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应急管理局关于防灾减灾和物资保障情况的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XX市减灾委员会”和“XX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国家、XX省和XX州减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减灾工作部署。二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三是一是修订了全市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实现了市、乡镇、村(社区)预案“三位一体”有效对接。出台了应急管理、地震等工作规则、手册、指南,明确了指挥机构和责任部门的职能,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四是建立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社会救援力量协同调度、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等机制,救灾联动机制基本形成。
(二)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监测预警能力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与生产事故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市应急、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林草、地震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地震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综合督查和防汛抗旱、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市气象局不定期更新气象预警短信接收人员信息,共收集更新50多个部门、单位、乡镇(街道)493名气象预警短信接收人员信息。二是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开展流域洪水、水利调度、内涝改造、地灾防治等重点领域风险调查,并在风险隐患底数清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各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巡查员风险管控责任。加强汛前隐患大排查,推进汛期隐患动态管理。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17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重点隐患点44个,一般隐患点129个,隐患点灾害包括泥石流沟、滑坡体、崩塌隐患、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类型。按照村组推选、乡镇审查、市自然资源局备案的程序,截至目前已完成汛前排查91次。市水务局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公示29件小〈二〉型以上水库三个责任人(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求乡镇落实辖区内坝塘、河道的防汛责任人,通过层层抓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使防汛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市地震局加强对XX市月溪井地震观测站的监测和管理。三是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充实了XX市应急救援队伍,XX市共有市级救援队7支乡镇救援队伍11支。其中,消防救援大队1支、XX森林消防支队XX中队1支、XX市地方综合应急大队1支、地震灾害紧急专业救援队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1支、住房城乡建设震损房屋应急评估和抢险救援队1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队1支,乡镇森林火灾等应急扑救队11支;以医院为主体的各类医疗救援队伍和各类社会救援组织也是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四是充实调整XX市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市有自然灾害信息员317名。
(三)基层基础逐步夯实。强化物资装备保障。我市已形成了“以滇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为主要依托,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救灾仓库为重要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目前,储备帐篷182顶、行李1028套、单被100床、衣服926套、折叠床300张,同时还备有编织袋3.14万条、防洪桩29536根、钢丝200斤。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预警预测能力有待提高。一是XX市现有气象观测网布局优化不足,人员密集区域观测站点少,加之2019年7月,XX市行政区划有所调整,新设立下关、太和和满江3个街道,但气象站点尚未建立或调整,在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服务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增加布设自动气象站密度,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区域气象观测网,满足防汛抗旱、应急救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另外,随着XX山地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气象观测系统不断增加,点多面广,加之各站点位置偏远,维护检修难度大,需建立气象社会化保障措施,确保各站点运行稳定。二是XX市已建成11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灾情上报、农技知识推广、防灾抗灾科普宣传等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但由于人员经费有限,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8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