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汇编(14篇)
目录
1.2023 年XX市XX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2
2.2023 年度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13
3.2023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3
4.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32
5.XX自治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37
6.区 2023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40
7.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 55
8.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 62
9.市2023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73
10.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85
11.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91
12.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 131
13.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 133
14.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工作要点 144
2023 年XX市XX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营商环境和 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 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 度为目标,以“放管服效”改革为核心,加快营商环境和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创新,推动营 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深入贯彻省市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重点工 作实现突破。
会同区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狠抓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 明确的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 等重点任务落实。认真贯彻省、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配合“十 四五”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确保各项 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深入贯彻“两条例”,夯实营商环境法治根基。
持续完善配套政策,适时对营商环境评价奖惩相关政策文 件进行修订。督促区优化营商环境指标成员单位加大“两条例”的宣传解读力度,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推动“两条 例”更加深入人心。
(三)开展重点领域攻坚,推动营商软硬环境全面提升。 聚焦营商环境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沿用区领导分包营 商环境重点领域模式开展攻坚。强力开展指标攻坚,持续优化 营商软环境。做优做强优势指标,力争实现从并跑向领跑迈进; 快速补齐弱势指标,尽快实现从跟跑到并跑转变。强化要素资 源保障,夯实企业发展硬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产业配套等企业发展硬环境,提升建设能级,为企业发展提供 有力的硬件支撑。
(四)开展创新改革攻坚,打造“XX最安心”营商品牌。
一是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对区优化营商环境一级指标牵头 单位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评选,选取 2022 年度营商环境典型创 新案例。二是常态化复制推广创新举措。健全创新做法复制推 广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梳理国内前沿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经 验,结合我区实际,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全力做好复制 推广工作。三是开展创新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常态化开展“创 新环境堵点大征集”活动,广泛征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性提出破解思路举措,助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迭代升级。
(五)推动营商环境服务机构升级,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 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以“上下一条线”为原则,形成区营商办 牵头,各一级指标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起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
(六)推动政策体系持续升级,筑牢营商环境政策框架支 撑。
贯彻落实好全市营商环境“1+7”系统性改革方案贯彻落实, 加强重点任务、改革目标落实的监督考核,推动全区营商环境 实现系统性改革、系统性重塑。对标国内前沿,聚焦全区营商 环境存在的问题,制定 2023 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形 成政策延续效应。
(七)推动营商环境评价效能持续升级,以评促改、以评 促优。
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充分做好省 营商环境评价的相关准备工作。做好省营商环境评价迎评工作。 加强与省、市对接,关注评价最新动态,及时掌握评价方法和 评价指标体系变化。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对区直相关部 门的培训指导,力争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高分答卷。
(八)推动营商环境监测能力升级,提升营商环境建设工 作数字化水平。 服务好平台监测,努力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更加智 能高效。完善政策落实监督数字化功能。依托“XX市放管服 效监测提升平台”,对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 展跟踪,实施问题预警督导,全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及任务落 实落地。完善问题发现数字化功能。以市场主体感受为出发点, 配合做好创新线上调研,优化问题反馈,实现营商环境举报建议及时办,营商环境监测实时看。
(九)推动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办理质效全面升级,切实保 障企业合法权益。
按照省营商环境违法案件投诉平台部署和安排,落实“平 台统一受理、专人梳理研判、按责分级核办、限时办结反馈、 定期回访复核、办结归档销号”工作机制。加强营商环境执法 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能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过硬的执 法队伍。建立违法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将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关 单位查办营商环境违法案件情况纳入全区营商环境“季通报”。
(十)推动营商环境监督模式提质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和 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发挥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作用,组织媒体和XX区营商环 境特邀监督员以企业群众身份走流程。特邀监督员以工作人员 身份参与受理审批服务事项,针对市场主体或办事群众反映的 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协调解决,并提 出惠企便民改革意见建议。
(十一)推动营商环境宣传模式升级,营造优化营商环境 浓厚氛围。 健全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深入 宣传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部署、进展成效及先进经验,完 善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专题专栏、召开营商环境系列新闻 发布会,开展营商环境“专题访谈”,编印“营商环境工作动 态”,制作营商环境系列宣传片,协调XX政务公众号开辟专 题宣传版块,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一)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水平
1.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推送。依托XX市信用信息 共享平台,加快数据推送,持续实施月提醒、季通报制度,督 促各部门对照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权责清单进行数据公示。
2.将“双公示”信息全面拓展至“十公示”。全面推进法 治政府建设,加强政务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 公开,提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质量。在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的基础上,完善行政强制、行政确认、 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和行政 监督检查等八类信息 7 个工作日公开机制。持续开展部门公示 信息抽查,完善信息归集通报制度,对产生迟报信息的部门约 谈预警,对产生瞒报的部门督促整改,坚决避免迟报、瞒报, 确保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达到 100%。
(二)夯实诚信政府建设基础
3.坚持依法行政。各部门和公职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 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河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 序规定》等文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决策的必经 程序。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 策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执行和依法监督。在作出涉 及重大利益调整,以及对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权利义务 有较大影响的行政决策前应举行听证会。
4.建立奖惩机制。完善政务奖惩制度,持续开展政务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完善政府机构诚信档案,将政府机构的年度 绩效考核信息、各类荣誉信息、失信信息纳入诚信档案记录。 各部门存在失信记录的,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 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 期加以整改,依规实施相应惩戒措施。鼓励依法依规率先在改 革试点、项目投资、社会管理等政策领域和绩效考核中应用政 务诚信评价结果。
5.保障合法权益。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及公职人员信用 信息异议、投诉和纠错、修复机制,及时处理异议申请或者投 诉,更正或者撤销错误信息,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 的信用修复机制,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益。依法公正处理因政 府失信行为对社会主体造成损失的案(事)件,切实维护社会 主体的合法权益。
6.开展专项治理。一是规范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 作、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行政决策,合理确定需求,确保规 模适度;科学制定规则、流程和有关标准,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避免违约纠纷。二是促进政府举债依法依规、规模适度、风险 可控和程序透明;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政府债务 化解工作;强化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约束,健全财务监管 体系,完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全 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 工作,对恶意拖欠、久拖不还、打击报复等典型案件进行严肃 处理并公开曝光。四是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政府机 构及公职人员依法依规落实相关惩戒措施,并督促其履行法律义务,推动案件的有效化解执行。五是持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 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扶贫脱贫失信问题、国家考试 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 行问题、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持续推进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督促政府机构及时履行判决,确保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按时清零。
7.开展示范引领。在政府机构和公职人员中率先开展“争 做诚信XX人”活动,创评一批诚信先进工作者、诚信示范机 关、诚信示范街道(社区)典型,积极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案例 征集活动,对列为诚信典型的个人、机关等加大宣传力度,在 “信用中国(河南XX)”网站积极推广。
(三)加强信用融资服务力度
8.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创优金融信用生态,以市普惠金融 服务平台(信易贷平台)为纽带,凝聚政银企合力。发挥融资 信用服务平台与接入机构、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鼓励银行等 金融机构依托信用信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政采贷、科 技贷、专精特新贷规模,基于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运单开 展供应链金融,增加中小微企业首贷、无还本续贷、纯信用贷 款规模。
9.增强信用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信息服务中 小微企业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 便利度。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大、信用贷款占比 偏低等融资问题,动员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实 体经济发展,确保全区信用贷款在达到合理规模基础上增速。
10.扩大“信易贷”规模。加大“信易贷”模式推广力度,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风险缓释机制,打造具有地 方特色的“信易贷”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中心要积极组织金 融机构深入园区、企业开展“信易贷”推广活动,搭建企业与 银行的桥梁。
11.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供给,提 高中小微企业获得感。常态化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建立 银企对接情况通报和签约跟踪制度。落实“白名单”筛选推送 机制,提高推荐企业融资成功率,鼓励各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 的企业融资“白名单”。
(四)健全信用新型监管机制
12.强化事前信用监管。全面归集政务事项办理过程中产生 的容缺受理型、证明事项型、审批替代型、行业自律型、信用 修复型等信用承诺及其履约信息,并将信用承诺和履约情况及 时与企业信用记录关联,形成承诺闭环。鼓励市场主体主动作出 信用承诺,依托“信用中国(河南)”网站向社会公示。扩大 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许可、政务服务、 资质审核、评优评先、科研管理等事项中查询信用报告,对信 用状况良好的主体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简易流程等 激励措施。
13.加强事中信用监管。积极应用省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 果,以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抓手,扩大事中事后监管覆盖 范围,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 监管”与信用评价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分级分类监管方案, 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案例推广。对信用等级较低,失信风险较高 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重点在食品药品、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 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领域探索建立重点关注 对象名单制度,定期推送至市信用平台。
14.完善事后信用监管。依法落实《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 清单(2021 年版)》,依托市信用平台,推进严重失信主体的 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联合惩戒,实现失信惩戒发起响应、 信息推送、执行反馈、统计分析动态协同,进一步构建“一处 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大格局。加强失信监测事件处理, 积极主动处理不良信用事件,将失信事件处理情况及时通过信 用中国(河南XX)网站公布。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进一步优 化压减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理办理时限。加强煤炭、政府采购、 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合同履约信息归集,助力提升合同履 约监管效能。
15.开展黑名单治理攻坚。根据国家反馈的本地失信企业黑 名单,制定治理工作方案,积极化解严重失信问题,持续开展黑 名单治理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 全力降低黑名单企业占比。
(五)创新信用拓展场景应用
16.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扎实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用服 务,推进“信用一键查询、修复一站办理、报告自助打印、奖 惩自动实施”,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依 法依规实施“信易批”“信易医”“信易行”“信易租”“信易游”等市场化、社会化守信激励措施,实现行政审批、医疗 保障、交通出行、房屋租赁、旅游出行、家政养老、购物消费 等应用场景落地,让守信主体享受更多便利与优惠。
17.推进社会治理新模式。创建“七有”原则,广泛开展“信 用+乡村治理”“信用+示范社区”等特色应用,实现“信用+” 在社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培育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 信息化技术,开展基层信用信息归集工作,探索建立基层信用 信息归集机制。鼓励多领域、多途径、创新性探索开展基层守 信激励,促进信用惠民,助力乡村振兴。
18.加强个人诚信建设。完善个人信用档案,在保护个人隐 私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提供信用状况查询服务。推动个 人信用报告在就业招聘、评先评优、事项证明等方面应用。
(六)加强信用文化宣传教育
19.强化信用文化宣传推广。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各成员 单位制定年度信用宣传计划,开展信用相关宣传活动,推动信 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场所。 引导各领域发掘工作亮点和典型案例,在各大媒体积极开展诚 信宣传,深入报道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崇尚诚信、 践信守诺的社会风尚。加强青少年、重点职业人群的诚信教育, 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2023 年度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目的依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 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大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履行 好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全力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 展,根据《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连云港市 2023 年优化营 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2023 年创新试点改革事 项两张清单(征求意见稿)》,结合实际,制定 2023 年度全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二、组织保障
局主要负责人是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 作的第一责任人,局分管副局长为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优化 营商环境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行政服务处牵头负责统筹规划、推 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日常工作。局各处室、各事业单位、市局 各分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
三、工作要点
1、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行政审批监管工作。 精准编制“四级四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成我局 194 项权力事项信息标准化维护完善工作。压缩行政许可办理时限、缩减审批 所需材料,提高审批效能。落实行政审批监管不与具体工作人员 对应。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实施告知承诺 制改革,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 事项。推行水电气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在线并联办 理。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推动联合验收“一口受 理”。 (牵头部门:服务处;配合部门:建规处、市政处、管制 处、各县区局、市局各分局)
2、推进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按照优 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及市委巡察办相关 要求,按序时推进各项问题整改工作,确保各类问题切实整改到 位。(牵头部门:服务处;配合部门:各分局、各相关处室、事 业单位)
3、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以“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为基础,落实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优化区域和城乡功 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东片 海州湾作为向海发展、陆海统筹的空间主体,形成有效支撑高质 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的规划成果。按程序履行规划审查报批程 序,紧扣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快完成人大审议,按时向省厅 提交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成果,按程序上报省政府。(牵头部 门:空间处;配合部门:各县区局、市局各分局)
4、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功能。围绕打造 5-10 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度重视民生配套的完善,充分衔接专项规划 的要求,进一步补足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增强中小学、幼儿园、 社区用房、养老、医疗卫生等相关公共服务配套功能。(牵头部 门:详规处;配合部门:建规处、各县区局、市局各分局)
5、高水平做好控规编制。制定市区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 划全覆盖推进计划,动态开展详细规划图则优化,着力保障重点 项目落地。提升控规编制水平,科学组织控规评估和单元划分, 结合连云新城、园博园周边片区、高铁北片区等城市发展要求, 做好重点片区控规编制,为城市开发建设夯实详细规划保障。(牵 头部门:详规处;配合部门:建规处、各县区局、市局各分局)
6、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各评估事项业务主管部门要加 强业务指导、服务与协调工作,将区域评估成果嵌入工程建设项 目审批管理系统。在市开发区、徐圩新区范围内,对建设用地、 企业投资项目涉及的评估评价事项完成全覆盖,加快推动新项目 共享区域评估成果。(牵头部门:地矿处,共同责任单位:服务 处、开发区分局、徐圩分局)
7、着力提高工改系统数据运行质量。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 批管理系统运用,各涉审部门要杜绝逾期件、补录件、秒办件和 “体外循环”“线下办理”的情况发生;对照省“一张表单”做好上传 数据修正工作,确保数据正确率达 100%。加强审批人员业务培 训,增加满意度评价事项数,提升满意率,省工改系统公布月份 试评价结果排名,全市要稳定在前 7 名。(牵头部门:服务处,共同责任单位:市局各分局)
8、推广“拿地即开工”。推进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 工常态化。利用土地划拨或者出让完成前的准备时间,通过项目 前期策划生成和业务协同,同步落实项目开工前所需建设条件和 管控要求,实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市场主体可在 1 个工作日 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 工许可证,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可同步申办获得 不动产权证。
9、提升登记服务水平。全市范围内统一业务类型、办事流 程、收件材料、审核标准、信息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 办”。实现商品房转移登记与转移抵押合并登记、存量房转移登 记与转移抵押合并登记、商品房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 等 6 类业务线上办理,企业间符合条件的不动产转移登记 1 个工 作日内办结。常态化开展“交房即发证”。(牵头部门:登记处、 登记中心,共同责任单位:市局各分局)
10、完善不动产信息共享。建立不动产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共享数据嵌入式集成应用。 推进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应用。推动 不动产电子证照实时推送共享,满足电子证照在入学、办电等事 项应用需求。配合水电气相关部门完成联动过户。(牵头部门: 登记处、登记中心,共同责任单位:信息中心)
11、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业务协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以“多规合一” 为基础,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审查验收“多测 合一”“多验合一”,相关成果在线共享应用。推行工程建设项目 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数字化图纸闭环管理,各 部门在线使用“一套图纸”,并按照电子档案要求实时归集、动态 维护、安全管理。(牵头部门:服务处,共同责任单位:空间处、 管制处、测绘处、市局各分局)
12、巩固“交房即发证”“交地即发证”改革成果。提升不动产 登记服务效能,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的不动产首次登记 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13、重点推进高频便民涉企一件事改革,真正实现“一件事 一次办”。 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打造个人生命 树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更多相关联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 “一件事”链条,重点推进不动产登记等省定高频便民涉企一件事 改革,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牵头部门:登记处、服务处、登 记中心)
14、不动产登记机构服务窗口和税务窗口加强业务融合,实 现“一窗受理、集成办理”。 全市范围实现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 “一窗受理”。在线下一窗受理窗口设置一窗缴费服务,买卖双方 可在一窗受理窗口缴纳所有费用,由后台进行分账。(牵头部门: 登记处、登记中心)
15、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法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到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材料查验,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第二 顺序继承人无需到场,无需提交第二顺序继承人材料。登记申请 人应承诺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有效,因承诺不实给他人造成损失 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16、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依托互联网 拓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可视化检索和查询服务,任何人经身份 验证后可在电子地图上依法查询不动产自然状况、权利限制状 况、地籍图等信息,更大便利不动产转移登记,提高土地管理质 量水平。(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17、对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部分事项试行告知承诺制。深 化“减证便民利企”政策落地,在全市进一步推行不动产登记告 知承诺制。对于申请人因特殊原因确实难以获取死亡证明、亲属 关系证明材料的,可以书面承诺代替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 并承诺若有隐瞒实际情况,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承担相应法律责 任。(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18、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进全 业务类型“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施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纳 税费“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加快实施网上缴纳税费,推行税费、 登记费线上一次收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库)。(牵头部门: 登记处、登记中心)
19、推行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政务信息共享和核验。公安 部门依托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 等对外服务系统,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供“公安部—人口库—人 像比对服务接口”进行全国人口信息核验,并提供户籍人口基本 信息;公安、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提供死亡证明、火化证明、 收养登记等信息;公安、民政部门提供涉及人员单位的地名地址 等信息;司法行政部门提供委托、继承、亲属关系等涉及不动产 登记公证书真伪核验服务。(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20、不动产登记全市统一平台建设,实现“同市同标”。 搭 建不动产登记全市统一平台,全市域采取统一标准在同一数据库 中存储数据,实现不动产登记税费一码全市同缴、全流程全市域 通办。(牵头部门:登记处、登记中心)
21、分阶段整合相关测绘测量事项。按照同一标的物只测一 次原则,分阶段整合优化测绘事项,推动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 段勘测定界测绘、宗地测绘合并为一个测绘事项;将工程建设许 可与施工许可阶段房产预测绘、人防面积预测绘、定位测量、建 设工程规划 验线、正负零检测等事项,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 行整合;将竣工验收阶段竣工规划测量、用地复核测量、房产测 量、机动车停车场(库)测量、绿地测量、人防测量、地下管线 测量等事项,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整合。加快统一相关测绘 测量技术标准,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避免对 同一标的物重复测绘测量。(牵头部门:测绘处, 共同责任单位: 服务处、登记处、管制处、建规处、登记中心、储备中心、市局 各分局)
22、创新土地要素保障。充分保障招商引资项目、市级以上 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含“绿”量、含“金”量、 含“新”量高项目的用地指标,加快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加快农转 用上报和审批效率。(牵头部门:管制处,共同责任单位:市局 各分局)
23、推进土地收储出让。落实全口径新政策,做好全年用地 收储、出让计划编制,对土地收储、出让的总量、结构、布局、 时序和方式作出科学安排,确保完成计划并保持土地市场良好运 行。积极保障碱业公司升级改造搬迁、烟草巷等重点地块收储工 作,有序推进大成砖厂、西出入口、财校 C、德邦化工地块、海 州高级中学南侧、北崮山庄等收储地块的挂牌出让工作。(牵头 部门:储备中心,共同责任单位:市局各分局)
24、推行工业用地供应“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准入和 服务模式。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 效的意见》(苏政办发﹝2021﹞103 号),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 置改革,推行工业用地供应“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准入和服 务模式。对城镇开发边界内拟供应的工业用地,实行区域性统一 评价,实施成片收储整理形成具备交地即开工建设条件的“净地” 后,合理设定供应指标体系,按照“政企互信+政企守信”契约 原则,组合运用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和“有偿使用合同+投资发 展监管协议”方式,构建高效运行的工业用地供应全流程管理模 式,为工业企业提供便捷畅通的“模块化、集成式、可选择”政府服务承诺清单,实现工业用地配置服务模式、供应方式、管理 形式的标准化、定制式、双信制全链条菜单式服务。(牵头部门: 权益处,共同责任单位:市局各分局)
25、推行“产业定制地”配置模式。在工业片区内合理布局 工业邻里中心,集中配置停车场、行政办公、商务、生活服务、 租赁住房、绿地等公共配套和服务设施,提升工业片区整体配套 水平。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分段弹性年期 出让、复合利用等供地方式,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用地需求, 降低企业用地成。推广土地出让合同和投资发展监管协议相结合 管理模式,将准入要求纳入投资发展监管协议,竞得人在签订土 地出让合同前与属地政府签订投资发展监管协议。通过土地供后 全链管理平台,以企业自主申报和政府核实相结合方式,建立产 业用地全链条管理机制。 (牵头部门:权益处,共同责任单位: 市局各分局)
26、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土地供应前 ,可开展地质灾害、地震安全、压覆矿产、气候可行性、水资源 论证、防洪、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评估,并对文物、历史建筑保 护对象、古树名木、人防工程、地下管线等进行现状普查,形成 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相 关单位在项目后续报建或验收环节,原则上不得增加清单外的要 求。改革后,相关单位提升评估的科学性、精准性及论证深度, 避免企业拿地后需重复论证。同时,当项目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相关单位及时对评估报告等进行调整完善。(牵头部门:服务处 ,共同责任单位:权益处、市局各分局)
27、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落实“增存挂钩”机制,严格执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年度盘 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总量相挂钩制度,推进纳入县区及功能板 块个性指标考核,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处置任务。全面推进城镇低 效用地再开发,依法通过产业更新、增容技改、综合整治等多种 模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鼓励地方平台发挥市场主体优势,探索 市场化回购和退出方式,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持续推进工业 用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牵头部门:权益处,共同责任单位: 市局各分局)
28、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海域海岛严格使用审批与监管,进 一步规范地方海域使用审批管理,加强县区用海审批监管。加强 岸线、海岛巡视监测,对全市岸线及海岛组织开展全覆盖动态监 测。(牵头部门:海域处)
四、监督检查
加大督查力度,实行一季度一督查,由行政服务处牵头对各 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各项任务牵头部门汇总上报推进 情况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因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突出受到表彰的 个人和部门在年底考核评先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任务推进不 力、因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被通报的,涉及个人和部门在年底考核 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2023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主要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提振 发展信心为目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办 事便利、成本最低、法治优良、生态宜居,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 和地域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一批先进地区改革经验落实落 地;实现一批国省全面推广的标准化改革落地见效,全面提升营 商环境竞争力、影响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优化市场准入退出。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准 入退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取消 69 项涉企 经营许可事项,15 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66 项涉 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优化 379 项涉企经营许可审批服 务。推动整合原有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业务系统、企业开办“一 网通办”系统、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系统,充分运用湖南省市 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全生命周期“一网通办”平台,及时将相关 信息共享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实现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一 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
2.强化要素保障供给。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探索 实现数据产品开发、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改革元素,争创 全省改革先行市;完善周转地、标准地、弹性地政策,健全工业 用地市场应用体系,及时处置低效用地,不断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深入实施“人才新政 45 条”,做大做强岳阳人才集团,创建省 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实现劳动争议仲 裁结案率达到 9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 60%以上。
3.获取金融服务更加便利。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提升行 动,推进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改革。建好岳阳“金融超市”,力争 平台注册数突破 3 万家,受理金额突破 50 亿元。加强涉企信用 信息归集共享,推进企业信用融资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力争全 市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新增发放贷款达到 80 亿元以上。加强 银企对接,用好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完善中小微 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引导银 行机构加大首贷培植力度,大力提升贷款到期接续融资可得性, 推进无缝续贷增量扩面。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4.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确保外 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 享受平等待遇。开展守护公平竞争专项行动。清理取消企业跨区 域经营的不合理条件和规定;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 反垄断监管。优化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流程,扩大电子营业执照 招标投标领域应用。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保护各类知识产权,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等制度,鼓励技术创新。
(二)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5.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开展政务服务便利提升行动。建好 用好“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将全市政务服务和高频应用按规范 全量接入,打通用户体系,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深化电子证照场 景应用。高标准完成“湘易办”岳阳服务事项上线 750 项,集成 可应用的电子证照种类 80 类,用户数突破 230 万。实施党政协 同办公平台整体提质升级改造,推进协同办公系统和常用办公应 用接入“湘易办”政务版。持续拓展“一件事”深度,部署个人、 企业、项目三个全生命周期 26 个主题式、套餐式“一件事”落 地,2023 年底前实现办证、就业、婚姻、“身后”、企业用工、 员工保障、政策兑现、融资服务、招投标、用地审批等 10 个主 题式、套餐式场景应用“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创新开 展岳阳自贸片区“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一件事一次办”等领 域改革。打造 1+6+N“荆岳通办”模式,推进荆州岳阳电子证照 共享互认。
6.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新型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 全市政务数据“一本账”展示、“一站式”申请。推进数据共享 攻坚,实现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归集总量从 12 亿条增长到 30亿条, 政务数据目录编制总量从 2750 个增长到 4000 个,基本完成全市 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库等基础库设计和建库。 深化拓展电子证照场景化应用,实现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中的场景化应用,创新在“岳办岳好”城市码专区开展“扫码亮证”“一 码通办”“无感通办”等场景应用。
7.持续放权赋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动,持续深 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园区第二批次赋权工作,做好岳阳自 贸片区第二批省级赋权承接工作。加强事项下放承接情况和实施 效果的跟踪评估,研究建立“能放能收”的动态调整机制。开展 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三)着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8.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开展监管效能提升行动,推进涉企行 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推动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在更多领域推行 “综合查一次”。探索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制定涉企执法监管事 项、非现场监管事项、重点监管事项三张清单。创新实施“一业 一册”“一业一查”。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建立健全“三项 制度”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涉企执法检查实行扫码入企,规范执 法行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逐步扩大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 单范围,推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严格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司 法理念。
9.提升审判执行质效。开展法治护企专项行动。深化多元解 纷机制。深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和行政审判流程标准化试点 工作,探索诉前调解和繁简分流机制,强化简易程序和小额速裁 程序适用率。加大行政案件协调和争议化解力度,加强多元解纷机制应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推进联合惩戒体系建设,积极推 动网络司法拍卖,解决变现难问题,强化执行管理,构建完善执 行队伍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执行权依法高效运行。持续深化 府院协调机制,加大破产积案清理力度,切实推动两级法院执转 破工作,探索“执破融合”新模式;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及 时转入破产程序,通过破产途径合法有序退出市场,健全市场主 体救治和退出机制。
10.维护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衣食住行”市场中的乱 象、金融领域非法集资、工程建设领域恶意竞标和强揽工程等破 坏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市场主体反映的不作为、慢 作为、乱作为、逐利执法等问题。常态化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 线索,依法核实查处。开展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行动,定期开展 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 (四)着力打造畅通便捷的开放环境
11.打造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营商环境高地。高质量完成《中 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实施方案》88 项改革试点 任务,出台实施《深入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 区改革创新若干措施》,进一步增强岳阳片区制度优势。推进现 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省级以上创新成果 10 项以上,新增一 批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航运物流等 主导产业,提升外贸、外资发展规模和质量,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试点。构建要素完备的营商服务体系,提高区域营商环境竞争力加快岳阳经开区等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建设。
12.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开展跨境贸易便利提升行动,进 一步优流程、降成本、提效率、促便利。持续推广“提前申报” “两步申报”,进一步优化货物通关模式。鼓励船公司和港口企 业等开展无纸化换单。加快建设岳阳海关初筛实验室,推广实施 进口商品第三方采信检验模式。加大 ***EO(中国海关经认证的经 营者)培育和服务力度,落实好 ***EO 企业通关便利措施。推动科 技赋能,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动进口货 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作业模式试点。探索无 陪同查验作业改革。及时更新调整口岸作业场所收费目录公示, 加强口岸收费监管,清理规范全链条全流程收费。创新拓展国际 贸易“单一窗口”新功能的应用。
13.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岳阳市投资服务指南、产业领 域需求目录、重点投资促进项目册和政策汇编。优化外商投资项 目备案管理、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审批、外汇资本金登记管理等办 事流程,提高外商来岳贸易投资洽谈便利度。开展投资建设领域 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动,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提升区域评估的科 学性、精准性及论证深度,优化规划、土地等审批管理流程,压 减高频事项审批时长。扎实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 工作。探索“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机制,推行“极简审批”, 持续推进园区“四即”极简审批。在城陵矶新港区试点“两证合 一”,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帮代办服务。完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机制,优化占掘路审批操作流程,推行水电气“无感报装”。推 进城陵矶新港区延伸电力投资界面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推进不动 产登记智能化审批,推广“掌上办、网上办”。 (五)着力打造亲清新型的政商环境
14.加强诚信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提升工程,全 面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监管和信用核查。将政务违约毁约、 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决等失信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 平台并向社会公示。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督导相关 单位及时履行生效的司法判决。加大中小企业欠款投诉受理办理 和督办力度,加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财政 监督和审计监督,强化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信息披露监 管,厘清项目与政府的债权债务关系,将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 业账款纳入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和企业内部绩效 考核,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动 态清零。
15.畅通政企沟通。优化政企沟通“四个一”机制。常态化 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持续开展企业家沙龙、政企早餐 会等活动,对市场主体实行全流程、全周期跟踪指导服务,精准 化解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能、用工、用地等问题。全面 落实稳经济政策措施,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 解读,加速释放政策红利。持续开展企业负担状况调查,及时掌 握企业负担问题并高效推动解决;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聚焦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提振企业信心。
16.更好助企纾困。推动降费减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开展 涉企收费整治行动。实现涉企收费清单公示常态化、制度化、精 准化;全面清理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进 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落实国家、省关于水、电、气等的价格 政策,出台《岳阳市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 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配套实施细则;升级“岳商通” 平台,进一步完善惠企政策制定、发布、兑现机制,确保惠企政 策应上尽上、能兑尽兑;对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惠企政策精 准推送、高效直达、无感智办。
17.做好政企服务。严格落实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 推动中央、省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新出台和延续实施的减税降费 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减轻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等市场主体税费 负担;落实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进一步优化经办服务 流程;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流程。 落实省市各类惠企政策,做到应享尽享。制定惠企政策时,充分 听取企业家意见。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工作机制,各 专班要认真组织有关责任单位细化工作要点,推动各项工作任务 落细落实。健全市委常委会听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情况、市政府 常务会定期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期研究、定期调度。
(二)梳理细化任务。各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对本工作要 点明确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工作任务台账式管理,明确牵 头负责人、具体联络人、完成时限等内容。各部门定期调度工作 进展,通报任务完成情况,并将相关完成情况每季度末前报送至 市优化办。
(三)用好正反宣传。完善省市媒体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发 挥报纸、电视、专栏、新媒体等作用,多渠道多载体多层面宣传 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警 示片拍摄,大力曝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严肃追责问责, 达到“问责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效果。
(四)强化督导奖惩。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对 查找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完善优化营 商环境奖惩机制,对各项措施落实不力、工作不主动、成效不明 显的单位,进行约谈、问责;对国省评成绩优异、形成改革典型 案例和创新成果的部门单位,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根据《关于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岳发〔2022〕10 号)的精神,对 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形成优化营 商环境的强大动能。
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2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改革创新,着力健全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谋划“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开展“以评促改”、强化政策落地生效,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有力激发。截止12月底,我市实有市场主体407744户,同比增长17.03%,市场主体密度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明确全年工作。对全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谋划,出台《漯河市争创全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实施方案》《漯河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年漯河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一揽子方案,明确我市全年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二是对照评价结果,指标整改提升。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先后开展6次指标培训会,掌握国内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逐一召开28个一级指标座谈会,说清问题,指出提升路径,增强各部门补齐工作短板能力。督促各县区、部门围绕省评价报告反馈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整改提升台账。加强督导,每周到落后指标牵头单位开展调研,协调解决整改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三是高标准开展指标预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市、县(区)两级营商环境预评估活动,要求各县区、开发区、市直部门参照去年的省评价题目和评价体系开展全面自查,系统盘点2022年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回头看”,查找问题、差距,梳理亮点、成效,形成《2022年度漯河市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预评估报告》。四是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行政审批时限整体压缩80%以上,材料压缩率达51%,所有“一件事”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全省率先推行企业开办12项业务共享联办,实现12项业务“一网、一窗、一表”申报,当天免费办结。优化细化工改审批流程图,全流程最长审批时限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31个工作日,最短仅4个工作日。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提升至85.45%,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9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占比提升至99.86%。五是着力优化企业服务效能。强化企业帮扶,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广“信易贷”模式助力企业融资,常态化开展线上银企对接,“信易贷”平台体系全年注册企业新增77832家,新增发放贷款20883.2万元。强化用地保障,在开发区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项目建设“拿地即可开工”。加强企业用工保障,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举办特色招聘60余场,为2000多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10.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8万个。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深入贯彻省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重点工作实现突破。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明确的“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等重点任务落实,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深入贯彻落实《决定》,夯实营商环境法治根基。持续完善配套政策,适时修订并完善营商环境评价奖惩办法、营商环境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等相关制度。跟踪问效《漯河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更多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为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三)开展重点领域攻坚,推动营商软硬环境全面提升。聚焦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周交办、月讲评平台对重点领域开展攻坚。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做优做强优势指标;对标对表国内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快速补齐弱势指标。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企业发展硬环境,提升建设能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给企业松绑减负,为群众纾难解困。
(四)开展创新改革攻坚,打造具有特色的漯河品牌。一是积极争创示范试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立足我市食品产业特色优势,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积极争创国家级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验区。二是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创新案例筛选机制,按月评选各部门、县(功能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三是常态化复制推广创新举措。建立健全创新做法复制推广工作机制,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全力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四是谋划创新性活动。常态化开展涉企服务面对面交流活动,广泛征集营商环境堵点破解的思路举措,助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迭代升级。
(五)积极做好迎接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充分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继续配好做好全域营商环境评价。一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改行动。实施“专家门诊”模式,持续抓好评价发现问题专项整改,对各部门、各县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问诊把脉”,并一对一反馈,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高效完成整改任务。二是抓好省评迎评工作。加强与省对接,加大对参评县区、功能区的培训指导,做好评价前查漏补缺,补齐指标短板弱项;评价期统筹安排,保证信息上传下达、材料及时报送、人员调度管理,力争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交出满意答卷。
(六)积极推动企业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企业难题。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问计于企”,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准,在工作中推动各部门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的满意度;组织各县区、功能区和市直部门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围绕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疑难问题,迅速研究,逐级解决,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准,认真解决企业的烦心事,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七)推动营商环境监督模式提质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启动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营商陪办”活动,组织媒体和市级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以企业群众身份体验各项办事流程。市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以工作人员身份参与受理审批服务事项,针对反映的各项问题困难等进行协调解决,并提出改革意见建议。
(八)加大营商环境宣传力度,营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氛围。健全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在多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我市涉企优惠政策、便民利企创新举措、企业帮扶优秀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等特色和亮点工作。创建漯河市营商环境月刊,增设多个学习、宣传栏目;开通短视频公众号,制作营商环境宣传片,在主要媒体、网站、公众号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提高我市营商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XX自治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为切实解决我区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助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制定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如下。
1.实施“一号工程”。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自治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自治区和地(市)主要领导召开促进民间投资座谈会。
2.落实“四个最优”。凡是其他省(区、市)一级没有的审批事项,自治区原则上不设立,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对标先进省份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压减办理时间,做到审批时限最短;加强各系统(平台)互联互通,深化一次办理、一网办理,做到审批流程最优;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做到审批服务最好。
3.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全面实行涉企经营事项“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一窗综办”。树立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全区样板。推进全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落实业务综合授权“首席事务代表”制度。实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4.保障发展用地。积极规划建设“标准地”。探索工业用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模式。研究出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土地的指导性意见。让利招商盘活城乡闲置的空院子、空房子、空场子、空棚子、空摊子。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
5.缓解劳动力短缺。依托重大项目开展订单式劳动技能培训,强化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转移就业。建立完善多元化解劳资纠纷机制。全面落实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搭建平台,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具体措施。
6.降低经营成本。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深入实施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办法,落实落细自治区产业发展资金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持续提升各类经营主体水、电、气报装效率,严肃治理乱收费。
7.强化招商引资服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省级领导包保制。建立招商企业专班服务工作机制及重点项目引进落地、达产运营跟踪督导服务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招商引资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8.打通招投标堵点。开展招投标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无法定依据的招投标限制条件,加大公共资源交易场地和专家资源保障力度,优化自治区和地(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流程,大力压缩办理时限,切实解决排队挤压问题。
9.推进政策直达。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分类制定支持优惠政策。重大涉企政策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政府网站设立专区,新闻媒体设立专栏,完善重大政策及时发布和新闻发言人解读制度。落实“政策找人、找企业”工作机制。研究建立政务领域失信记录归集、披露和管理制度。
10.推进试点示范。支持林芝改革开放先行,创建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支持拉萨优化营商环境排头兵建设。支持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飞地经济”发展。
11.加强法治保障。推动出台《XX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支持民间投资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意见》。
12.强化督促落实。建立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建设开通自治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专项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建立专账、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定期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暗访,对各级政府部门违法行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坚决曝光。强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运用,提高年度综合考核指标权重。
区 2023 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落 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持续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 合XX实际,制定本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 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数字化赋能为牵引,以 破解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瓶颈为重点,对标世行“宜商环境” 评估新体系,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培育 壮大市场主体、激励支持创新创业、巩固提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 劲动力,将XX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地区之一。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 “好办”“快办”“智能办”“一次办”。具体做好“四个优化”。
1.优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
(1)优化在线帮办服务,实现 1 分钟响应,90%解决率。 (责任单位:区政务办)
(2)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泛在可及”服务体系,推动 PC 端、大厅端、移动端、自助端的“四端”联动及功能升级,优化企业线上线下办事全过程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等功 能。(责任单位:区政务办)
(3)打造随申办“企业云”XX旗舰店,完善区级为企移动 政务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事项办理、信息查询、惠企政策发布、 利企项目申报等服务内容。(责任单位:区政务办、经委)
(4)创新应用视频帮办交互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向园区延 伸。(责任单位:区政务办、各街镇、各区属公司)
(5)深化“政银合作”,将布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的银行网 点纳入政务服务地图,提供统一对外查询服务。(责任单位:区 政务办、发改委)
(6)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推动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一网通办”高频政务事项网上办结率达 88%,政务数据归集合 规率达 97.6%。(责任单位:区政务办)
2.优化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7)进一步做实审批审查中心,推动“审批不出中心”。(责 任单位:区建管委、政务办、各相关审批部门)
(8)全面推行“桩基先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批复后可单 独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责任单位:区建管委、规划资源局)
(9)优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精简审查要点和送审资料, 推行容缺审查、分阶段审查。(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10)将“分期竣工验收”范围扩展至工业、研发、疫情防控 等应急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责任单位:区建管委、规划资源局)
(11)深化落实“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工作,探 索用地许可与规划许可合并办理,全面完成验登合一项目试点工 作。(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房管局、建管委)
3.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
(12)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政策精准推送机制, 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责任单位:区税务局) (13)拓展税费综合申报和纳税缴费“一件事”范围,有序推 进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责任单位:区税务局) (14)以特色园区为重点,指导试点建设经营场所资源信息 平台,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化服务。(责任单位:区经委、规划 资源局、房管局、各街镇)
(15)加强房地产登记信息公开和共享,提供购房条件等信 息自助查询服务。(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房管局、税务局)
(16)严格落实房产登记当场缴税当场领证或先领证后网上 缴税,税费一次同缴等举措。(责任单位:区规划资源局、财政 局、税务局、房管局)
(17)优化“一网通办”惠企政策专区和“企业服务云”惠企政 策专栏,集中发布涉企政策要点。(责任单位:区政务办、经委)
(18)研究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综合窗口,统一 受理政策咨询和办理申请。(责任单位:区经委、政务办)
(19)梳理现行涉企政策,清理已过期失效政策,完善企业政策要点知识库,编制发布政策手册系列产品。(责任单位:区 经委、各街镇)
(20)持续深化“免申即享”服务,扩大行政给付、资金补贴 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免申即享”“政策体检”覆盖范围,并依托 “一网通办”“两页”提供智能服务。(责任单位:区政务办、经委、 财政局、税务局)
4.优化企业服务长效机制
(21)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拓展延伸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服 务资源、市域社会治理楼宇精细化服务管理系统等平台与园区和 楼宇对接。(责任单位:区经委、商务委、各街镇、XX工业园 区、新城公司)
(22)全面推行体系化服务企业模式,逐步实现各级园区和 商务楼宇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经委、商务委、各街镇)
(23)扩大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推动政府部门建立“代办专 员制度”,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帮办+工作人员帮办”机制,对重点 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实行全方位帮办服务。(责任单位:区政务 办、经委、各街镇)
(24)建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帮办、整改闭环联动 机制,聚焦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疑难和复杂问题,提供兜底 服务。(责任单位:区政务办、各相关部门、各街镇)
(25)深化窗口“智能帮办”+远程“直达帮办”服务模式,提 高企业办事“一次通过率”。(责任单位:区政务办)
(26)深化“政企直通车”等企业走访服务机制,发挥营商 环境体验官等沟通渠道作用,提高改革精准度和企业获得感。(责 任单位:区经委、发改委、各街镇)
(二)打造更加优质普惠的要素环境 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要素支撑,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持 续为企业赋能,为发展聚力。具体做好“四个保障”:
5.保障企业市政公用服务接入
(27)全面实施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服务,实现一表 申请、一口受理、联合踏勘、一站服务、一窗咨询。(责任单位: 区建管委、水务局、发改委、科委、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公 室XX办事处、电力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大众燃气、城投水务)
(28)严格执行建筑区划红线外用户水电气接入“零负担” 政策,严禁变相增加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建管委、 科委、电力公司、公用事业公司)
(29)严格落实费率调整提前预通知机制。(责任单位:区 水务局、科委、电力公司、公用事业公司)
(30)拓展燃气小型标准化接入适用范围,逐步降低接入工 程费用。(责任单位:公用事业公司)
(31)优化占掘路审批操作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在低风险区域深化占掘路快速审批机制。(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公安分局、规划资源局、绿容局)
6.保障企业用工灵活无忧
(32)深化企业招用员工(稳就业)“一件事”改革,全面推 进就业参保登记一体化,提升就业补贴事项办理便利度。(责任 单位: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 (33)常态化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通过招聘信息发布、 人员推荐、共享用工对接等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 问题。(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34)构建政策找人、信息确认、直补快办的“免申即享” 模式,精准定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精准发放就业社会保险 补贴。(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35)全面落实企业职工职业培训扶持政策,通过技能等级 评价、新型学徒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责任单 位:区人社局)
(36)完善区级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开展本区鼓励创业带动 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补贴等到期政策的评估修订完 善。(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37)完善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工作机制, 提升政策咨询、行政指导、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效能。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总工会、司法局、法院)
7.保障融资服务高效畅通
(38)推进融资周转“无缝续贷”增量扩面,完善金融服务小 微企业“四贷”长效机制,帮助企业稳住“资金链”。(责任单位: 区发改委、财政局)
(39)引导在青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服务收费行为,确保对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减费让利措施落实到位。(责 任单位:区发改委)
(40)推动在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 卡刷卡、支付账户等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领域开展减费让利。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41)加强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信易贷”等大数据 普惠金融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42)加强“批次贷”政策推广,进一步扩大“批次贷”覆盖面。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8.保障科技创新资源供给
(43)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荐优质企业开展技术 咨询、技术服务合同承诺制。(责任单位:区科委) (44)修订《XX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的实施意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双创孵化示范基地建设。 (责任单位:区科委)
(45)整合孵化服务资源,并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为在 孵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投融资、知识产权、产学研等专业服务。 (责任单位:区科委)
(46)完善区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建设,健全窗 口服务规范,积极探索建立外国专家联系服务机制。(责任单位: 区科委)
(47)持续推进人力资源“一港两园”建设,加大海外高层次 人才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区人社局)
(三)打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招标投标等方面改革,加快构建事中事后监 管体系,持续加强制度型开放,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具体做好“四个深化”。
9.深化市场公平竞争
(48)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机 制,及时修订联席会议工作规则。(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49)深入推行“互联网+招投标”,实现项目招投标活动零 跑动、可追溯。(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50)实施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招标投标活 动透明度。(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51)积极推进远程分散评标,完善设计、工程总承包等电 子招投标,推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平台与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对接, 优化电子保函开具等功能。(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52)推进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区域互认,探索在青吴嘉 三地范围内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信息发布和中标结果共享、评标 专家资源共享等。(责任单位:区建管委) (53)持续清查招投标领域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清理整合现 有招投标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布并动态更新。(责任单位:区建 管委)
10.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服务
(54)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推行“市场主体身份码”。(责 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55)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申报承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4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