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课题调研报告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课题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风雨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作为党的“精神末梢”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直接关系到党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落实。本文主要以碧谷街道李子沟村夯实基层党建、助力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建设为例,进一步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机能保驾护航。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一)调研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进农民福祉,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二)调研意义
    1.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建应在乡村振兴战略深人落实中发挥出引领作用,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的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继续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经验就是强化基层党建,以更好地引领乡村建设。
    2.履行服务职能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将这一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落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建设进程中的服务职能。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核心在于发挥其引领作用,扎根服务于各个地方的特色农村建设。
    二、碧谷街道李子沟村基层党建现状
    李子沟村位于碧谷街道东部,距街道所在地23公里,东邻大海草山,南邻岩脚,西邻中殿,北邻箐口。最低海拔246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100毫米,属高寒山区。全村国土面积12.19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792亩,耕地面积1370亩。村委会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219户836人。设1个党支部,“两委”班子成员4人,共有党员28人,其中,预备党员3名,女党员4名,35岁以下党员3名,60岁以上党员8名;少数民族党员7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名。全村主要经济来源种植和务工收入,2020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258万元,人均纯收入150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元。2020年,李子沟村党支部被上级党组织确定为软弱涣散党支部。
    近年来,李子沟村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强化党组织领导,聚民心、聚资源、聚活力、聚产业,突出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利益联结模式,由“散”到“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迈上共同富裕路。
    (一)把农民聚起来,“一条心”干事
    一是党群一条心。村党组织认真落实“东川雁阵”基层党建“三大行动·十项工程”,积极开展“五个先锋”创建,2022年,拟创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2个先锋,抓实“春城先锋示范党支部”创建,增强村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带领群众一条心同发展。二是干群一条心。建立完善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5名党员,村党支部24名党员结对联系服务219户群众,落实民情恳谈、日常走访等制度,村干部和党员深入一线访民情、听民声、解民意,从干群关系紧张到群众拥护支持,拧成一股绳共发展。三是全民一条心。创新用实村规民约“红黑榜”,持续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百姓宣讲”等活动10余次,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3次,把全村219户836人群众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促发展。
    (二)把资源活起来,“一盘棋”联动
    一是用足农村土地。推动“开花洋芋”规模化种植,新建300亩“开花洋芋”示范基地,积极推动院、地合作,联合省、市农科院专家,科技助农扩大种植面积,不让一亩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开花洋芋”亩增产238.87千克,价格也由每千克2元涨到10元,让“土豆”变成了“金豆”。二是用活林地资源。依托山林气候资源,争取上海沪滇合作帮扶及市级单位定点帮扶资金700万元,建设白鹅养殖基地,引进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流转养鹅大棚10个,饲养白鹅15000只,219户农户受益。利用高海拔森林苜蓿等20种丰富的蜜源优势,引进国家优质蜂产品工程试点企业,发展优质蜜蜂养殖,带动养殖大户15户。三是用好搬迁宅基地。申请保留异地搬迁后“石板房”风貌农房,综合利用闲置资源,引进云南明德永续研学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流转1个村民小组特色石板房38间土地300亩,打造集医疗、教育、精品民宿为一体的永续发展示范村,带动农户43户。
    (三)把市场做起来,“一体化”服务
    一是党组织带头拓市场。采取“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党支部牵头成立长宇“开花洋芋”合作社和李子沟村养鹅专业合作社,联合市场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市场,实现订单农业,绑定农户171户668人,变“散打”为“围攻”,实现由小农户传统分散经营向新型合作化规模经营转变。二是龙头企业带动闯市场。云南东川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由党组织全程服务搭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形成合作关系,由企业主体带动,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直接带动从业人员427人,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三是产业链条建市场。深化多元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村集体与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合作关系,实现从产地到市场的有效衔接,电商平台每年销售“开花洋芋”650吨、鹅产品系列8吨,收益同比增加280万元。同时发展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产业链条,建成示范村。
    (四)把产业融起来,“一张网”发展
    一是打牢农业基础。邀请专家研究员成立云南省“东川大洋芋”产业科技特派团,指导优质“开花洋芋”种植,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申报,“开花洋芋”荣获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次登上“焦点访谈”栏目,李子沟“开花洋芋”走出东川、走向全国。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鹅名堂”企业把加工车间建在产业基地,实施从养殖到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实现鹅养殖、宰杀及生产加工、包装上市一条线发展,带动劳务用工12人。昆明李子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亩,开办乡村农家乐,打造高山生态农场,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区和花果蔬菜采摘园,带动劳务用工30人。三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互促互融,建成村史馆1个、“福”文化广场1个1500平方米,牯牛山遥相呼应,获首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牯牛归源”民宿企业开发乡村民宿12间;开发民宿20间,打造集医疗、教育和精品民宿为一体的永续发展示范村。
    (五)把利益联起来,“一股劲”致富
    一是产业发展增收。通过“开花洋芋”品牌打造,实现10元/千克以上的销售价格,亩产值高达万元以上;李子沟蜂蜜产业、鹅名堂产品实现市场上架销售。同时实现合作社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订单”保底收购。二是合作经营增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为大户,推动农村资源资金“三变”改革,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民”变“股民”,云南东川八角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东川鹤翔种鹅繁殖有限公司绑定2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300万元。三是集体带动增收。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投入东西部协作、集体经济扶持资金700万元,扶持高山生态鹅产业,村集体参与鹅养殖,实现集体经营有“红利”,村集体收入7.5万元,光伏产业分红稳定26万元,生态采摘园3.5万元,每年共稳定实现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工作成效:一是进一步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激情,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有了明显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和支持村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二是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奠定了乡村振兴坚实基础。依托李子沟村“开花洋芋”这一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抱团捆绑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户绑定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绑定企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完成“一村一品”打造,稳步实现了全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一是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略显不足,党务干部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培训,村级党务工作规范化开展越来越依赖大学生村主干。二是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人员缺乏以党建引领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责主业意识,抓党建党务工作吃劲费力,面临“不会管、不敢管、不常管、不善管”的困境,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比例偏低,普遍缺乏村庄建设发展的规划意识,工作开展人浮于事,推动发展实绩不优,群众难以信服。
    (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够
    一是多数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青壮年党员多数外出务工化身“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很多村50岁以上党员成为了参加村级组织生活的“主力”,开展组织生活存在不经常、走过场的活动化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流于形式,特别是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顾忌人情,处置力度很弱,对无职党员教育监督和有效管理难度加大。二是有的村组织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不规范。比如,有的村“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村妇联、共青团等只是“挂名”组织,很少开展活动;有的村党支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领导弱化虚化,党建引领发展的能力不强等。
    (三)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显
    一是部分党员先锋意识淡化,发挥作用不好。虽然党员的党性教育有所加强,但是客观来看,部分党支部思想教育形式重于内容,学习深度不够,教育覆盖面不广,对年轻外出党员教育缺失。二是由于党性修养不足,加上实用主义、利益至上等思想影响,部分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奉献意识缺乏,表现为有的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对其设岗定责后不履职、不作为;有的党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愿意做,无利的事情不闻不问。
    (四)基层治理发展理念转变不迅速
    一是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如滥用农药化肥、垃圾不分类、滥倒污水垃圾、秸秆乱烧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生产生活垃圾储运处置成本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由于基层环保意识不强,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根除,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加农村大宣传力度。二是乡风文明需改观。农村社会风气虽然持续好转,但封建迷信在一些群众中间仍有“市场”,信命信鬼信神、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较为普遍,尤其是打麻将娱乐赌博的不正之风没有禁绝,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势必影响了农村农民奋进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五)基层人才队伍储备建设不完善
    一是部分村班子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村级班子年龄偏高、文化偏低问题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35岁以下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少部分在家创业的优秀青年也不愿过多参与村级事务,后备干部不能适应现实需求。二是虽然提高了村干部待遇,但是岗位吸引力仍然不足,加之村级工作越来越繁重,愿意参与村级工作的人才严重不足。
    四、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存在困难问题的原因
(一)组织体系存在短板。推动乡村组织振兴,需要健全以党支部为统领,村委会、村务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14175.html
(0)
上一篇 18秒前
下一篇 2023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