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部署,**市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要求,聚焦人口规模庞大、社会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等城市特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拓展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提升治理质效,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实践。
一、全方位强化系统治理,推动统筹协调新提升
健全党在基层治理领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委召开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暨社区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基层治理“1+2”文件,进一步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体目标、政策路径和保障机制。配套出台《强化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动方案》,推动“党建引领强基”等6大行动21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近期,聚焦新形势新任务,出台《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六提升”行动方案》,初步构建全面系统、配套衔接、科学规范的政策制度体系。
协调机制加快健全。建立市区两级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融入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减负、赋能、增效确定协调机制年度议题,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加快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基层组织沉底到边。持续推进“强力工程”,强化党建引领,优化“街道(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深化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抓管带”工作机制。推动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街道(镇)党组织“双结对、双促进”专项行动,常态化推动单位党建、企业党建与街道社区党建互联互动、“双向奔赴”。
二、全方面强化依法治理,推动规范建设新提升
高标高质落实依法行政、依法自治,推行街道(镇)“增协商、减层级”,社区(村)“增协同、减负担”,彰显特大城市制度之治、规则之治。
依法健全基层群众自治。严格落实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社区(村)规范化建设指引。持续完善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支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担任居(村)民代表,参加居(村)民委员会选举。社区(村)每年召开居(村)民代表全体会议不少于2次。严格规范“村改居”程序,稳妥推进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健全在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推动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探索建立“大协商、协未商、专协商、微协商”全周期协商体系。
依规落实基层减负增效。严格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24条工作措施,编印《社区(村)“六必查”相关规范汇编》,明确基层减负相关标准。设置30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开设减负电子邮箱。针对减负问题建立并实施部门约谈机制。印发《**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证明》制式文本,统一编号加强监测,今年以来,社区(村)核减不合理证明事项56个,迎检迎查核减率57%。推动街道(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持续做好社区(村)“两本台账”“三张清单”的宣传贯彻落实。探索社区(村)协办事项公开及反向评议机制。注重减负赋能同频共振,协调推进阵地赋能、队伍赋能、网格赋能、物业赋能、数字赋能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三、全要素强化源头治理,推动组织动员新提升
针对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基层需求多样的特点,坚持服务“靠前一步”。
促进建议征集科学化。加强人民建议征集指导、跟踪督办和成果转化力度。每季度设定一个征集主题,定期遴选优秀建议报党政主要领导,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促发展保稳定的“公开讲话”。今年来,围绕“消除我身边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主题,收集相关建议614条,按期办结率100%,2条建议被国家部委刊用。
促进网格治理精细化。深入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全市划分4.1万个微网格,发动4.6万名党员群众担任微网格员,织密扎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第一道防线。开展“网格+公共服务”,推动电力、水务、燃气、通讯等专业服务力量进网入格,增强网格治理便民惠民效能。
促进基层服务亲民化。严格落实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要求,规定社区用房80%以上面积必须用于为民服务。健全“群众点单”制度,支持社会服务、公益服务、便民服务项目入驻社区。“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38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新增面积80.1万平方米。推行“蜂行者计划”,积极破解骑手小哥“进门难、停车难、融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完成136个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建设,整体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
四、全领域强化协同治理,推动政社互动新提升
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的优势,拓宽各类群体和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人气。
深化“五社联动”,完善协同机制。大力培育专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累计支持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1630多个,实现街道(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聚焦“博爱之都志愿之城”建设,建立市、区、街、社四级志愿服务网络,推动“**志愿红”十项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形成“有时间能做志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0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