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夜补记:
春节晚会
昨晚送灯回来,春晚正红红火火进行,但是已经没有人专心致志地观看了。它逐渐变成过年的背景音乐背景画面。
全家照
每年除夕,我们一家五口(母亲、我和妻子、儿子和女儿)都会坐在在同一张沙发上照一张合影。但今年没有。母亲八十岁了,一个月前患“大感冒”,起床解小手时蹲折腰椎骨,在医院做了骨胶固定手术,恢复得很好,不过大部分时间仍需卧床休息。还有就是女儿和儿子老大不小了,该成家却不成家,全家福照片上老是没有变化也挺尴尬的,所以他们对照相应该从心底里不感兴趣。
炖肉
每年除夕,全家人会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今年不同,妻子提前包好饺子速冻起来了。因母亲不能整饬年事,我们夫妻俩平时又忙,所以有很多未就的活儿要做。我看看那么多大肉、羊肉、骨头,冰箱放不下,就弄了大锅在煤气灶上炖,炖了一锅又炖一锅。家有老人,客人多,有熟肉做饭方便。我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肩负传统的责任明显加重了。
给家堂全神上供
从我小时候记事的时候起,屋里堂案上的“家堂全神”位牌就成了固定印象;除夕夜位牌前灯烛通明,香烟袅袅,摆满了供品。
到城里居住后,也保留了供奉家堂全神的传统。无论怎样搬迁新居,都会给全神留一个位置。旧俗认为,家家都有“全神”,是为“家神”。至于有没有“全神”,他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代表了一种家庭仪式,家庭的感觉、家庭的愿望、家庭的精神就在那里,就在那里。
我问清母亲如何供奉大肉:将那块半生半熟的“刀头肉”加加热,用盘或盆盛了置于神位前,肉上插三双筷子。我拍了妻子上供的花糕照片给母亲看,他说大花糕应在中间。母亲叮嘱一定要供上苹果和糖,老灶爷、灶奶奶初一五更从天上回来,要高高兴兴享用。
除夕夜会在神案前烧几遍香,当兔年的正月初一轰然降临,就燃起一炉整把的大香。
2.零点一过,鞭炮响起来。
春晚节目主持人开始读秒迎接新年的钟声。不到零点,远处的鞭炮声就急不可耐地冒泡了;零点一过,铺天盖地的巨响呼啸而来,像浩浩春雷在天地间隆隆滚动。
我和儿子将一挂万响鞭炮带到小区楼下空地,加入过年声音的合唱。
尽管大多数家庭来不及购买爆竹,但毕竟有了新年的声音,感谢当地政府的解禁。
3.听不到表哥的敲门声,初一早上我们睡了个大头觉。
八点多我们才起床,引起母亲的抱怨:初一就得起早。我把起迟的原因归咎于表哥不来敲门。二十多年来,每年的初一,表哥都会早早来给母亲拜年。接着就会有晚辈们陆续到来。近几年,六十多岁的表哥不能来了,他得了病,脑子也出了毛病,勉强能够自理。今年我也不用去给当过市长、德高望重的本家叔拜年了,他老两口已经九十岁,在这次疫情中还没有“阳”过,他儿子通知今年过年不必走动了,节后抽时间再聚。他们年前唯一接待的客人是现任市委、政府的领导。
根据风俗,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后,晚辈会挨家挨户给前辈磕头拜年。现在我的年龄也大了,几乎没有可去拜年的老人了。
不过传统仍然得到了传承:两个住得近的外甥和外甥女来了,大声喊着姥姥、舅舅、妗妗,在全神案前叩头;接着欢欢喜喜拿到了压岁红包。
4.叔伯兄弟们如期到来,满屋子都是热闹。
上午我带一挂鞭炮去了一趟门店。鞭炮噼噼啪啪响起来,然后给在岗的员工发红包,互致新年问候。检查一下鱼缸里的鱼。
在城里工作的几个叔伯兄弟拖家带口来了,三表弟两口也来了,今年还多了侄儿小两口。
酒过三巡,开始划拳,只有过年时我们才尽情划拳一次。小辈们把划拳视频发到群里,引得争相观看和评论。
席间两个兄弟筹划着在酒店让侄儿辈们欢聚一次,以弘扬传统,增加家庭凝聚力。
然后,然后就喝多了,喝多了就睡觉了。
我计划的在今日头条上发日记的事就耽搁下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