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推进志愿服务深度融入海岛治理,**市委社会工作部探索以“三融三化”打造“志愿方舟”服务体系,用好海上、陆上志愿服务阵地,进一步织密“15分钟服务圈”,畅通海上服务链,构建点多、线长、面广的志愿服务网络,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
一、深化机制融合,系统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完善党建引领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航行的支部”海上战斗堡垒作用,组建128个“航行的支部”并联合700余支网格志愿团队,覆盖5000余名党员船员,引领带动全市1万余艘船只,聚焦海岛船员“家里事”“心头事”,开发“红色港湾”诉求直通小程序,为船员提供子女就学、维权帮扶等8项服务,切实打造出“支部建在船头上、先锋冲在潮头上、党旗漂在海面上”的“红色方舟”队伍。
健全需求动态收集机制。着眼志愿服务需求端,充分发挥市志愿文化基地、“志愿**”应用等多渠道功能,识别服务对象诉求,实现供需对接“清单化”,持续探索“点—派—接—评”志愿服务模式,在深入实际、深入海岛、深入群众中知民情、解民忧。建立“志愿方舟”联络群,通过志愿者、海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常态化收集海岛群众服务需求、意见反馈217条。
实施项目“揭榜领办”机制。根据海岛群众需求,建立“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服务项目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组织各部门、各县区积极申请认领项目,择优比选产生揭榜名单,年终对“揭榜领办”服务项目成效进行评估验收和回访满意度评价。
二、深化要素融合,一体化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资源整合,常有常新。统筹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志愿服务资源。通过资源统一调度、行动统一规划、活动分散实施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改造调度方舟资源“如心”轮、“新海华67”轮等客运船舶,作为海岛志愿服务主场景主阵地。
力量聚合,赋能蓄能。通过“志愿方舟”行动,统筹“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多方力量,组建了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引入教师、律师、医师等专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策划、组织、培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志愿者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合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带动各方”的良性循环。
阵地融合,便民惠民。统筹线下服务阵地和线上数字阵地,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服务工作站点与基层治理服务阵地融合。依托“志愿**”应用,以“礼”治理,持续迭代更新“海岛共富·礼遇通”线上数字阵地,以“贴标签”“专享礼”等方式,构建“骑手志愿”融入基层治理积分认证兑换体系。探索志愿服务出行交通优惠兑换专属区,推动**市“海岛共富·礼遇通”可持续性运行。
三、深化服务融合,项目化增强基层治理效能
特色服务促进海岛“活起来”。开展宣传聚心、民生暖心、文化润心“三心”系列“志愿方舟”服务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基层为民服务能力、基层德治建设水平。
集中服务助力海岛“强起来”。深化“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以专业化、个性化、常态化服务内容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志愿方舟”流动志愿矩阵。围绕海岛群众普遍性需求,推动“8+N”服务集成实施、合作发展,即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卫生、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扶弱帮困及若干立足岛屿自身的特色服务集中供给,实现海岛群众“一次都不跑”、足不出“岛”享服务。
日常服务护航海岛“热起来”。打造“法治方舟”“文艺快舟”“医疗方舟”“海上乌兰牧骑”等7支轻舟队伍,分时分段分散开展主题活动,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在职党员、离退休干部主动认领群众合理需求,并到海岛、村(社)开展治安巡逻、咨询服务、环境维护、矛盾调解、互助照料等日常志愿服务,推进海岛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品牌融合,精准化塑造志愿服务标识
强化品牌凝练,彰显海岛特质。深度挖掘**“海味”浓郁的地域文化与志愿服务精神内核的契合点,将海洋元素、渔家风情融入“志愿方舟”品牌塑造全程。精心设计专属品牌标识,以船锚象征坚守、帆船寓意前行,蓝白配色凸显海洋风貌,搭配简洁有力的宣传口号,如“乘志愿方舟,扬海岛新帆”,让品牌形象直观且深入人心,在全市各港口、码头、渔村及志愿服务站点广泛张贴展示,强化视觉辨识度,使“志愿方舟”成为**独特的“文明名片”。
深挖品牌内涵,讲好志愿故事。组建“志愿方舟故事汇”采编团队,深入海岛一线,采访记录志愿者、受助群众的真情实感与暖心历程,编写成册并制作系列短视频,在地方媒体、社交平台开设专栏连载播出。像讲述老党员坚守“红色港湾”小程序后台,彻夜帮船员协调紧急医疗转运的故事,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以鲜活事迹诠释品牌价值,赋予“志愿方舟”深厚人文底蕴,吸引更多力量投身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22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