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县域城市更新行动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参考)

关于做好县域城市更新行动的调研与思考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县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性抓好党建引领城市更新项目,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闹心事”,让昔日城市的“痛点”,变成点缀山城的“亮点”,为县域老城城市更新探索出新的路径,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做法和成效
    (一)着力更新居住类片区。**县建设10年以上小区36个,部分小区存在公共通道狭窄、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公共配套设施老化、物业管理混乱等情况。**县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是推行整街连片一体改造。按照空间共用、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5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分批分步实施改造提升,并统筹考虑周边道路、临街商铺等,推动一体规划、同步改造。近年来,**县累计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2490户,受益群众4.37万人,总投资近3亿元。二是面子里子同步提升。对老旧小区各项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成为一个更有品相、更有品位、更有品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老城区。
    (二)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县在实施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多元价值理念,更加关注居民公共利益需求,全力解决好居住、交通、停车等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是持续打通“断头路”,畅通主城道路的毛细血管,加速织密城区路网,扎实推进城区道路提质改造。重点项目如淠源东路和迎驾厂支路全线通车。**县城区道路里程达192.53公里、道路面积达454.93万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61公里平方公里,为城市路网“畅通主动脉、沟通微循环”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有效化解停车难。坚持“盘活利用、多方共赢”的理念,深度改造闲置空地,化“边角地”“闲置地”为停车场,建成11个城区小型停车场、3个货车临时货运停车场,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部分小区巷道弯曲、狭窄、整体布局较为凌乱,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时依据小区地势、利用闲置地块,增建台阶式停车位,有效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
    (三)持续建设智慧城市。**县实行城市大脑运营机制,通过应用场景建设,跨部门进行数据汇聚和治理,增强城市运行态势感知能力,组建城市管理“重点工作”融合场景。城市管理者将通过城市大脑配置公共资源,做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为政府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指挥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做法有两方面:一方面推进互联共享。深度挖掘大数据云中心城市大脑潜力,依托人口和地理两大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县大数据云中心横向联通县直各单位及各乡镇(开发区)和“三农”大数据云中心,纵向链接“数字江淮—六安子平台”,数据挂接率为100%,调用国家级数据接口18个,位居全市前列。另一方面实现平台高效运行。**县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在过去的2023年,**县通过智慧城管平台信息采集案件44526条,应结案数23051条,实际结案数22892条,结案率为99.31%。
    (四)聚力开展绿色更新。在城市更新中,**县积极运用“政府投入、资金争取、企业参与”模式,大力实施城市“增绿”等工程,加快城市品质提质增效。近年来,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加强高桥湾片区、城东片区公园建设,新建潜台公园、城南公园等公园以及桃花岛、技校等“口袋公园”,新增公园绿地等约12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73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29%,城市林荫路覆盖率为78.24%,建成区内城市湿地保护率达到100%。累计建设东淠河带状公园绿道、淠源渠带状公园绿道、高庙河带状公园绿道、环城河绿道等绿道达22.59公里。真正实现把城市打造成公园,老百姓能推门见绿、开窗见园、散步赏景。
    (五)始终坚持以文兴城。历史文化是城市活力之本,**拥有4100多年的城邑发展史、2500年的建县史。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县坚持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强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在城区打造了东大街(罍街)古文化特色街区,改变原先脏乱差环境,解决危旧房屋安全隐患问题,恢复古城风貌,让“老街巷”变身“新地标”。同时围绕“一街一主题、一巷一风景”要求,深入推进背街小巷治理。以“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等方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整治,实现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和景观品质新提升。南岳西路2号巷、3号巷在改造中保留背街小巷“老味道”,通过修缮围墙、修复人行道、安装侧石等,不断完善老街巷基础设施,利用巷道两边的围墙和户墙,绘制“百善孝为先”“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等主题文化墙,建成“非遗文化巷”800米,在巷道两侧绘制**“非遗”图画,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地方特色。
    二、县域城市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群众工作协调难度大。经过多年棚改、老旧小区整治、低效用地改造,容易改造片区基本已实施改造,剩余未更新的区域多为“难啃的骨头”。且改造项目涉及人员较广,意见很难统一,改造中涉及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数是老年人,思想工作难度较大,协调工作非常难;部分居民把老旧小区改造看作是彻底改造小区面貌的唯一机会,要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所有问题,诉求过高。
    (二)多系统整体性提升任务繁重。作为老旧存量空间,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建成年代久远,建设背景和条件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齐全、缺失等情况较为普遍,许多老旧小区由于历史原因,燃气、供电、供水设施落后,需要改建或重建;空中网线乱象严重,牵涉的条管单位多,协调难且成本大;老城区多数为开放式小区,由于历史原因,乱搭建现象较多、拆迁难度大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相统筹难度很大。
    (三)后期长效管理养护挑战多。城市更新全过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实施中监管力度不足、实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具体如:老旧小区往往存在无物业管理、无维修管养经费的问题。街道社区方面,社区工作人员除“两委”干部、社区专职外,普遍没有固定薪资,很多社区网格员要么是身兼数职,要么是临时人员,平时忙于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业务工作,极少参与老旧小区的管理。如果改造完成后小区管理方继续缺位,就会导致改造成果无法维持,客观上造成了改造后反弹较大,浪费了资金,成果难以长期保持。
    三、推进县域城市更新的路径和启示
(一)党建引领,充分倾听群众心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从源头夯实城市更新的民生基础,以社区为中心,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积极发动党员带头,引导居民参与,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摆在首位,将民意贯穿城市更新的全过程。一是坚持“问需于民”。城市更新项目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老旧小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前,需要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充分利用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楼长会等平台,充分征求群众对小区改造的意见建议。针对居民意见多、“众口难调”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形成由社区党支部牵头,邀请主管单位、居民代表、设计单位召开“四方联动”会议,着重解决居民痛点,根据居民需求完善更新方案。二是坚持“问计于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将群众监督贯穿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组织党员志愿者、楼栋长加强日常巡查走访,及时沟通协商在城市更新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及时安排项目单位、设计单位、居民代表等相关人员现场勘查讨论,及时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彻底解决困扰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三是坚持“问效于民”。始终将居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监督和表达诉求的相关机制。围绕“改得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网格管理优势,由小区网格长牵头,通过微信网格群、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已完成项目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回访,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16581.html
(0)
上一篇 19秒前
下一篇 2023年5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