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共情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就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社会大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以及政策所依据的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体会到理论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指导作用。
??共情是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作出情感反应的一种能力。共情是在信息传播中产生的,是传播效果的关键性表征因素。信息传播影响甚至决定共情者对共情对象的想象,所以传播直接影响共情的程度。共情可以针对信息传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正向共情,也可能针对信息传播产生否定的消极的负向共情。一般来说,做好信息传播,推动正向共情,以达到最后的正向共识是我们面向群体开展传播的重要目标。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创新理论要被大众所掌握并能够有效转化为共识和行动,必须通过各种叙事,以特定的符号,将其从理性抽象的认知转化为受众的感性感觉,经过感觉统合后再回到理性认同,最后将内化于心的思想外化为行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引,必须打通理论表达的抽象宏观与人们习惯于具象化感性认识世界之间的区隔,建立其共情意愿,引发人们的正向共情,从而达成价值上的共识,最终产生高支持度的集体行动。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结合传播对象的需求,精心设计选题,激发共情动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要结合对象群体的需求,关注特定群体的民生诉求,从小切口突破,紧盯群众的“烦心事”“日常事”“邻里事”,贴近群众传播,使理论传播“通天线”“接地气”“聚人气”。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和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群众生活、文明创建等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把抽象理论融入生动实践,做到理论传播在一线、答疑释惑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既突出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充分结合地方政策和文化资源,提升受众对身边政策的了解,以关系接近促进共情共识。比如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所以,在海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可以紧贴海南地方实际,讲好自贸港建设政策,展示自贸港建设成就。在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要下到田间地头、走进企业工厂、学校、社区,甚至网络空间,到群众身边,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自贸港的政策方针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宏观政策和身边的具体故事结合起来,既要讲党的宏观政策内涵和理论依据,还要谈深谈透海南自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0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