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美乡村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出现了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等养老新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大课题。
一、农村养老现状
近年来,X市切实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用足用活政策、整合优化资源,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政策引导,资金保障到位
X市先后出台印发了《X市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X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修订了《X市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苑建设运行管理办法》。从政策制定、设施建设、规划用地、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保障。
1.农村特困供养方面:全市现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5所(X县福利院、X镇敬老院、X镇敬老院、X镇敬老院、X县敬老院),全市农村特困供养人员719人,其中集中供养175人,分散供养544人。2023年以来,X市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为11808元/年·人。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为:全护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5412元/年·人、半护理(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3612元/年·人、全自理(具备生活自理能力)1800元/年·人。
2.农村幸福养老方面:X市现有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个,乡镇老年活动中心3个;村级互助幸福院118所,其中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办公用房等资源,通过改扩建或新建方式,改造提升或新建新型互助幸福院81个。同时,将农村互助院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补助经费3万元(市级财政1万元、市级彩票公益金1万元、县区财政1万元)。每个互助幸福院配置了日间休息室、休闲娱乐室、健身康复室、就餐配餐室等,实行“村级兜底”“院会合一”“社会参与”模式运营。
(二)模式多元,服务能力优化
积极探索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社会参与为辅助的睦邻互助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独居、留守、高龄、残疾、失能等老人的日常生活。一是建立“孝善基金”,解决老年人“吃饭钱”。鼓励子女按标准缴纳赡养费,加上其他资金形成“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村集体经济补贴+帮扶单位资助+爱心捐助”农村孝善养老模式。二是建设周转房,解决老年人“居住难”。按照“产权归公、免费入住、循环使用”的原则,由政府统一修建,村委会统一管理的公建民住用房免费提供给特困、高龄、低保、困难退伍军人等特殊老年群体,现已建成集中居住点108个、住房1000余套。三是购置配餐用车,解决老年人“吃饭难”。为农村互助幸福院配发27辆送餐车,建成老年配餐就餐室72个,构建“老年幸福餐厅+老人预约订餐+上门助餐服务”的配送餐服务网络,切实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吃饭难疏通“最后一公里”。四是推行“公益志愿”服务,解决老年人“照护难”。政府积极发动志愿者对特殊群体提供打扫、看护、陪伴、体检等照料类服务。
二、农村老人养老意愿及需求
为充分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困难及所盼所想,调研组对5个养老机构及36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开展了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一)超九成农村居民倾向居家养老。受访者中,目前和配偶一起生活的占66%,和父母或子女等其他家人一起生活的占28%;独居的占6%;养老意愿调查中,愿意与配偶一起居家养老的占72%,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居家养老占25%,养老机构(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占3%。
(二)农村养老需求日趋多元。受访者对养老需求,有医疗保健需求的占36%,身体锻炼占22%,生活照料(诸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澡穿衣、陪同外出等)占比19%,休闲娱乐活动占比17%,日托服务占比6%。农村老年居民在医疗健康、生活照看、身体锻炼、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老年人对就医、养老金的担忧仍是关注的重点。受访者对养老方面的担忧,怕有病治不起或就医不便的占33%,没有退休金、收入不能负担自己的养老费用的占26%,担忧给子女造成较大负担的占23%,怕独自居住生活无人照顾的占6%,常感觉寂寞无聊的占5%,怕子女不孝顺、老了没人管的占4%,使用智能手机、家电存在障碍的占2%,缺少关爱和陪伴、精神感到孤单的占1%。
三、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老人的比重远大于城镇。X市常住人口由2019年的45.82万人下降到2023年的43.20万人。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由2019年的5.32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6.79万人,老年人口比重由2019年的11.35%提升到2023年的15.72%,全市常住人口的下降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人口结构矛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养老问题亦成为政府亟须解决的民生大问题。
(二)农村家庭规模变小,子女养老意识日益淡薄
一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步入老年行列,这代人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逐步缩小,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无人照顾、年轻人压力大的矛盾凸显。二是二元制经济结构的现实情况使得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单一,有少部分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只能依靠子女的赡养或依靠政府。三是独生子女很大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也相应减少。
(三)传统观念束缚较大,养老产业发展仍显不足
政府层面,养老产业投资大、收益慢,实现持续经营的经费及动力不足,投资主要靠政府,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导致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工作发展迟缓。但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养老观念比较保守,调查显示政府供养服务设施使用率未达40%。社会层面,农村老年人的思想观念陈旧,农村老年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意识仍显强烈。在部分老人看来,敬老院主要照顾对象为五保户、无儿女的特困老人,使得农村老年人不愿去敬老院。受访者中,不愿意、不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2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