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8月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48篇)
目录
1.常怀“三心”答好组织工作“满分卷” 4
2.破除“难忧困”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7
3.读懂防汛救灾党费里的“为民力量” 10
4.@小乡镇 用心栽好树 引来“新农人” 13
5.巧用“三招”让谈心谈话“零距离” 16
6.以“顶格标准”打造组织生活会“满格状态” 19
7.给乡村振兴来一幅“人才蜀绣图” 22
8.三个坚持写好干部监督激励“结合”文章 25
9.构建人才“经济学”思考 28
10.让干部考察成为“转动的齿轮” 31
11.以组织作为激励干部担当 34
12.厘清组织工作“任务清单” 落实“成果清单” 37
13.“四小妙招”让流动党员“有家”又“有为” 39
14.“点上发力”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42
15.写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篇章” 45
16.写好乡村人才振兴的“后半篇文章” 47
17.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金字塔” 50
18.@组工干部 三“知”而后“行” 52
19.理清人才工作的“四个关系” 54
20.党员队伍建设务必在“选管促”上发力 57
21.点燃党建“红色引擎” 驱动治理“万千齿轮” 60
22.“抓小带大”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 63
23.放得下也得接得住 66
24.穿“针”引“线”织密乡村振兴“人才网” 68
25.紧盯“学查改”开出组织生活会“高水准” 71
26.让人才“顶格”成长 73
27.“运笔之道”书写县域人才“一”字华章 75
28.“组织力”助推“复兴号” 79
29.扛牢“三旗” 吹响组织工作“号角” 81
30.细悟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内在规律” 83
31.“点上发力”激活民营企业发展“一池春水” 86
32.解锁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的正确打开方式 88
33.以“选育管用”法锻造“高能干部” 92
34.让选人用人“落子有道” 95
35.做破解“人才难题”的有“心”人 98
36.教育培训要“有意、有招、有料” 100
37.@组工干部 吹响新担当新作为“集结号” 102
38.绘就新时代组工干部“自画像 104
39.“三问三答”交出能力提升“高分卷” 107
40.以解题思维破解县域发展“人才瓶颈” 110
41.以“心”为“笔”绘就干部队伍“敢为画卷” 113
42.集聚乡村人才 绘就“世外桃源” 116
43.主题党日要突出“实”“严”“亮”“活” 118
44.执“三严之笔”书“组工新篇” 121
45.干部考察切忌“走过场” 123
46.绘好组织工作政治“统领图” 126
47.打造“人才标准关”提速“乡村振兴路” 128
48.找准“发力点” 激活人才发展“动能” 132
常怀“三心”答好组织工作“满分卷”
日前,***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组织兴则事业兴,组织强则事业强。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对照践行,在新征程上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 ?? ?? ???
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忱心”读题,把“高站位”转化为“高标准”,务求“时时对标对表”。组织工作是党的重点工作,是为了党的使命和意志服务,政治属性是组织部门的第一属性。新时代新征程,各级组织部门要紧扣“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这一根本要求,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方向,以党的事业为指引,强化政治引领与思想领航,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征程上紧跟领导核心不懈奋进。广大组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自觉对标对表,时时刻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主动把组织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当中,推动组织工作与发展大局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确保发展不偏向,改革不偏航。
以“会当中流击逆水”的“建功心”破题,把“向心力”转化为“执行力”,务求“事事善作善成”。一个强大的组织体系必须要有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执行力,必须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贯通性。数载革命建设,百年烽火征程,我们党锻造出了一个组织严密、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所有政党的显著优势。新征程上,挑战更趋多样,困难更显复杂,对于组织部门“能战能胜”的执行力提出了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聚焦新时代新要求,围绕新使命新担当,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通过选优配强班子、强化教育培训等举措,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能够适应发展、引领发展的基层战斗堡垒,确保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能够“一站直达”。要建立健全“能上能下”制度链条,加强工作监督,敢于“唱黑脸”,让不想事、不干事的干部能下,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能上,倒逼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升,打造出一支能战能胜的过硬干部队伍。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实心”解题,把“优作风”转化为“优效率”,务求“步步求实求效”。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各级组织部门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强化严抓严管的红线意识,抬高工作标尺,以再严一度、再细一分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着力走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第一方阵”,树立作风建设的标杆旗帜。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第一阅卷人”,对于一些“摆架子、做样子”的作风问题深恶痛绝。组织部门抓作风、管作风要坚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群众所呼所愿,重点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不为、乱为的党员干部严肃追责,为敢为善为的干部撑腰鼓劲,通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绝对过硬”的好作风奋进“新征程”。
破除“难忧困”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
近日,***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来源主体是乡土人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乡土人才总量不足、水平不高、流失较多等问题客观存在,拖慢了产业发展甚至乡村振兴的步伐。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外引内培”“因材施教”“创优环境”全力破解“难忧困”,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良好的成长模式和创业的优良环境,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为凝聚奋进乡村振兴新征程提供强大力量。
以“外引内培”之策,破“总量不足”之“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河能够涌流不息,是因为源头活水生生不息,同样的,要让乡土人才持续不断涌现,也要做好“源头”文章。要因地制宜引进一批,深入调研本地乡土人才需求和编制实际,通过“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公务员考试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等方式,放宽年龄和学历要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本土创业能人到乡村工作和创业。要依托乡情回引一批,建立在外优秀人才库,积极推送人才政策,定期组织乡贤交流活动,开展“乡贤回归、乡村振兴”等活动,用乡情带动乡贤回归家乡、助力振兴。要精准摸排发现一批,通过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开展全覆盖摸底、拉网式排查,以举办各类技艺技能大赛为契机,分类建立种植大户、致富能人等产业发展人才信息库,全方位把乡土人才“摸”出来。
以“因材施教”之策,破“水平不高”之“忧”。部分乡土人才指导技能、发展生产是一把好手,但在扶持他们办起企业、搭起架子后,受限于能力水平不足,不会经营企业,加上直接面对市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导致产业受挫资金亏损。要建立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围绕发展重点、技术难点和学习热点,按照“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人岗相适的“菜单式”“订单式”“点单式”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农村实用人才专题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活动,提升乡土人才技术技能。要坚持“学起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定向培养、实地研学等方式,选派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地访学研修,帮助乡土人才打开视野、拓宽思维。要分区域、分类别常态化开展各类技能比赛,搭建展示平台,推动乡土人才在比中学、学中干、干中练、练中赛,不断锻炼胆识,提升专业能力。
以“创优环境”之策,破“流失较多”之“困”。受地缘位置影响,农村地区一般环境较艰苦、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差,对实用型人才的吸引力和粘性均显不足,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各级党组织要提供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完善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乡土人才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重点乡土人才机制,推行乡土人才服务卡,开设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用心用情解决落户、购房、就学、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要打造畅通无阻的人才建言献策环境,引导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重点工程建设,推荐者进入“两代表一委员”队伍,增添政治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要营造全民推崇的社会环境,持续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扬奖励,加大电视、报刊、客户端、宣传栏等对乡土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
读懂防汛救灾党费里的“为民力量”
近一个月,中央组织部先后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重庆、四川等16个省区市划拨专项资金1.28亿元,给北京、河北、天津3个省市划拨专项资金4400万元,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防汛救灾党费里充分体现着党中央对受灾地区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关怀,表达着党中央对防汛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彰显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力量”。读懂防汛救灾党费里的“为民力量”,才能坚定信心、激发干劲,找准方向、稳抓落实,倾力打好打赢这场防汛救灾硬仗。
感受大力支持,永葆“为民初心”。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先后两次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防汛救灾工作,足以看出党中央对防汛救灾工作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字里行间也透露着一心为民的不变初心。感受到大力支持之余,更应读懂蕴含防汛灾党费中的“为民初心”,用实际行动永葆“为民初心”。风雨来临、洪水侵袭时,广大党员干部永葆“为民初心”,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闻“汛”而动、下沉一线、一心为民,时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与受灾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劈波斩浪、迎风战雨,在防汛救灾中护佑群众安危、在抢险救援中筑牢生命堤坝。
体会关心关爱,扛起“为民担当”。无论是“用于慰问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还是“慰问因受灾严重而遇到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处处体现着来自党中央对受灾地区的关心关爱。也在关心关爱中传递着温暖,让奋战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干劲倍增,更加主动地扛起“为民担当”。“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更是必须扛起的“为民担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面对汛情险情,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主动扛起“为民担当”,始终坚守在人民需要第一线,用无私无畏的行动,一刻不停地奋战、救援、抢险,倾尽全力消除险情、转移群众,构筑起风雨浇不坏、洪水冲不破的生命堤坝,当好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
用好现有资源,践行“为民使命”。“这笔党费要及时拨付给基层”“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这些既是用好党费的要求,又是对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力指导。收到防汛救灾党费这份支持、这份关怀不是终点,如何用好现有资源,践行“为民使命”,倾力筑牢防汛救灾堤坝,最快速度完成灾后重建,才是当前必须答好的“必答题”。在防汛救灾中践行“为民使命”,必须在用好现有资源上下功夫,第一时间整合人财物等资源,联合各相关部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好电路、畅通好通讯、提供好保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工作中,从前期受灾情况评估到中期施工建设再到后期完工验收,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转移安置、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及时疏导受灾群众情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党旗飘扬、堡垒耸立、堤坝坚固、人民满意。
@小乡镇 用心栽好树 引来“新农人”
***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上涌现出了一批“新农人”。小乡镇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用心栽好乡村“引”“育”“留”三棵树的同时,必须落实好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让更多的“新农人”成为助推乡村发展的“兴农人”。
真心栽树引来“新农人”,因地制宜打造“强磁场”的乡村舞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总书记指出,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小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水平,着力用好用活爱农业、善管理、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真心栽好近悦远来的树,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拓宽渠道,要敢于拆“围墙”、降“门槛”,提升政策黏性,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赛马”原则,根据产业需求,不拘一格把农村土专家、农创客、民间艺人、退伍军人、能工巧匠作为乡村人才和村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按需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围绕当地优势产业,选树种养大户和新型农场主作为标杆,帮助解决安家落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健康医疗等问题,打通人才引进、服务与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带动创新创业、共同致富。
精心栽树育好“新农人”,分层分类学习“多样化”的致富技能。树高百尺,重在沃土。人才培养如同种谷栽树。***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乡村振兴需要多样化的“新农人”,不能仅信“外来媳妇会炒菜”,而忽视了本土“媳妇”培养,要根据小乡镇实际发展需求构筑复合型乡村人才培养平台,摒弃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短浅目光”,要通过开展“菜单式”的提升培训,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形式的不断创新。加大激励机制,培养产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工匠,厚植育才储才的“土壤源”。让能干事、有作为、敢担当的“新农人”得褒奖、有实惠、受重用,引导青年干部到基层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农人。
暖心栽树留住“新农人”,远交近攻做好“凤归巢”的后勤部长。栽树重养根,留人要拴心。小乡镇在服务理念上要“新”,让“新农人”省心地“归巢”,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岗而设,落实党委班子直接联系服务机制,以百分的诚意兑现长久且能落地的政策;在服务路径上要“优”,让“新农人”爽心地“归巢”,做到人尽其才、容错纠错、为我所用,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服务氛围上要“浓”,让“新农人”暖心地“归巢”,加强与外地商会沟通,建立健全乡贤参事、对话、回馈和服务等机制,发挥小乡镇在外人才内引外联作用,促进乡贤参与招商引资和公益事业,为乡村振兴“大舞台”积极建言献策。与此同时,还必须注重宣传乡贤参事议事、报效乡里的先进典型事迹,不断增强“新农人”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实现乡贤人才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故乡留住人,更让“他乡”变“故乡”。
巧用“三招”让谈心谈话“零距离”
谈心谈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有助于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传递党组织的关心爱护,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能量。必须深刻认识到谈心谈话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深入钻研、做足准备,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巧用“三招”让谈心谈话“零距离”,推动谈心谈话真正谈出团结和干劲。
换位思考“打开心扉”,让真心交谈“零距离”。谈心谈话,贵在坦诚相见,与干部说真话、交真心、动真情,做到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谈话者要放低身段、放下架子,语气诚恳、平易近人,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使干部敢讲“真心话”“刺儿话”,进而听到真话、掌握实情,要在谈话内容方面,紧紧围绕党员干部个人思想、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情况,全方位了解其履职情况、思想动态、家风建设、“八小时外”动态及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谈话对象放下心理包袱,畅所欲言,用心倾听谈话对象的想法和诉求,使谈话对象受触动、受警醒,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体现到谈心谈话中,进而帮助干部找出症结、解开心结,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以更好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单刀直入“精准点穴”,让直面问题“零距离”。谈话时要精准“点穴”。谈心谈话要聚焦主题,紧紧围绕存在问题、谈话目标开展,对发现的问题要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确保真正谈深刻、谈透彻、谈成功。要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与谈话对象进行深入沟通,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好人主义”现象,在清理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掌握谈话对象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同时,谈心谈话要多些“辛辣味”、敢于动真格,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所在,传递自己的意见建议,帮助谈话对象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让谈话对象收获满满,推动形成一派风清气正的崭新局面。
建章立制“跟踪纠偏”,让整改落实“零距离”。谈话不是目的,抓好问题整改实现谈话效果才是关键。要坚持做好谈心谈话“后半篇文章”,将谈心谈话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梳理汇总,纳入每月“点题”监督任务清单,进行“跟踪式”监督检查,推动精准监督、靶向施治,形成整改实效。对于广泛存在的共性问题、普遍性问题,要通过及时的建章立制予以规范,不断促进谈心谈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让党员干部明明白白地看到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整改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担当作为,凝心聚力,用实际工作业绩交上“答卷”,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有效破除沉疴顽疾,勠力同心推动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以“顶格标准”打造组织生活会“满格状态”
组织生活会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进行思想交流、工作总结、发现问题、整改提高的重要组织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要从“规定动作”入手,严把会前“准备关”、会中“批评关”、会后“整改关”,树立政治标准、查摆标准、落实标准,勇于自我检讨、相互批评,确保组织生活会开出质量、开出实效。
树立自觉自励的“顶格政治标准”,打造会前自审自省“满格状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学习是组织生活会的“开胃菜”,召开组织生活会前,基层党组织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学习、党课辅导、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党员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夯实开好组织生活会的思想理论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自觉自励的“政治标准”,破除“完人”思想,坚持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收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把自身不足找得准、找得实,为开好组织生活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树立掏心见胆的“顶格批评标准”,打造会中查摆问题“满格状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组织生活会是推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利器,广大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实抓严抓细,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的宝贵契机查摆清楚现有问题。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对个人和组织负责的态度,全方位互相审视,杜绝“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要有不怕“炮轰”的胆魄和“向我看齐、对我开炮”的勇气,敢于揭自己的短、亮自己的丑,全方位、多层次地对照党章逐条地深刻反思存在的问题,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党内同志,都要直戳“痛处”、够“辣”够“味”,才能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树立即知即改的“顶格落实标准”,打造会后检视整改“满格状态”。整改落实作为组织生活会“后半篇”文章,是高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会的重点。整改落实中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才能做到有一项改一项,改一项成一项。针对组织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党支部班子要树立即知即改的“落实标准”,带头作出整改承诺,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对于能立行立改的问题,要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闭环式”操作,做到目标明确、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于不能立行立改的,要有针对性地把脉问诊、开出“药方”,为科学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以“勿以事小而不为”的觉悟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于较真碰硬,让问题破解转化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提升。
给乡村振兴来一幅“人才蜀绣图”
近日,***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人才。党员干部要做好“针线活”,要像绣花那样做好人才工作,在政策、机制、关爱方向出实招、出新招,给乡村振兴来一幅“人才蜀绣图”,用人才济济提振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磨圆政策的“针眼”,让更多人才“进得来”。“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对于乡村来说,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破解乡村人才不足的问题,把人才留在乡村,让“空心村”“留守村”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就需要在政策上做足文章,释放政策“吸虹效应”。要对以往出台的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不适宜的人才政策及时废止、优化整合,细化出台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切实增强政策吸引力,并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坚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以好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来。要克服“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想,重视本土人才、挖掘本土人才,对待各类人才“一视同仁”,注重及时兑现政策,搭建更多平台,让人才更好地担负起乡村振兴使命。
穿好机制的“线头”,让更多人才“留得住”。“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让人才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就需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把各种机制串联起来,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秉持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人才干事创业。要完善乡土人才分类认定机制,对认定标准、认定方式、扶持方式、培养措施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让更多乡土人才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人岗相适、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注重宽容失败,给予人才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行动支持,推动形成敢想、敢试、敢闯的干事氛围。
绣准关爱的“图案”,让更多人才“干得好”。人才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实现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对于部分人才而言,他们没有一官半职,如果关心关爱工作不到位,不培养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就难以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乡村发展的成效也会因此打折。要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瞄准问题需求的“图纸”,在生产用地、资金项目、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衣、食、住、行方面解决好服务人才的“关键小事”,切实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打造人才安身安心、舒心贴心、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要强化典型选树,对于贡献较大的人才,既要褒奖,又要宣传其先进事迹,营造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三个坚持写好干部监督激励“结合”文章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日常管理监督、激励担当作为是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环节。写好干部监督激励结合文章,才能让干部队伍建设更有力、干事更有效。
坚持层层设防与抓早抓小相结合。拒腐防变,既要靠年轻干部严格自律,还要靠组织上严格教育管理。一方面,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要督促引导干部自觉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等重要“关口”,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交往讲原则、讲规矩,保持共产党人本色,以身作则管住身边人、管好关键事,在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面前能够站得稳立场,在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面前能够守得住底线。另一方面,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注重“后端”处理更要做好“前端”控制。要立足于早教育、早提醒、早预防,在谈心谈话、交流交底、提醒提神等过程中第一时间了解干部思想动向,做到苗头看得见、倾向摸得准、小事管得住,让及时的咬耳扯袖、批评告诫成为对干部的管理,更成为对干部的爱护。
坚持澄清正名与打击诬告相结合。营造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既要为清白者“撑腰”,也要向诬告者“亮剑”。要坚持实事求是、正本清源。对受到诬告陷害、错告误告、恶意中伤等不实反映的党员干部,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核查结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正名,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通过关爱回访消除思想顾虑,不让流汗者流泪、吃苦者吃亏,让被诬告者卸下思想包袱、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轻装上阵。另要坚持惩治震慑、狠刹歪风。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加大对举报来源、时间、内容等要素的甄别研判力度,对于恶意举报行为,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查实一起、严处一起,形成有效威慑,让“泼脏水”“告黑状”“扣帽子”等不良行为的实施者付出应有代价,不断释放警示教育“乘数效应”,真正做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
坚持容错纠错与激励有为相结合。容错纠错和激励有为应当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导向,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会商研判,精准分析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补救情况等方面要素,既要梳理“可以容错”的类别,也要明确“不予容错”的情形,更要注重“容错”与“纠错”的有机统一,实现“容错不纵错,纠错不再错”,真正发挥容错纠错制度的实际效用。要完善激励有为制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对给予容错的干部,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时,不受容错事项影响,让“干部受激励,干事有动力”;对需要改错的干部,要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通过教育引导使其端正态度、改正错误、重燃斗志,推动“有错”向“有为”转变。
构建人才“经济学”思考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稀缺资源。在人才“资源配置”中,构建人才“经济学”思考,有利于实现人才工作的“低成本”与“高收益”,从而发挥人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满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
递好“橄榄枝”,发挥人才引进“羊群效应”。良禽择木而栖,要想吸引“金凤凰”,势必要栽下“梧桐树”。必须立足人才现实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出台各种惠才优才尊才的政策和措施,树立良好的口碑,“引才聚智”。一是要把握人才“消费偏好”,加大扶持力度。要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信息库,“跟踪式”为人才做好税收优惠、贷款担保以及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工作,有效满足人才“刚性需求”。二是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实现精准招才。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围绕地方资源和特色,引进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精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部门与人才之间的“ 供需平衡”。三是要降低人才“机会成本”,创新引才理念。要大胆破除职称、学历、年龄、地域等选才“壁垒”,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拓宽引进渠道、简化报批流程等方式,为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形成“广纳天下英才”的格局。
搭建“大舞台”,激活人才效益“蝴蝶效应”。“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聚才的根本目的在于用才,尽其所长,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才价值。一是要坚持因材施用,寻求人才“帕累托最优”。要结合岗位实际需求与人才自身专业特长,科学规划,精确匹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要打造发展平台,提升人才“期望值”。要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通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项目孵化园、强化产业链布局等,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大舞台”,形成“虹吸效应”。 三是要完善人才机制,实现人才“边际效益最大化”。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绩效考核、容错纠错等机制,鼓励人才敢于创新突破,用业绩作为“指挥棒”,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 。
打造“温柔乡”,增强人才聚集“马太效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良好的生存环境与优质的服务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一是要提供暖心保障,降低人才流动“恩格尔系数”。要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活环境,推进高品质人才公寓、青年驿站、人才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要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做好安置费、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经费保障工作,提高人才“经济利润”。二是要给予贴心服务,形成人才市场“绝对优势”。要搭建好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优才卡”,为人才“量身定制”各项服务,着重解决子女教育、医疗卫生、配偶安置等问题;要做好情感认同工作,对有贡献、有作为的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人才的成就感与荣誉感,生活中在重大节日里“送温暖”,体现关爱关心,让人才获得归属感。
让干部考察成为“转动的齿轮”
近期,网上流传一个热梗,叫“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意思是,在某个瞬间,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自此星月相伴,命运全然被改写。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程序和环节,干部考察工作历来是组织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项“重头戏”。干部考察工作做好了,就能够充分发掘优秀人才,为合理选拔、使用干部打下基础。组织部门作为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实施部门,要让干部考察工作成为推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中“转动的齿轮”,通过精准识人、合理用人,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多干事的人有地位。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能力行不行、作风好不好,群众感受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只有扩大民主,广开识人渠道,方能全面知人、公正识人。认真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重点在增强民主推荐、考察谈话的真实性、科学性上下功夫。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增进推选人对考察人选的了解,并正确处理好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的关系,让整个考察环节经得起检验。同时,还要将干部考察结果适度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到考察的真实情况,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说服力。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考察干部时,组织部门不仅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一个步骤都不能省,以制度的严格执行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保证,同时,也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以新的理念认识和推进工作开展。可以积极探索差额比选的考察方法,尝试将绩效考核、心理素质测试、培训式考察、远程推荐测评、视频谈话、网上公示等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干部考察中,为干部考察工作装上“新引擎”,让干部“画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组织部门要用好比较鉴别的方法,收集整合涉及干部的各种数据,加强量化分析比较,努力将定性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不断提高考察评价干部的科学性、可信度。对掌握到的被考察对象的大量感性材料,要认真进行综合分析,做到由假识真或由真识假,循表识里,见微知著。此外,还要撰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干部考察材料是对干部素质和工作状况综合评价的文字表现,是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广大组工干部要坚持记录的真实性,用朴素而鲜明的语言,让干部考察材料“见字如面”,多层次、多角度勾勒出干部的“长短肥瘦”,充分体现出每个干部的个性特点,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窘况发生。
以组织作为激励干部担当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各级组织部门要统筹做好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政治关怀等工作,不断激发干部愿担当的自觉、会担当的能力、敢担当的闯劲,以组织有效赋能增强干部担当动能,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淬炼党性、坚定信仰,是引领干部“想为愿为”的关键所在。***总书记指出,干部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想为愿为”是一种工作态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各级组织部门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建立完善常态化学习机制,教育引导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常修常炼、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做好典型选树工作,加强典型引导和宣传激励,推动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勤对照、多检视、找差距、校航标,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践锻炼、本领打磨,是引领干部“善为能为”的重要抓手。***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善为能为”体现的是能力和本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培养“善为能为”干部,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干部业务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弥补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不断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干事本领。要加强能力提升,鼓励干部时刻保持奋斗姿态,主动到艰苦岗位、吃劲岗位上经受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敢接“烫手山芋”,敢啃“硬骨头”,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同时,注重通过上挂下派、多岗轮换、驻村锻炼等方式,帮助干部开拓眼界、拓展思维、增长才干,提高服务群众、驾驭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正向激励、解开枷锁,是引领干部“勤为敢为”的强大后盾。***总书记指出,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勤为敢为”是一种胆识和魄力,是在工作中锐意进取、雷厉风行、披荆斩棘的勇气,让干部“敢为”,组织部门要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把好选人用人标准关,及时将政治过硬、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好干部纳入组织视野,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优秀者优先,以鲜明选用导向激励干部“争先进位”,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中为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厘清组织工作“任务清单” 落实“成果清单”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落实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关键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组织工作肩负选贤任能、强本固基、育才造士的重任,广大组织部门要用心构建“选”“育”“管”一体化机制,深入践行“选好苗、育好苗、管好苗”的工作理念,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逐条厘清“任务清单”,对应落实“成果清单”,交出组织工作“最优解”,一体推进、一体部署“两项清单”。
练就一双慧眼识珠的“火眼金睛”,精准识别“千里马”,蓄好“人才池”。古人云,“试玉当烧三日满,辩材需待七年期。”检验玉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好坏要等七年之后,更何况选贤任能,谈何容易,组工干部只有用心寻找“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才,才能绘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美景。***总书记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其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任人唯贤”的理念被赋予来了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广大组织部门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选拔人才须注意“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同时,要着眼地方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人才、选拔干部、历练强将,把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好干部”选出来,真正做到“任人唯贤”。
健全一种以学促干的“培育模式”,着力打造“千里马”,养好“人才池”。第一批主题教育马上结束,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拉开序幕,组织部门要借助主题教育这股“洪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抓好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淬炼党性修养。***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培训,多次提出要求,作出专门部署。古有燕昭王“千金买骨,高台求贤”,今有“筑巢引凤,聚才引智”,遇“才”不易,育“才”更难,组织部门要思考如何让干部成长成才,如何培育堪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组织部门要加强理论教育,抓实抓细党史学习教育,注意分类施策、因人制宜,打磨“育人育才”的匠心,采取“滴灌”式、“贴心”式人才培养,用心“育”苗、用情“护”苗,做好人才“培育管家”,让他们可以在组织的“光圈”下熠熠生辉。
创新一套有条不紊的“管理机制”,从严管理“千里马”,管好“人才池”。有句俗话说得好,“靠制度管人,不是人管人。”仅仅依靠心灵的感召和责任的呼唤,就想塑造出奋发向上、风清正气的干部队伍,显然是“痴人说梦”,因为人是有弱点、有感情的,此时就需要制度的“介入”和规矩的“加持”。古人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公司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组织工作也是如此,必须做到依“规”管理、有“规”可依,要把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放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来,从严管理党员干部,避免“人才”变质、变味。广大组织部门既是为干部撑腰鼓劲的“娘家”,更是考核干部、管理干部、规范干部的“执行者”,要用心构建“有的放矢、词严义正”的管理体系,把群众的“期待”“意见”纳入管理之中,转化为激励干部的“牵引力”,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引导干部,营造公正、向上的组织氛围。
“四小妙招”让流动党员“有家”又“有为”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压实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责任,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应转尽转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流动党员管理。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素质,是当前和今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基层党组织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让流动党员既“有家”又“有为”。
建立“小台账”,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基层党组织要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党员花名册、党员档案、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支部组织生活记录等,对流出党员基本信息、流入地党支部等情况进行摸底核查,做到知去向、知现状。流出地党支部根据摸排查找情况,完善党员花名册,党员档案等基础资料,填写流动党员信息登记表,并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逐级审核上报,建立台账。同时,要健全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和档案管理,对已转出临时组织关系的要注意与其转入地党组织联系,尽量避免出现“口袋”党员或“隐性”党员。
彰显“小主动”,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党员管理,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都应履行相应的责任,流出地党组织不能因为党员本人经常不在本组织就放任不管,流入地党组织也不能因为党员组织关系不在本单位就事不关己。对符合转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要求,逐一转接正式组织关系,做到应转尽转、有力有序。流出地党组织要认真落实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制度,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未被接收前,原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负有管理责任并负责组织其参加各类教育。
运用“小模式”,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断学”。按照方便流动党员参加各项组织活动、有利流动党员接受教育、更好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原则,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探索服务流动党员的“互联网+党建”模式,积极在“线上”开展“三会一课”,确保流动党员定期参与组织生活。要抓住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充分利用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过年时机,通过召开“乡情恳谈会”、党员冬训等形式,召集流动党员集中“补课”。对超过6个月未与原党组织联系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查找,无法联系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搭建“小平台”,让流动党员“归乡有作为”。农村流动党员大多是年轻力壮的中青年,见多识广、思维开阔、信息灵通,是乡村发展的宝贵人才财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基层党组织要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为重点,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反哺家乡活动,激励其通过提供致富信息、联系就业岗位等方式,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发光发热。要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的各类平台,让在外地的流动党员可以全程参与村内各类事务,让家乡服务“暖流”流入流动党员心窝,持续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
“点上发力”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近日,《求是》发表了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署名文章《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文章强调要按照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抓干部、抓人才、抓组织、抓党员,以及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工作布局,忠诚履职尽责,狠抓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组织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基调、主旋律,是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题中要义和必然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理论武装、选贤任能、育才聚才等主责主业,奋力打开组织工作“新局面”。
以理论武装为基础点,锤炼“看家本领”,为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总书记指出,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深入推进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向广大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忠诚誓言,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形式,锤炼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依赖组织,确保新时代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点,锻造“中流砥柱”,为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各级组织部门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发现培养,通过日常考核和重点工作检查,把政治过硬、能力突出、成绩优异、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选出来、进行重点培养历练。要充分利用好选派挂职锻炼的工作机会,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定期到参与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一线“摔打磨炼”中练就真本领硬功夫。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深刻内涵,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干事者鼓劲、为优秀者正名,为实干者兜底、为担当者撑腰,激发党组织内生活力,激活干部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以育才聚才为突破点,厚植“发展沃土”,为事业振兴汇聚“人才力量”。***总书记在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各级组织部门要当好识别人才的“伯乐”,在人才吸纳、引进上破常规、立新标,破除唯身份、唯职称、唯学历的引才条件,坚持“需求导向”与“靶向引才”相结合,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广开贤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对乐于助力本地事业发展的人才提供“一站式”“清单化”服务,帮助解决其住房、就医、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打破人才成长的“桎梏”,将事业贡献与工作绩效相挂钩,不断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和评价机制,使其尝到“甜头”,更有“奔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让“千里马”竞相奔腾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篇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然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当前仍突出存在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人才福利待遇不高,人才利用率不足,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棘手”问题。因此,各地区要引凤育苗、破除桎梏、软硬兼施,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和内生动力,才能为推动新农业新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引凤育苗,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总书记强调,“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当前,乡村振兴高速发展,产业新形态层出不穷,对乡村人才的质量、数量、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乡村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按需引进,通过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等方式,精准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着力解决人才供给中的突出矛盾,弥补产业升级转型中的人才缺口,打造经营人才、产业发展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的生产线。要注重挖掘管理优秀的“乡村企业家”和技术精湛的“田秀才”,特别要在政策上扶持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依靠新型人才带动乡村振兴的齿轮。
破除桎梏,激发人才队伍“发展活力”。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组织部门要在深入调研本地人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后,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关心的评价激励、服务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拿出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要紧抓实际,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以贴近生活的人才政策和更加有力的执行力度栽好“梧桐树”、筑好“凤凰巢”,引凤来栖将变得水到渠成。在人才评价上,要完善实用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单纯依靠学术论文、学历等去评判人才优劣的片面的僵化的观念,为新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作人才振兴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
软硬兼施,厚植拴心留人“生态沃土”。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留用。要想留住人才,就要优化留住人才的环境,就要深耕人才生长沃土。在硬件方面,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交通、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解决好人才就医、社会保险、子女就学、异地夫妻等实际问题,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保障政策体系,为乡村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软件方面,要用待遇和制度留人,要结合实际,制定人才政策,充分利用激励机制,要给予人才成长的空间与时间,给予希望与行业发展空间,让他们“德配位”,有留下来的价值,提升乡村人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写好乡村人才振兴的“后半篇文章”
近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压实主体责任,精细选才、精心育才、精诚服务,全力写好乡村人才振兴的“后半篇文章”。
精细选才,靶向引入,选优举贤蓄势能。“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必须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有的放矢地“筑巢引凤”,统筹兼顾推动人才振兴。要坚持“靶向引才”,做到人与岗的“无缝对接”,切不可“盲目抢人”,一味追求“速度”“数量”,抱有“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要秉持“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人才效用,实现事业激励人才、人才促进事业的良好态势。秉持“道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理念,打破引才选才“地域、籍贯、身份”等的限制,树立阶段性用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秉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打好“政策牌”,吸引更多本地大学生“燕归巢”、优秀人才“凤来栖”,要持续深化农村“领头雁”工程,组织引导各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真正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基层一线成为人才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精心育才,分类培养,创新培育添动能。“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幼苗的成长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养护,人才成长亦需要耐心打磨。各级组织部门要创新理念,避免培训教育“大水漫灌”、激励政策“一刀切”,要深入探索“点单式”培训、“滴灌式”培养,落实带教老师制度,试行小班化集训,在精细化培育中让人才得到针对性的培养。要尝试横向交流“墩苗”,做好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的结合培育,交流借鉴,共同成长;纵向贯通“育苗”,推出更多岗位,拓展挂职交流柔性机制,“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让青年人才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精诚服务,搭梯建台,破除桎梏提质效。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栽好“梧桐树”,方能引得“凤来栖”。广大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但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能仅靠“情怀”,需要各地党委政府拿出“硬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满足人才对宜居环境和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要做好“软服务”,优化保障措施,切实解决政策咨询、申报评审、数据管理、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更要给人才“松绑减负”,挖掘人才特点,扬长避短灵活用才,删减不必要的“规定动作”,让人才能够专注于自身领域,发挥优势,推动成果转化。要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共同体,贯彻阶段性用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与条件,切实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以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大支持和动力。
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金字塔”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必须外引内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各类人才动起来、强起来,让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构筑乡村振兴“人才金字塔”。??
实用人才“用起来”,夯实塔基“底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涉及乡村产业经济、科学文化、基础建设、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要不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队伍,为乡村振兴奠基赋能。一方面,要立足本土大力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村“两委”班子联系农村实用人才机制,有计划开展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交叉培养,结合乡情定制培养一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民俗风情、文化技艺等方面的乡土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间高手”专业技能,完善乡村技能职称评价机制,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室、技能帮带实践基地等学习交流平台,配套资金、社会激励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乡土人才潜能,形成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破“土”成才。
干部队伍“沉下去”,建强塔身“中流砥柱”。乡村干部队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也是乡村人才振兴不可缺失的人才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乡村干部不仅不能缺席,相反,还应以“主人翁”姿态,在乡村一线扎下根来。要引导干部队伍厚植“带头人”意识和价值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踏踏实实在实践中办好实事,深入田间地头、庭前院后广泛开展村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画好产业发展“规划图”、乡村治理“施工图”、文旅融合“路线图”,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要建立乡村干部全覆盖培训机制,注重镇村干部,尤其是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分层分类培训,打好全员学习与重点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组织培训与个人学历提升的“组合拳”,推动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沉得下来、学得进去、干得出彩。
专家人才“引进来”,做精塔尖“发展高地”。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乡村实现筑巢引凤难度更大,不仅要建好“梧桐树”让专家人才有“树”可栖,更要让其住得下、住得好。要将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用好流动党员党组织、驻外招商工作站的“飞地”作用,抛出乡村产业项目,完善税费、审批等优惠政策、绿色通道,提升政策竞争力,吸引一批有情怀、有能力的专家人才向“农”而行。要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感留下引进人才,搭建专家人才乡村工作站,大胆放权授权,为人才“松绑”,切实让各类人才在乡村一线发挥作用、得到培养、推动发展,营造干事创业“热环境”。同时,要建立专家人才精准联系服务机制,制定好住房、医疗、教育“一揽子”保障措施,解决好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专家人才积极性,为乡村振兴落地开花提“智”增效。
@组工干部 三“知”而后“行”
***总书记强调,要建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队伍要建好,关键在于“人”。组织部门要做好“人”的“选育管用”工作,既要让考察工作走深走实,做到“知人善任”;又要从内涵着手,引领广大干部“知书达理”,提高思想水平;更要“慧眼”先行,“知己知彼”,对人才外引内挖。
选育管用要“知”人善任,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的求是之实。本着对“选人用人”工作负责的原则,组工干部在干部工作方面要“知人而论”,不可“纸上谈兵”。我们选任的优秀干部,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得到群众的认可,饱含“为民服务”的热情,所以考察工作要选择实地调研,多方了解,勘探真实情况,选出真正优秀的好干部。这就要求将选人用人工作走深走实,有形有效,听取多方意见,杜绝“一叶障目”。考察干部讲究真实性,考察报告要“有一说一”、就事论事,既看优点,也言不足,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开展调查研究,将考察所见、所得依实记录,要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把考察工作原原本本地踏实做好。
党建引领要“知”书达理,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内涵之实。组工干部要让党建引领由表入里,从内心抓起,从内涵入手,带头学习,提升思想水平线。时刻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学习,学著作、读原文,引领广大干部比学赶超,主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工作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面对复杂的业务线,要想讲得出政策,说得出民生。一方面要必读、要“走深”。原原本本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本)》等经典著作,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水平,领悟国家大政方针背后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要选读、要“走心”。根据工作实际和个人需要,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积极补充相关理论经验,把基层常见的政策法规“吃透”“摸透”,以其为营养,不断“强身健体”,以丰厚的理论知识指引工作方向,提升工作专业能力素养。
引育留用要“知”己知彼,行“外引内挖,三顾茅庐”的求贤之实。组工干部要为人才引入做好“铺垫”工作,秉承“尊重、鼓励”的态度为人才提供成长平台。这就要求组工干部既要“知己”——结合县情、市情,明晰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根据所需所要,针对性去挖掘、引入优秀人才;还要“知彼”——弄清人才扎根的必要条件,积极解决好其“后顾之忧”,让优秀人才把才华尽情释放在岗位上。人才工作是人的工作,人是工作的核心。一方面要“外引”与“内挖”并行,眼光要远,眼界要广,眼神要深,主动向人才抛出“橄榄枝”,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输血”与“造血”并重,让人才有更多传授经验的机会,以优秀示范效应,让干部活力源源不断,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能力水平。
组织工作需要承上启下,组工干部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三“知”而后“行”,知人知书亦知己,将工作“行”至实处、“行”到深处,“行”在前处。
理清人才工作的“四个关系”
随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召开,各地相继召开各级组织工作会议,对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作为人才工作者要学深悟透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找准人才工作的方法路径,理清人才工作的“四个关系”,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力量。
要处理好引才、育才、用才的关系。近年来,各地虽然竭尽所能加大人才引育投入,但与一、二线城市相比,人才引育政策所展现出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在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要更加确立人才培育目标、明确人才使用方向,做实引育用互相促进、互利共生关系,加快建设“党政人才培育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人才先行区、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区、高原特色农业人才特色区、教育卫生人才品牌区”。要发挥职能部门和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用才主体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职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育用积极性。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协同布局学科育人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创业平台建设。
要处理好政府、市场、改革的关系。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时代要求,也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处理好政府、市场、改革的关系,主动出击,认真学习一、二线城市引才经验,积极向用人主体授权,扩大用人单位编制使用、机构设置、人才评价、人事管理等自主权,下放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权,确保下放的权限管得住、用得好。要厘清政府工作边界,积极为人才松绑,持续推进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改进考核检查、项目验收等制度,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建立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容错免责制度。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树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
要处理好人才、产业、平台之间的关系。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产业则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要搭建产才融合平台,围绕产业政策匹配人才政策,更加重视人才团队和领军人才工作,积极实施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通过建链补链强链,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引导和激励,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与人才发展双赢。要搭建以产聚才平台,发挥“林、茶、果、糖、牛、菜、中药材、咖啡”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磁场效应”,实施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形成一批优势产业人才洼地。要搭建以才兴产平台,常态化开展省内外院士专家调研咨询活动,深入实施专家人才产业服务团、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助推重点产业发展。
要处理好体制、机制、政策的关系。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突出政策普惠性和特殊性,强化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政策体系,让人才工作目标更清晰、措施更精准。要持续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成员单位重点人才工作督查督办机制落实,加快形成大人才工作格局,全面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要健全各级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省情市情研修制度,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风尚。
党员队伍建设务必在“选管促”上发力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心要放到加强教育管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上来。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峥嵘奋斗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能在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时坚守阵地、艰苦奋斗、脱颖而出,正是把握了“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党员是党的活力的源泉,高质量发展党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重点,务必在“选、管、促”上发力,把各方面拔尖儿的特别是优秀青年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推动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再续辉煌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选入关卡严一点,坚守党员质量生命线。“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世新人换旧人。”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就得靠一代代人永不止步地接续奋斗,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如今已有9804.1万名党员领航“中国号”这艘巍巍巨轮,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7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