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专题调研报告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2022年协商计划安排,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XXX“4.27”重要讲话和市第X次党代会精神,市政协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为内容开展专题协商,并由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XXX率调研组,先后深入我市XXX县、XXX县,赴区内的XXX市、XXX市以及区外的XXX省XXX市、XXX市等地开展课题调研和考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较好优势
    (一)农业特色优势显著。XXX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特色优势鲜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丰富的长寿养生资源,是“中国芒果之乡”、“茶叶之乡”、“八渡笋之乡”、“茴油之乡”、“灵芝之乡”、“沙糖桔之乡”、“兰花之乡”,有机农产品面积居全区第一位,全市已发展形成了13个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56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农业和特色完全具备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目前,全市已经初步打造了以XXX河谷休闲农业集聚区、XXX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XXX茶山金字塔为核心,辐射带动XXX区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XXX市鹅泉景区、XXX浩坤湖景区等涵盖12个县(市、区)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
    (二)人文资源底蕴深厚。XXX人文历史资源内涵丰富,以骆越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XXX起义纪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句町古乐、布洛陀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独具品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特别是我市各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活动众多,集会盛大,极具打造潜力。目前,全市已打造了布洛陀文化旅游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等节庆品牌;打造了XXX鹅泉、旧州、浩坤湖等景区及周边地区一批田园风情的农家乐和绣球、壮锦、麦编花篮等一批创意农业文化品牌。同时,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完整,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47项、市级非遗项目215项、县级非遗项目1724项,数量居于全区各市前茅,非遗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结合发展成效明显。
    (三)旅游配套日臻完善。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深入挖掘了XXX文旅“红色高地、壮族圣地、南国边地、天坑绝地、长寿福地、文化园地”六张闪亮的名片,精心打造了“XXX区—XXX县—XXX县”长寿养生之旅、“XXX市—XXX县—XXX区”XXX河谷休闲农业观光之旅、“XXX县—XXX市—那坡县”边关风情之旅、“XXX县—XXX县—XXX县”少数民族风情之旅、“XXX区—XXX区—XXX市—XXX县—XXX县”非遗文化体验之旅等五条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乡村旅游线路;同时,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新建(改扩建)了一批游客集散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厕所、XXX旅游直通车项目服务网点等,发展住宿餐馆企业20148余家(其中星级宾馆30家),旅游各项配套设施日臻完善,为我市农文旅加快融合发展的创造了有利条件,发展前景广阔。
    (四)政策扶持优势叠加。我市享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左XXX革命老区振兴、XXXXXX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叠加政策扶持优势,旅游市场广阔,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家以及XXX区内外旺盛的乡村旅游需求,都将成为有力助推我市农文旅发展的潜在优势。202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文化强市,高质量发展旅游的理念,出台了《XXX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了《XXX市提振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市级财政还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这些都为XXX农文旅融合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五)综合区位优势凸显。XXX已形成高铁、高速、水运、航空、口岸相配套的互联互通网络,成为了国家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处于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40公里,居全区各市第一,年内将实现县县通高速;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14790公里农村公路如玉带环绕山间,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日渐完善。未来,随着黄桶—XXX、云南文山—XXX—防城港铁路,南百高速“四改八”、XXX航道 “三改二”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XXX的区位交通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必将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注重发挥历史文化、民族资源和生态资源等优势,积极围绕“壮美红城·千姿XXX”形象定位,按照“选好点、做好面、连成片”的工作思路,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调动乡村物产、土地等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有力推进了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2.99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8620.74亿元,乡村旅游成为XXX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截止目前,我市共有XXX特色旅游名县3个(XXX、XXX、XXX);国家3***级以上景区45家,XXX星级乡村旅游区24处,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个,星级农家乐44家,XXX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6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1家、XXX特色旅游名村3家、XXX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名村名屯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XXX农业旅游示范点14家。
    一是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编制了《XXX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和《XXXXXX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等乡村旅游顶层规划。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项目9项,总投资12918万元。XXX“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古榕江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XXX河谷休闲农业集聚区、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二是重点实施“红红”组合打造旅游线路。利用高铁逐步与滇黔桂接合部城市进行互相链接机遇,精心打造XXX缅怀红七军之旅、左江追寻红八军足迹之旅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合力建设好“左XXX红色旅游区”。同时,坚持“红绿”“红土”“红彩”结合,将XXX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自然生态、民俗、民族文化等资源相结合,长寿养生体验之旅、奇山秀水休闲之旅等旅游线路日渐走俏。三是实施“旅游+”“+旅游”发展战略,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田园综合体等协同建设,与农业、林业等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内涵。如,XXX县浩坤村依托浩坤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聚集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推动浩坤村由大石山区的“穷山沟”蜕变成现在的“桃花源”,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旅游观光。四是通过扶持传统工艺促进非遗发展。创新非遗传承模式,扶持传统工艺,畅通生产、流通、销售等渠道,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目前,全市重点建设非遗企业8个,其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个,覆盖脱贫人口2500人,实现脱贫户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成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具有独特的地方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起步较晚,尚欠火候,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与乡村振兴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相适应,还有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缺乏高层次规划和引领,档次品味不高。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还缺少高层次规划引领,资源开发未形成有效合力。目前已建成的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发展规划主要由当地旅游部门指导,业主自己规划设计,开发重规模缺质量,档次品味低,发展规模和定位不清晰,品牌意识淡薄。此外,部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部分乡村旅游开发人工痕迹明显,缺乏文化底蕴,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特色。
    2.乡村旅游与开发模式单一,知名品牌不多。我市大部分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主要由农民自主开发再由政府引导和增加投入建成,多为“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开发模式,功能不完善,产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此外,乡村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源开发不足,项目缺乏深度开发设计,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户外运动、精品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缓慢,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拓展不够,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知名旅游品牌,客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周边,外地客源稀少。
    3.农文旅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强。我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配套安排1500万元(其中市本级经费仅600万元),在全区设区市中属于较低水平,无法充分满足文化旅游发展及宣传推广工作的需要。此外,通往景点的道路等级不高,旅游舒适性不够;交通集散体系还不完善,部分景区及周边区域拥堵不畅;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一些景区景点、道路、住宿、餐饮、停车位、卫生设施、旅游标识系统等公共配套设施还不能满足要求;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还不足,智慧服务水平、农产品展销、地方文化特色展示等配套功能尚待进一步提升。
    4.农文旅项目宣传力度不够,文旅氛围不浓。我市在农文旅项目包装策划上还不够,专业的推介宣传和营销不足。特别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农文旅”项目开发设计不深,市场发掘不够,推介宣传不精准,推介宣传环节缺乏整体筹划等,导致市场回报率不高。其次,激励扶持力度还不够,企业和从业者拓展“农文旅”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农文旅文化氛围不浓。
    5.农文旅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不优。目前,我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均为当地留守农民,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整体素质不高,加之缺少系统培训,总体上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较低。此外,全市相对固定从事导游工作人员只有30人左右,且人均收入偏低,高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导致在农文旅项目服务体系建设上,如环境整洁、居住洁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设施保障、接待人员礼仪和素质等方面,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档次难以提升。
    6.农文旅市场监管乏力,管理标准不一。我市农文旅市场监管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现象,乡村民宿、餐饮等行业标准执行和监管有待完善。一方面,旅游市场监管涉及多部门,各级文旅部门对相关要素市场的监管手段有限,致使文旅部门“大市场职责”和“小市场权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新业态监管权责不清,如建设运营玻璃栈道、漂流等高风险旅游项目面临着监管职责不明、建设标准缺乏、经营资质管理滞后等问题。
    7.缺少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精品打造不力。特色旅游产业要实现真正全产业提质、升级,有必要引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来带动引领,在全域旅游的概念下打造几个精品景区,只要市场还在,就一样可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市的特色旅游项目(包括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开发,还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没有建立专业的农文旅研究机构和研发团队,精品景区打造乏力,行业整体品位难以提升。
    三、加快推进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乡村地区经济效益,还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不小的助力。为此,针对当前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强化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规划。
    一是注重全景式规划。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专门聘请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文旅、科技、交通、市场、工信等部门的专家及“农文旅”业界的精英人士组成规划编制组,在深入调研、全面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全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使规划更具前瞻性、周密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注重特色化发展。深度挖掘XXX资源特色和文化遗产,依托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各方面优势,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特色化竞争、差异化发展,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和不合理开发,形成山水XXX湖一体化保护和高效利用的科学布局。如,借鉴XXX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艺术振兴乡村”工程模式,邀请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在XXX周边打造1—2个艺术村落示范点,用艺术氛围吸引人,打造特色民宿留住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景和体验,吸引了市民及外地游客慕名“打卡”。三是注重合理化推进。根据当地“家底”情况,设定合理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做好布局、划好片区,避免盲目求全,一哄而上、全面开花。建议市级层面重点推进2—3个精品乡村旅游示范景区,各县(市、区)重点打造1个精品旅游示范景点,确保出精品见效益。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协调机制,由文旅部门牵头对重点示范景区建设开展经常性会商,确保资金、人才、用地等各项资源都集中向示范点倾斜,齐心协力打磨出XXX精品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我市建成国家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市。
    (二)坚持精品化塑造,全力打造特色农文旅体验精品项目。一是深挖农业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农业”精品项目。发挥XXX农业特色先天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庄,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田园综合体项目等,实现从农业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参与教育综合型转变。如,借鉴推广XXX县甘田镇高山蔬菜基地建设经验,抓住深百对口帮扶合作机遇,引进深圳龙头企业到我市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对XXX茶山金字塔、XXX区芒果产业(核心)示范区、XXX万亩猕猴桃基地等农业旅游项目进行提级改造,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二是依托XXX深厚的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充分挖掘XXX文化潜力,将红色文化、边关文化、历史文化、民俗节庆文化、非遗文化等多种资源优化整合起来,剔除糟粕,传承精华,加以适当的设计包装,着重推出一批较为成熟、具有浓郁XXX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如,将乡村旅游与“左XXX红色旅游区”建设结合,打造好XXX县百谷村、真良村、XXX县彩架村等红色文化村;将乡村旅游与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非遗文化村”等主题品牌村;将乡村旅游与特色民族节庆文化相结合,打造周期性节庆文化旅游“爆点”。三是用好XXX丰富康养资源,打造“旅游+康养”精品项目。充分利用XXX丰富长寿康养资源,打造生态体验、生态康养、生态旅游、森林养生、田园养生、文旅养生等综合康养精品项目,促成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市场向以度假居住结合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核心的度假市场转变。如,借鉴XXXXXX市繁昌区慢谷旅游度假区经验,在XXX市县区周边风景秀丽的乡村打造1—2个康养旅游度假区,遵循“慢调生活、健身休闲、农耕体验、美食养生”的理念,规划设立高品质房车露营地、星空帐篷、乡村民宿等新兴业态,满足游客沉淀心灵、享受生活、体验“闲情逸致”的需要,打造“候鸟式养老”旅居地。
(三)坚持规范化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释放政策红利,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左XXX革命老区振兴、XXXXXX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政策扶持优势,把握好乡村振兴各类政策向乡村旅游集聚区倾斜叠加的机遇,借鉴云南、贵州等省份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务实管用措施来提高争取中央转移支付的主动性和精准性。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双重机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民间、企业、海外等多元投资主体,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旅游舒适性。加快推进***级景区、乡村旅游重点区域与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的连线道路建设,重点改善通往目前运营较好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交通条件,提升出行的舒适性,吸引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7358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