年夜饭中最难忘的那道大菜就是“小锅子”,那是一道当地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备,摆放在饭桌中间最为显眼的大菜,也是心心念念中的过年的最大标志。这道菜从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封岁年夜饭开始摆上饭桌,接下来的大年初一到初七,必然是每顿饭的主角菜,初八以后,可放可不放,但到了正月十五过小年时,它又会成为最显眼的主角菜。饭桌上有它在,说明还在过年,饭桌上没了它,年就算过完了。

“小锅子”这道菜说起来真不简单,里面含有林林总总很多样菜,什么腊肉、香肠、油炸肉圆油炸豆腐、山芋粉丝、瓢菜、黄芽菜等等,混合到一起才能烧出。每户人家这道菜的菜品大同小异,但味道却差异不小,比拼的就是厨艺。过年时去亲戚家拜年,通过这道菜基本可知晓亲戚家烧菜的水平,毕竟它是那个清贫年代最上心的大菜了。

烧“小锅子”之所以不容易,主要在于烧前要做很多基础活。一进腊月,就要腌腊肉、灌香肠;年三十前几天,要开油锅炸肉圆、炸豆腐。每家每户的大人们忙忙碌碌多少天,就在为烧“小锅子”做准备。待到年夜饭开吃,热气腾腾的“小锅子”上了桌,拿去锅盖,弥漫的香气里,琳琅满目的那些美味就在眼前,这有多诱人哦!浓浓的年意里,听着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嚼着满口鲜香的炸肉圆,在一声声封岁的祝愿中,“小锅子”带着别样意谓,融进了岁月,驻进了心里。

年味里还有道菜值得一说,是一道红烧鲫鱼,隐藏着一个年味习俗。过年时,每家每户的饭桌上,一般会有这么一条当地叫“碗头鱼”的红烧鲫鱼,吃饭时端上桌,摆在那只看不动,吃完饭再端走,端进端出、循环往复,直至过完小年。人们用鱼谐音余,寓意着“年年有余”

记得有次去亲戚家拜年,可能因我还小,爸妈就没说起过这码子事,吃饭时,我将筷子伸向了红烧鲫鱼,在亲戚些许惊愕的尴尬中,老爸赶紧用筷子夹住了我的筷子,说道:“这鱼不要吃,吃其它菜。”我才不明就里地放弃了吃鱼,在大人们“满满千千,富贵千年”的劝酒声中,一头雾水地在“小锅子”中夹起一个肉圆放进嘴里,一边大口地嚼着,一边疑惑地寻思着,心中不禁纳闷起来:“放在桌上,怎么就不让吃了?”稍大点,我知道了家乡年味里的这些习俗,现在想来真有意思!

家乡年味里,还有些吃的有点特别,其它地方可能也有,但流行地域并不广,与吴文化圈宣州片有些关联,那就是家家户户过年要炒炒米,做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有些人家还要炒了糯米抛欢团,磨了糯米粉做团子、简子。炒米、欢团和糖块算是过年时的零嘴,团子和简子则在过年时搭配米饭,算主食的升级。欢团、团子和简子都有寓意,欢团代表欢乐团圆,团子意谓多子抱团,简子则谐音捡子,寓意家中添丁,它们也成了拜年时的回赠品,在亲情走动中寄托了一份祝愿。

这些花样繁多的年味中,我对糖块印象尤深。那时,炒米有专人加工,做糖则是每家自己动手。做糖最关键的是怎么熬麦芽糖,我们叫“熬糖裹子”,熬不到位,糖吃起来粘牙,熬过了头,糖不好做,吃起来还涩嘴。我上初中后,每到过年做糖,都抢着熬糖,慢慢练就了熬糖手分。熬糖时,等到麦芽糖在锅里“咕咚咕咚”翻泡,就用锅铲竖着将糖汁提至大锅上方,看着糖汁从锅铲上一片片滑落,判断糖汁熬的是否到位。坐在沸腾的大锅旁,我常有种甜美在心中荡漾:“快过年啦!”

在那个清贫年代,过年显得尤为隆重,我也因此对年味有了更深的体验和印象。正是那种温饱状态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们通过一个个年节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那些期待、那般隆重,也给予了生活应有的仪式感。确实,倘若心无可比,生活或许并无平常意谓的苦与甜。

除了林林总总的这么些年味,还有些家乡味道也值得一聊。因为对不少人而言,曾经或现在生活的这方水土上,有种记忆中的妈妈的味道一直萦绕于心间,沉淀了那些逝去的时光,已凝练成了人们共同的乡味记忆。这其中,一定要提及的就是家乡的“烂腌菜”。

“烂腌菜”顾名思义就是烂了的腌菜。但凡七〇年代之前出生的本地人,对此都不会陌生。要吃到“烂腌菜”就得先腌菜,那时不像现在,生活相对清苦,既无物流配送,也无反季节种植,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要腌一缸腌菜来过冬。腌菜一般选用本地的长杆青菜,上百斤买回家,经过清洗、晾晒后,家中壮实男子就进到大缸内,然后每放入一层菜,就往缸里撒一把粗盐,男子一层层踩过来,等所有青菜踩入大缸,舀去面上踩出的水,并放块石头压好,一缸菜就算踩好了。

我上初中后,每到冬天腌菜,就成了踩菜主力。每次踩好菜,等上半个月,菜过性后就可以开缸吃了。开春后,缸里没吃完的腌菜会随气温上升开始腐烂,在盐水作用下,慢慢变成“烂腌菜”。现在年轻人可能嫌它臭,会不屑一顾,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却把它当成了宝。捞一碗烂腌菜,放入一勺猪油、再加些辣椒酱,放锅里一炖,趁热挖几勺往饭里一拌,那滋味!闻着臭吃起来香,让人多扒上一碗饭。

也有不少人用烂腌菜来炖豆腐或烧豇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吃法。在烂腌菜中放入白豆腐、青椒片后文火慢炖,或豇豆与红椒片入锅翻炒,再加入烂腌菜水闷烧,不一会儿,独特的气味就弥漫开来,待到开锅,红绿或青白的食材间,扑面而来的那股香味别提多浓了,夹上一筷子放到嘴里,“嗯,真香!”因为放了烂腌菜,几样普通食材竟成就了一份神奇,它也因此有了响亮的名号:“千里香”。没错,这是一种别样的乡味,也浸润着岁月的滋味,每每想起,回味中往往会有种怀念。

当然,能勾起回味的乡味有很多,但我本意并非介绍美食,而是想通过一些生活片段和特色乡味,来回味一路而来的那些年,对清贫之年亲历的与吃有关的一些往事,蜻蜓点水地做些描述,用文字留住舌尖上的乡园。现在,很多乡味已难得一遇,文中提及的这么些乡味,从某种层面而言,或已成了一种精神自娱,让人多少有些感慨。

去年一个秋日,与朋友去乡间钓鱼,在一户农家,我们吃到了多年未见的乡味。那天人少,农家没准备多少菜,主菜是红烧青鱼尾,其它三道菜是和饭一起在柴火土灶上炖的乡味:烂腌菜炖豆腐、炖腊肉片、小虾子酱瓣豆。那天吃的那个香啊,几位同行者对红烧青鱼尾倒不是太上心,而将几道乡味吃了个底朝天,饭后还对着主人直嚷嚷:“好吃!真香!多少年没吃到了!”呵呵,这就是乡味的诱惑哦!

老子《道德经》有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其中的“味无味”意为人若要知味,必须从品尝无味开始,去体味恬淡中的真味,从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察觉出真实和规律来,把无味当作味而得其味。

乡味为何让人记挂于心?仅仅因为其味鲜美?我想未必,有些乡味不见得多鲜美,那些走出乡园并有所作为之人,其见识又何止于此,却仍对乡味情有独钟,何也?精神之需也!对他们而言,记住乡味因为那份乡愁,人生伊始的味道必会伴随一生;对久居乡园的我而言,乡味回应着对时光的怀念,常隐约在舌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1840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2:34
下一篇 2023年2月2日 上午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