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党建评论汇编(14篇)

2023年8月党建评论汇编(14篇)
目录

1.“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2
2.不畏多难畏无难 6
3.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 9
4.调查研究要以“三真”提“三度” 15
5.发展新时代中国的新文化 19
6.绘就绿水青山的生态美 26
7.坚持以学习见成效 29
8.领导干部调研要往矛盾“窝”里钻 33
9.领导干部化危为机要锤炼“四力” 36
10.如何进行思想淬炼 40
11.提升思维能力 43
12.以学铸魂 深刻感悟思想伟力 46
13.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用 50
14.抓实以学正风 永葆政治本色 53

“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腐败是危害我们党生命力、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战略方针,把治的理念、全的要求、严的基调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构建之中,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战略定力。
    无禁区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管全党、治全党,要求在管党治党上没有特殊党员,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
    如无对象禁区,重点是抓好“关键少数”,管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2022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党中央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表示满意的为98.2%,对总体成效表示肯定的为95.7%。
    如无空间禁区,让所谓避罪的“天堂”变成法网恢恢的“天网”。截至2023年6月,“天网行动”追回外逃人员10688人,包括62名“百名红通人员”,追回赃款429.42亿元。
    如无时间禁区,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实行终身问责。
    全覆盖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公权力运行到哪里,对公权力的监督就要覆盖到哪里,管党治党的责任就要落实到哪里。
    如派驻监督全覆盖,派驻机构负责审查驻在单位相关党组织和党员涉嫌违犯**的案件,依法调查驻在单位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案件。
    如国家监察全覆盖,先后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
    如政治巡视全覆盖,给党的肌体展开“政治体检”。《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的专职巡视机构在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巡视组可以按规定将被巡视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具体问题线索向有关纪律检查机关、政法机关移交处理,可以对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形成专题报告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如政治责任全覆盖,落实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纪检机关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本地区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要求以及党员必须履行的相关义务,推动党的组织、党的干部以及广大党员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零容忍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对任何腐败现象必须毫不忍受、毫不宽容,防止衍生破窗效应。
    比如,对腐败分子零容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一体审查调查违纪、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新征程上,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既要坚决惩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也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以问题小而姑息,防止腐败滋生蔓延。
    又如,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腐败行为的发生,离不开三个要素,即腐败行为的动机、腐败行为的机会、腐败行为的动力。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腐败行为就难以发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
    不想腐,就是遏制住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思想动机;不能腐,就是遏制住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发生机会;不敢腐,就是遏制住腐败分子腐败行为的行为动力。通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腐败分子失去腐败行为动力、丧失贪腐机会、消除腐败动机。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新征程上,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遏制腐败增量、清除腐败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牢牢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确保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不畏多难畏无难

    宋代学者洪迈曾作《畏无难》一文,文章开头写道:“圣人不畏多难而畏无难。”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多难”和“无难”的辩证认识,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对于当代青年官兵走好人生路颇具启示意义。
    喜易厌难、求顺避逆,是人之常情。人们无不希望自己诸事顺遂、事事“无难”。但必须明白,“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无难”只是一种美好愿望,“多难”则是人生常态。进一步讲,“无难”并非好事,“多难”亦非坏事。无数事实证明,人处“多难”时,往往头脑冷静、全神贯注,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故而能走出逆境、渡过难关;而当处于“无难”时,往往会高枕无忧、麻痹懈怠,对风险视而不见、对危机丧失警觉,从而容易跌倒受挫。对此,《菜根谭》作过精辟总结:“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在追求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旅途上,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困难,多些辩证思维,像柳宗元在《敌戒》中所告诫的,“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对于强者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者是一笔财富,对于畏难者则可能是万丈深渊。青年官兵要做人生的强者,主动拥抱困难、迎接挑战,把困难这道“坡坎”变为成长成才的“阶梯”。事实上,我们每经历和克服一次困难,都会在身躯和精神上种下坚韧的“种子”,能够激发深藏的潜能、锤炼成功所需要的本领,进而实现从意志品质到能力素质的一次次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困难逼着我们成长、推着我们成才、助力我们成功。青年官兵要学会跟困难打交道、“掰手腕”,无论何时遇到何种困难,都把它当作砥砺成长的“磨刀石”、能力提升的“垫脚石”、走向成功的“铺路石”,在不断与困难对垒和较量中锻造自己、超越自己。
    “不畏多难畏无难”,对于青年官兵来说,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应对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战胜困难的行动上。要增强挑战困难的自信心。常言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年,面对“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的疑问,钱学森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面对兰考县遭受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动员全县干部:“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比灾害更可怕的是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坡、越不过的坎!我们要在爬坡过坎的节骨眼上逞英豪!”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自信和豪情,他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让困难低头让路。要展现迎战困难的行动力。“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青年官兵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事不避难、义不逃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踏平坎坷中收获信心、积累经验。要拿出战胜困难的真本事,以高强本领打得了硬仗、攻得下山头、接得了“烫手山芋”、啃得动“硬骨头”,以攻坚克难书写人生精彩篇章。

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自觉性、理论先进性、战略主动性、革命彻底性等,领导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并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跨越地域、历经时空,始终指导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和发展。***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华,并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科学运用和勇敢创新。***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着眼于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理论创新,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定位进行了深刻判断,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任务、布局、要求、制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意义的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成功推进到21世纪并提升到新境界。新时代的实践证明,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结合,科学认识、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形成***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使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这“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发展,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力量,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赞誉,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鲜明实践品格的科学理论,实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坚持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一方面,在整体层面,***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观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新时代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承担的使命任务、面临的风险挑战,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提供了一整套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点的管党治党方案,是显著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宏阔视野的党建理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兼顾整体的同时,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性地位,把自我革命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等诸多方面对于党的建设的关键点、重要方面进行部署,把解决点的问题与面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整体与重点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全局视野与重点关键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方面是自然历史过程,要受到客观规律支配,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追求一定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形成了***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一方面,***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深入分析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思考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发挥历史地位,从更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出发,探求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如何永葆旺盛生机活力,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满足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的要求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出***总书记深厚的人民至上立场,实现了尊重党的建设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与方法路径相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结果。十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通过针对全面从严治党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精准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略方法,有效破解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问题、务求实效的科学态度和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斗争精神。同时,在聚焦解决党的建设存在问题时,形成了一整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标准选贤任能,加强政治巡视,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等等,构成了***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基本经验、方法路径。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调查研究要以“三真”提“三度”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真心实意、真调实研、真抓实干提升调查研究的温度、信度、效度,帮群众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以真心换民心。
    用真心实意走进群众,涵养调查研究温度。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一是倾听人民心声。要主动沉下身子,到问题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学会说“土言土语”,跳出精心打磨材料的“包围圈”和早有准备的“场面话”,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做到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担当。二是汲取人民智慧。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以“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态度,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主动到群众身边去,汲取群众智慧,善于发现群众创造的优秀案例、民间经验,增强能力本领。三是接受人民监督。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调研中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并根据群众意见进行调整,进一步总结经验、优化答卷,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用真调实研探究真相,提升调查研究信度。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升华。在调查环节要了解实情,在研究环节要探寻规律。一是掌握“实事”,了解实情。调查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掌握事物的本来面貌,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轻车简从、简化接待,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调查。调查对象要多元,既要调查机关也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也要调查群众。调查角度要多元,不能只看“窗口”和“门面”,还要看“后院”和“角落”,不仅要看光鲜、典型的地方,也要看复杂、困难的地方。调查手段要多元,既要熟练掌握典型调查、座谈会、蹲点调查等传统调查方式,又要灵活运用网络调查等现代调查方法,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二是做到“求是”,把握规律。调查得到的资料往往纷繁复杂、真假难辨,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探寻事物的“是”,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方面要解决“能不能”求是的问题,善于在深化上做文章,通过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另一方面,要解决“敢不敢”求是的问题,坚持党性原则,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搞清楚事物的“病情”,找准问题的“穴位”,动真碰硬、解决问题。
    用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增强调查研究效度。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是开始,解决问题是目的。一要聚焦现实问题开展调查。围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调研,围绕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开展对策性调研,围绕影响全局、表现尚不突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前瞻性调研。要聚焦问题、直奔问题,进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确保忙在点子上、思在路子上、谋在关键处,从调查中发现难点、痛点、堵点,带着问题意识开展调查,避免“为调研而调研”的现象。二要围绕解决问题开展研究。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不能只调查不研究,要坚决避免“装回一兜子材料、写个报告了事”的现象。要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敢向顽瘴痼疾开刀,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改革大局、符合民众期望的对策建议,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要推动做法经验化、措施制度化,将群众满意并取得实效的措施进行推广,实现“调、研、用”良性循环。

发展新时代中国的新文化

    ***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就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创新中国文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在现场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深感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总书记关于发展现代中国文化的讲话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我想在这一点上说一点学习的体会。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
    ***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在如何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做了深入分析。为此,***总书记首先论述了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中国传统文明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创造出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延续性,是我们坚持家国情怀,坚持大一统的精神支撑,证明了中国必然要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以创新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守正而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向内凝聚,团结统一是福,分裂是祸,各民族融为一体,因此国家统一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民族命运之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多元文化汇聚,超越血缘世袭和宗教信仰,有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宗教信仰多元并存;中华文明还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不搞文化霸权,坚持合作不搞对抗,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总书记系统、全面、精准论述中华文明的特性,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体会,论述这些,是为了说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在走自己的路,一直是有自己的特性,这是我们今天提出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历史根据,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据。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伟大意义
    论述中华文明的特性是这次文化论述的第一个重点。论述的第二个重点,是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伟大意义,说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进行的,必由之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种结合不是文化拼盘,而是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超越传统成为现代的,经由“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带有中国文化特性的,赓续了古老文明的现代文明,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文化新形态。因此,这种结合是一次思想解放。中国在政治上不搞联邦制、邦联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这种思想解放的产物,背后的文化支撑是这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文化新形态。这种结合巩固了文化新形态的文化主题性,增加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
    以上有关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特性的论述以及两个结合所产生的文化新形态,是全新的论述,是系统的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在文化领域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深刻的规律性的认识,它的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
    提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发展、创造新时代中国的新文化,是这篇讲话的鲜明的时代意义,是这篇讲话的落脚点。***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我认为,这是这次讲话的鲜明的时代意义,就是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内容,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形成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先人的认识水平,具有唯物的、无神的、积极向上的一面,是我国思想文化史极为重要的精神来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只有对这些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直接成为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流,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动力。
    ***总书记提出的文化传承发展的任务,给我们指出了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路径。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讲话精神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要研究中国文化起源和中国文化史,深入发掘、论证中国文化史中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等5种特性,这是几千年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特性,是我们自傲于文化自信的基本根据,是我们努力创造新文化的基本动力。
    在基于文化自信的学术研究同时,我们要反思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洋务运动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总结这种连续百年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积极因素包括我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文化理论,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强化我们对世界各种文化体系的学习互鉴,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变革,是有益的。消极因素包括我们社会中部分人长期迷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理念,拿这个来看待中国,觉得哪里都不对。学习进去了,钻进去了,出不来了。结果,对中国做的这些,横竖看不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的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固然借鉴了西方的某些历史经验,但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指导的结果,是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实际,就会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本质特征,是全部西方文化不具备的。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认为这会带来又一次思想解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唯物的、无神的、鼓励人们奋斗向上的嘉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施政理念等,的确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解放全人类的胸怀,有一定的契合处。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特点,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这为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基因,阐明人类文明新形态,阐明人类文明共同体,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讲话,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担负起创新文化的使命,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思想、中国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努力。

绘就绿水青山的生态美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于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设立全国生态日,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8294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