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2024年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我市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充分肯定成绩,准确把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是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这些领域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更引领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如绿色经济通过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共享经济则通过平台化运营,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构建起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推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不断提升,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形成了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文化。同时,我们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加速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互联网+制造”等行动计划,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我们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和制造业服务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这些努力使得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创新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有待提高,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还需加速,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需进一步强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如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从而推动我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二、聚焦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和水平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重点任务,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和水平。
一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除了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需推动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平台网络,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支撑。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机制,确保创新资源高效配置。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全民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智能制造引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升。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方向转型,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互联网+”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等模式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引导传统产业向低碳、循环、可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