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习体会汇编7篇(11996字)

2024年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习体会汇编7篇(11996字)
目录
    1.精神原子弹
    2.您好!焦书记
    3.淬炼党性、追寻真理,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4.走近焦裕禄进行一场精神洗礼
    5.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6.焦桐下的思雨
    7.追寻初心不改,信仰砥砺前行
    精神原子弹
    在兰考的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人,为何能让人长久怀念”?直到离开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前一天,我再次翻阅宿舍书柜里的一本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书里写着“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他满腔激情地坐在桌前,想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但是,文章只开了个头……县委就决定送他去医院治病去了”。我反复读着这几个小标题,尤其是最后一个“精神原子弹——精神变物质”时,这几天的学习实践一下子被点燃了,让之前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焦裕禄书记不正是将一个人的力量凝聚成一种群体的力量,进而升华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兰考这座小城,因为有了焦裕禄,就伫起了了一座精神丰碑。任岁月流逝,惟精神永存,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一是“带头干”——“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上任不久,焦裕禄书记就带领“三害”调查队展开调查研究。哪里风沙最大,他就往哪里去,说“正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好机会”;1963年夏季暴雨期间,他带队冒雨探水路,查看洪水流向,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掌握盐碱地情况,他用嘴品尝盐碱成分,说“用舌头一舔,咸的是盐,凉的是硝,又骚、又辣、又苦的是马尿碱”。经过一年的带头研究,终于摸清了“三害”底细,标注沙丘的位置和数量,绘制了排涝泄洪图,为治理自然灾害奠定了基础。如今,我们也会经历不同的岗位,也会遇到各种工作的难题,焦书记当年“带头干、科学干”的工作方法不正是对我们的指导吗,干任何工作,都要自己先学、先调查、先分析,在研究中找准科学方法,方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二是“一起干”——“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当年,焦裕禄书记在县委会议上亲自把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四个大队的代表请上大会主席台,号召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这次大会鼓舞了全县36万人民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动了抗灾斗争。焦裕禄书记从人民群众中摸索出了战胜灾荒、生产自救的办法,也充分认识到立典型、抓榜样的带动作用。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任何工作都不只是一个人的付出,必定是一群人的智慧和一起干的伟力。我们做工作,要“时常走出办公室”,美丽乡村建设听听农民的想法,民生项目问问老百姓的意见,社区治理看看居民群众的积极性,更要善于发现先进人物、优秀事迹、典型案例,让普通人能够看到身边的榜样,学习干事的经验,见贤思齐,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三是“百姓谁不爱好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焦裕禄书记在兰考475天,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无一不是百姓。他把自己的米让给南方来的农业技术人员,为百姓留下人才;他把钱捐给重病的孩子、虚弱的产妇、贫困的老人,自己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说“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不管雨雪风霜,他也总是跟人民在一起,甚至临终时刻,还惦记着沙丘上“贴膏药”没有,“扎上针”没有,庄稼淹了没有……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在工作中要多一些平易近人、少一些傲慢偏见,多一些务实苦干、少一些推诿应付,多一些人民情怀、少一些小我思想,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不负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2024年正是焦裕禄逝世60周年。60年前,焦书记想写的文章没有写完,但“换了新天”的兰考正以实际行动续写着,这何尝不是精神变了物质的历史回应!同样,这种精神也裂变出了巨大的能量,感动着、鼓舞着、激励着来学习的我们,赓续奋斗创造出更宏伟壮丽的新篇!
    您好!焦书记
    第一次来到河南兰考,第一次来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倾听您的故事、学习您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上学时期,通过课本和老师的介绍认识您,知道您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如今,来到这片您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上,站在您曾经亲手栽种的泡桐树下,看着绿意盎然的焦桐广场,看着充满生机的这座城,我想一切都值得,我想您一定很欣慰。您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您虽然平凡却光荣,您虽然长辞却永存,您的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感染我们、激励我们、引导我们。
    您让我看到了一颗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您到了兰考,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基层。您下乡访贫问苦,在风雪天,您把干部召集起来,说这样的天气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当盲眼大娘问您是谁时,您回答,我是您的儿子。这样一颗赤城初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您用行动来证明,您舍弃小家为大家,心中装着兰考县36万名群众,内心坚定一个使命,就是让他们过上好生活。拍照的时候,您说给老百姓拍,这样他们才更有干劲;冒雨观看洪水流势时,您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您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儿子,和他们住牛棚、聊家常,哪里有困难,您就出现在哪里。正是因为您真挚朴素的公仆情怀,才让百姓念念不忘、深深怀念。到了今天,人们谈起您,仍然热泪盈眶,内心的感动、触动、激动溢然于表。
    您让我看到了一颗攻坚克难的干事决心。看了音像《我眼中的焦裕禄》,我才明白,兰考县当初是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您去!别人不敢挑的担子,您挑!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您来!只因党派您去,所以您没有丝毫犹豫;只因不畏惧困难,所以您欣然前往。到了那,您摸实情、探路径、寻办法,与困难较量、与时间赛跑,势必要杀出一条生路来,势必要改变兰考这个地方,势必要让兰考百姓不再受苦!在兰考的475个日夜,您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在乐观中直面失败,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打击中冷静分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结果。在兰考的475个日夜,您默默与病魔做斗争,经受巨大折磨,但依然每天为着兰考人民摆脱“三害”而绞尽脑汁,您置生死于事外,或者说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自己身体带来的病痛,您只想能多做点是一点、能再快点是一点,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您也仍然惦念着。您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和无价的精神财富;您走了,但是老百姓也没有忘记您一天。我想,这才是作为一名干部最大的政绩。
    您让我看到了一颗一尘不染的勤廉之心。工作上,您从不向组织开口提要求;下基层,您没喝群众一口水,没烤群众一把火;生活中,您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作风上,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您既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家人,您把自己的女儿送去最苦最累的酱菜厂接受劳动教育,您斥责在食堂打回一壶开水的妻子,您不让自己的孩子打着自己的旗号进场看“白戏”,别人送的鱼、大米等您都让家人送还。您的家风家训是留给他们最好的遗产,您的两袖清风则是留给我们最好的遗产。虽然现在时代变迁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永葆清廉应当是每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焦书记,我想对您说,现在的兰考已经大变样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绿洲,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您用生命耕耘的结果。历史会对每个人作出公正的评价,当年您种下的那棵泡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您,亲切地给它取名为“焦桐”。对于我们来说,泡桐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必将学习您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使命、提升作风能力、砥砺责任担当,将您的精神弘扬在新时代!
淬炼党性、追寻真理,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我有幸作为2024年秋季城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员赴兰考接受为期5天的异地党性锻炼。怀着崇敬与期待,在9月23日踏上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旅程。焦裕禄,这个光辉的名字,如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每一位奋斗者的心中;兰考,那个充满着故事和精神传承的地方,是否会为我们淬炼党性、追寻真理带来新的启示?在前往兰考的路上,我的心情既忐忑又充满期待,不知道这片土地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回应我内心的追问。
    终于到了兰考,这片承载着焦裕禄精神的神圣土地。我们肃立在焦桐树下,倾情朗诵《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那激昂的词句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与焦书记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兰考展览馆中,我们缓缓走过一个个展厅,回顾焦裕禄短暂却光辉的一生。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陈旧的物品,无不诉说着他为了兰考人民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来到黄河东坝头段,我们目睹了黄河的波澜壮阔,感受着它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厚重。在焦裕禄精神教育基地,我们亲身体验翻淤压沙,双手触摸着那粗糙的沙土,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焦裕禄和兰考人民奋斗的艰辛。追忆峥嵘岁月,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在沉浸式教学中,与焦裕禄的扮演者对话,那一刻,如同穿越般,焦书记又回到了现实世界。我们仿佛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听到他坚定的话语。原来,焦裕禄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多彩的生活爱好。他会拉二胡,那悠扬的旋律或许曾在某个宁静的夜晚诉说着他内心的柔情与思绪;他会跳交际舞,在轻快的舞步中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活力;他也有爱恨情仇,有着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对百姓的真挚关爱,对土匪的仇恨,对不公的愤懑和对美好的向往。但他的党性,却如同璀璨的星辰,在黑暗中闪耀着坚定的光芒。他将党性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化作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动力。面对兰考的重重困难,他毫不退缩,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性的崇高与伟大,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党性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温暖的关怀,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执着追求。焦书记曾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力亲为、深入调研,在兰考的艰难岁月里,他没有满足于听取二手汇报,而是亲自踏入风沙弥漫的大地,走进贫困交加的农户家中。他深知,只有自己亲身去感受、去观察、去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兰考的实际情况,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面对兰考严重的自然灾害,他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尝试新的治理方式。无论是“贴膏药扎针”的治沙妙策,还是对泡桐树经济价值的发掘,都是他科学求实、勇于创新的生动体现。
    因此,如何淬炼党性、找到真理,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我找到了答案。那便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字箴言。亲民爱民,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情感基石;艰苦奋斗,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精神底色;科学求实,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智慧源泉;迎难而上,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勇气担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高尚品质。五者,缺一不可。
    感谢焦裕禄干部学院和兰考这片热土,是他们对焦裕禄精神的守护和传承,使我们在近距离瞻仰、感怀焦裕禄同志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短短5天,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与焦裕禄精神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学习和努力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焦裕禄精神为引领,将“亲民爱民、迎难而上、科学求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融入血液,付诸行动。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不断淬炼党性,追寻真理,努力成为最美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奏响激昂的乐章。
走近焦裕禄进行一场精神洗礼
    为期五天的异地党性锻炼,时间虽然短暂,但安排紧凑、内容深厚,通过理论教学、沉浸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让我一步步走近了焦裕禄,走近一个有血有肉、可感可知的英模人物,以及英模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方风貌。可以说,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五天,是我进行精神洗礼的五天;在黄河沿岸兰考县的五天,是我思想得到淬炼的五天。在回程的高铁上,我的内心许久不能平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焦裕禄精神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的,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代传递下去。
    这是一趟解码红色基因的初心之旅。焦裕禄于1962年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初到兰考县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最严重的时候。面对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白茫茫的盐碱地,焦裕禄却道出了“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豪言壮志。这样的顽强斗志来源于何处?我想,是来源于焦裕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执政为民的坚强决心,是焦裕禄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作出的英勇抉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学习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始终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亲民爱民融入到灵魂深处,自觉主动弘扬党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江山。
    这是一趟赓续传统文脉的寻根之旅。从北宋到南宋、从开封到X、从黄河到大运河,构成了一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空图景。历史上,不管是黄河决堤、外族入侵,还是灾荒内乱,都阻挡不了我们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焦裕禄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崇实黜虚”“人定胜天”“公而忘私”等思想的传承超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典范。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立足岗位实际,结合所学所思所长,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宋韵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这是一趟点燃奋斗青春的革命之旅。唱红歌、演话剧、赛劳动、走张庄等系列教学内容,让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光芒四射的建设年代,点燃了中青班同学们奉献青春、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热情。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通过各类沉浸式学习,我们从焦裕禄身上强烈地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焦裕禄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和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搏姿态深深刻在了我们脑海中。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毅力,以忠诚的党性、坚定的人民性、策略的灵活性、意志的坚韧性,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积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这是一趟坚定深化改革的时代之旅。豪言不等于空谈、狠干不等于蛮干,为了科学决策、精准施政,焦裕禄和调查团队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84个大小风口、河流、堵塞路基等一一进行摸排、编码、绘图,并根据群众实践启发,成功创造了“贴膏药加扎针”治理风沙法。“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应该讲,焦裕禄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是建立在科学求实、调查研究、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是苦干、实干、巧干、正确干的楷模。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承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把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用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汇集改革正能量,勇攀高峰、勇立潮头,勇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总之,通过异地党性锻炼,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振奋了拼搏精神、鼓舞了干劲士气,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将坚持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刚刚踏上兰考的土地时,第一感觉是和我印象中秋天的北方不同,这里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焦裕禄干部学院的桂花香沁人心脾。此时的我,也只是从当年的课本上读到过焦裕禄的事迹,有些疑惑焦书记在这儿的475天到底做了什么。此时的我,并未真正意识到曾经的兰考是什么样子,焦裕禄书记除三害的过程又是如何的艰辛。
    短短一周稍纵即逝,但是焦书记的感人事迹,已经深深印刻我心,难以忘怀。记得那天,兰考起风了,空气中弥散着些许沙尘,我看着眼前的农田,还在疑惑为何会有这些沙尘,直到我亲手搓捻了地上的沙土,直到我自己扛起铁锹体验翻淤压沙,直到我亲眼看到眼前近三层楼的沙丘,我才深切地体会到曾经的焦书记到底做了什么、坚持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焦书记的一生是对“做难而正确的事”的最好诠释。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仿佛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穿透时间的阻隔,直抵我的心灵深处。
    他的亲民爱民,一句“我是您的儿子”展现了共产党员最纯粹的党性,舍弃小我、成就大我,是这种无私和大爱成就了工作中的一呼百应。他的艰苦奋斗,面对兰考的“三害”,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战天斗地的坚韧和力量。他的科学求实,适用于每个时代,只有实践中的迎沙丘探风口、下沼泽蓄水源,才最终奠定了除三害的基础。他的迎难而上,就是共产党人的大无畏担当精神,只有直面问题,勇担责任,才能找寻解决方案。他的无私奉献,对自己、对家人始终从严要求,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用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击心灵深处。
    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焦裕禄精神,将“做难而正确的事”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敢于担当,不断挑战自我,于艰难中寻觅真理光芒,以坚韧铸就非凡篇章,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勇于挑战,敢做“难”的事。街道是最直面居民的基层政府,承担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千人千面,群众诉求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如何从源头回应并解决老百姓的诉求,真的很难。但是难也要做,比如我们的老旧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20692.html
(0)
上一篇 20秒前
下一篇 2024年8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