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乡村建设情况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未来乡村是深化“千万工程”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自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来,通过创新实践路径方法,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成为全省唯一的未来乡村建设运营机制探索试点。
一、做法和成效
目前,全市共建设86个未来乡村,其中47个已经通过省级验收。这些村庄在村容村貌、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聚焦产村融合,激发产业“潜力”。践行“经营乡村”理念,探索投、建、管、运一体化管理机制,深化“村企共建、以企带村”发展,按“企业出资、村民入股、集体收成”模式,做强产业引擎。如,龙游县浦山村利用“畲族村”特色,进行整村开发,导入亲子游乐产业,掌握“乡土牌”流量密码,每年吸引10余万游客;常山县芳村村依托油茶产业优势,释放“油茶+N”活力,培育“油茶+旅游”模式,累售油茶8万余斤,销售额520余万元;开化县高合村融合本村特色项目,打造“金禧漫居”共富工坊,形成“1+N”乡村旅游线路,带动50余家农户收入增加。
实行市场运营,提升经营“能力”。探索多元运营方式,组建未来乡村强村公司,与国资公司、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开展联合运营或委托运营,提高未来乡村运营能力和水平。如,衢江区盈川村组建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强村公司),将村集体土地等使用权作价入股,年固定收益60万元;江山市早田坂村将全村资源打包交由国企运营,国企根据需要建设相关场景,发展旅游、研学等,每年获固定收益40万元;常山县金源村将闲置古民居及集体土地打包租赁给腾云旅游公司,目前已建民宿用房76间,床位165个,丰富游客体验。
坚持人才驱动,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本土人才+引进人才”双轮驱动,面向两委班子、在乡青年等本土人才,每年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制定未来乡村“双招双引”新政策,出台镇级人才政策。如,柯城区沟溪连片发展实验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对接中国美院等艺术院校,吸引70多位归乡人、新乡人入驻创业;衢江区莲花村在“家门口”举办实用技能培训课程,为村民传授电商、烹饪、家政等技术,先后培训人才1000余人次;龙游县荷村村立足本土人才培养,坚持传帮带模式,创作竹韵茶罐亚运伴手礼等,参与村民户均年增收超1.5万元。
彰显文化特色,激发文化“活力”。聚焦“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基因,做好文化价值转化文章,发展文旅产业,把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特色”做成“景色”,将“景色”演变为“特色”。如,柯城区麻蓬村以“侠义麻蓬”为品牌,建成武林大会、武侠市集、武林客栈等项目,2022年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江山市清湖连片发展实验区注重“以文兴业”,打造人文历史展示馆,其中外来引进21家,本地居民23家,复兴清湖文化品牌;开化县下淤村依托文化资源,改造非遗小铺、风物集等网红打卡点,累计吸粉5万余人次,年游客量超5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片区规划上存在“重局部,轻协同”。连片发展是以1到2个强村为核心,联动周边村庄,给产业壮大创造了空间,但也存在过于重视强村的发展,而忽视了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庄发展,村庄之间的协同联动还需加强。
经营理念上存在“重建设,轻运营”。“运营前置、运营全程和运营全域”理念未全面形成,各地关注点普遍停留在建设阶段,缺乏专业团队运营,一旦通过省级验收,各项资金基本停止注入,易出现不可持续问题。
产业培育上存在“重输血、轻造血”。在未来乡村建设过程中,虽然对政府部门的项目、相关政策利用较好,但在产业培育上缺乏系统思考,没有循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1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