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党务论谈文稿汇编
(17篇)
目录
1.突出“三性”推动党课教育成果转化 3
2.校准“三重坐标”让干部教育有“型”有“味” 6
3.流动党员管理要以“小”见“大” 9
4.“运笔之道”诠释大写的“学”字 13
5.“小”“分”“数”打造“三气”党课 16
6.弹好“结合之弦”奏响党课教育“三部曲” 19
7.“样样不能少”增强党课“影响力” 22
8.把握“三性”激荡党课“思想之花” 25
9.善用“三个结合”打造“精品党课” 27
10.党建品牌打造要“实之又实” 30
11.“三道笔墨”让党课“出新出彩” 33
12.“三会一课”三要素之“形、气、魂” 36
13.“运笔之道”诠释党员教育的“起承转合” 39
14.把党课融入实践方能“圈粉” 42
15.“三步走”让党课“提质增效” 45
16.执“三笔”绘就党员教育培训“新图景” 48
17.以“活起来”的党课激发“细胞活力” 51
突出“三性”推动党课教育成果转化
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想要讲好党课,党课授课者不妨创新思路、分层施教,突出教育“政治性”、突出形式“创新性”、突出内容“实用性”,推动党课教育成果“转化”,推动组织生活规范落实、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突出教育“政治性”,将榜样力量转化为行动指引。讲好一堂党课,不是单纯只讲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讲大事、讲发展,凝聚合力。要着力解决以往党课内容枯燥乏味,教育培训效果不够好等问题,挖掘身边优秀人物事迹,邀请各领域先进典型人物讲述自身故事,激发广大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主线开讲,通过专题展览、讲座宣讲、主题活动等方式,变“阵地式讲解”为“体验式互动式宣讲”,不断丰富党课内容、增添党课趣味性,推动“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使广大党员在学习红色文化中正本清源、在感悟红色精神中坚定信仰、在弘扬红色传统中厚实底蕴,促使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突出形式“创新性”,将创新力量转化为学习动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党课教育不妨也在创新方式上大胆尝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党课的辐射面更广、带动性更强。深入田间地头讲,开设“乡村大学堂”,选拔“专业老师”“草根教授”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现场传授“致富经”。开设网络直播讲,精准对接农民党员教育需求,依托网络教育宣传平台,定期组织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在线授课,打造党员教育“移动课堂”。要利用红色喇叭讲,依托城区红显屏和乡村应急广播体系,探索建立“红显屏”“红色小喇叭”有声阵地,将“红显屏”“小喇叭”切实打造成宣讲党史好声音的“扩音器”、便民信息发布的“新渠道”、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突出内容“实用性”,将实践力量转化为工作指南。党课目的是以教育引导、浸润思想、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因此,党课授课人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外,还需非常注重在党课的“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作为一个党课授课人,要利用好联系实际这个“法宝”,充分将政策理论宣讲与地方乡土文化结合,采取“点对点评”“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模式,与解决基层群众渴盼的具体问题结合,吸收党员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拉近宣讲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表达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讲方言、土话,少讲套话、空话,使党课既有“灵魂”,又有“血肉”,大家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真正让党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补给站”、工作的“助推器”。
校准“三重坐标”让干部教育有“型”有“味”
干部教育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想有新气象、新作为,就要校准“三重坐标”,以“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质量”定型,突出“对味”“鲜味”“入味”,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校准“按需施教”坐标,以“培训内容”定型,突出“对味”。掌握干部对培训的需求是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培训内容的设置要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干部对能力提升的需要。要切忌“大水漫灌”“大锅烩菜”,只有“精准滴灌”,才能让每一次的教育培训都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踏脚石”。要按照“重点干部重点训、优秀干部加强训、年轻干部经常训、紧缺人才尽快训”的原则,重点对政治素质好、表现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根据不同层次、岗位职责和干部使用意向进行分层分类筛选,合理划分培训类别,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始终把准“党性锤炼”这条主线,重点从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健康成长、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质、严守工作纪律等方面着手,真正让干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现“供”与“需”的完美契合。
校准“创新形式”坐标,以“培训方式”定型,突出“鲜味”。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开展干部教育工作要在尊重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当下的新要求、新技术、新方法,大胆创新新载体和新方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效果。要坚决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被动式、突击式的“学”,要根据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内容要求,分级分类明确培训方式,既要用好传统的主体培训、集中轮训,也要灵活运用“菜单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学员参与度高、实践性强的方式,增强学员与教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参训学员能够坐得住、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活力和吸引力,激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真正达到“学”与“教”精准对接。
校准“注重实效”坐标,以“培训质量”定型,突出“入味”。有效性是检验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准。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仅停留在“学”上,更要体现在“用”上。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形成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监督、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结束后,要通过测评掌握培训效果、座谈掌握培训意见、回访掌握培训需求,对干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岗位履职、业务水平进行全程跟踪了解,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要更加注重培训效果的实际应用,针对学员遵守培训纪律、完成培训任务、参与集体活动、进行实践锻炼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动态评比,切实将培训表现、成果,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参加培训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流动党员管理要以“小”见“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紧扣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在小台账、小课堂、小切口、小活动中以“小”见“大”,让流动党员摸排在时常、教育在经常、管理在日常、作用发挥在常常,确保流动党员在党旗下流动,在流动中生辉。
建立“小台账”实现“大管理”,在常态化摸排中确保“流而不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流动党员具有流动性大、分散性广等特点,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必须做到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新、信息明。因此,各级党组织要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联动摸排机制,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采取发放登记表“普查”、电话联系“访查”、发布群消息“寻查”、与相关部门“联查”、上门入户“核查”等方式,定期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规范管理,全面摸清思想状况、流出时间、流动原因、联系方式、暂住地址、在外表现等情况,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分布地点清、从事职业清、联系方式清,将“隐姓埋名”的流动党员从幕后推向前台,为有效开展流动党员管理夯实基础。
打造“小课堂”建强“大阵地”,在多样化送学中确保“流而有学”。***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学习地点和时间难以固定,易出现教育跟不上、学习形式化等现象。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流动党员从业特点、分布情况、居住地点、学习需求等精准帮学、送学、寄学。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打造“指尖课堂”,定期推送分享各类必学篇目、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让流动党员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线下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冬训”等形式,通过邮寄“红色包裹”、就近打卡“红色基地”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线下自主学习。同时,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节点,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学习阵地,通过上党课、座谈会、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给流动党员“集中补学”,引导围绕支部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掉链”、学习“不掉线”。
找准“小切口”凝聚“大合力”,在联动化共管中确保“流而有家”。流动党员常年离乡背井,如果党组织长时间不联系、不关心,不仅会导致流动党员“失联”,更会让流动党员和党组织“离心”。要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原则,在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因此,要推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动共管,流出前,及时向所在党组织报到,严格执行流动登记管理相关制度,发放流动党员证,要求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接受流入地党组织日常管理,重点做好党籍管理、民主评议等工作。流入后,流入地党组织要构建“一对一”“一对多”服务机制,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其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进行及时帮扶和关心照顾,切实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积极将流动党员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学习教育和作用发挥等情况记入流动党员档案,年底寄回党组织关系所在地作为评优评先、民主评议党员重要依据,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有机衔接、共建共管”。
开展“小活动”搭好“大舞台”,在精细化服务中“流而有为”。流动党员是流动人才资源,要积极搭台铺路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实绩,及时“归队”发挥作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形象牌”“党员示范岗”等方式,引导在基层治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探索建立积分管理等制度,将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等情况进行积分管理等,按照年终进行一次公示、兑现一次奖惩等方式进行激励,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担当作为,把党组织的形象在基层真正立起来。
“运笔之道”诠释大写的“学”字
党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每一次让党员干部“沉浸其中”的党课,都是一次“党性的淬炼”“灵魂的洗礼”。各级党组织要组织领导干部将“运笔之道”融入党课之中,助力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学富才高”“学而不厌”“学以致用”,将党课诠释成一个大写的“学”字。
以“整合师资”起笔,“横平竖直”一以贯之,上好“理论党课”助力党员干部“学深悟透”。“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将党课比作一道“菜”,授课老师就是“厨师”,要想烹饪出“原汁原味”,授课老师必须要有“庖丁解牛”的技艺。党课要“出圈出彩”,就要在整合“教师资源”上下功夫,要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大视野、大胸襟,将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大等为选拔标注,拜高校教授、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等群体为师,将他们请上讲台,成为“实力圈粉”的大课堂,推动党员教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以“精选素材”运笔,“撇捺舒展”一脉相承,上好“时事党课”助力党员干部“学富才高”。俗话说“七分原料、三分手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党课不仅要“纯正”更要“美味”。要想提升党课“鲜味”,就不能满足纯理论性的“灌输”,不能只见“骨架”不见“血肉”。在内容选材上,要以灵敏的政治嗅觉抢抓社会热点,譬如神舟飞天、“时代楷模”发布会、防汛救灾先进事迹等,都可以成为党课的“鲜活素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我们不妨将主题党课与这些热点事件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热点佐证理论,以理论升华热点,实现同频共振,让党课“自带流量”,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以“智能科技”行笔,“方中藏圆”一改陈规,上好“情境党课”助力党员干部“学而不厌”。“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这个最新讲话系列的信息化时代,党课也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而要创新求变。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技术,善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为党课“赋能”,在形式创新上做足文章,让党课更具魅力和新鲜感。同时,可以结合地方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办“线上党课”,让党员可以自由灵活地进行线上学习、随时学习,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监督、线上讨论、线上考核,让党课在内容共享、范围覆盖、学习效率方面实现质的突破。
以“落地应用”收笔,“点划分明”一言必行,上好“实践党课”助力党员干部“学以致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只有深入实践的“砥砺深耕”,才能顺利通过党课的“质量关”。“下课”并不是“党课”的终点,而是实际工作的“起点”。党员干部下课后要积极深入企业生产生活一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将理论延伸到实际工作之中,积极进行“实地参观”“集中座谈”“互动交流”等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难言之隐”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在心中“置顶”,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助力党课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在脚踏实地的躬身实践中彰显服务人民的真才实干。
“小”“分”“数”打造“三气”党课
党课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位党员来说都是必修课,也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养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有些党课却出现“一讲了之”的现象,基本无交流,也难见效果。因此,要注重“小”切口、“分”领域、“数”字化施工,抓实组织工作落实、因需施教、效果保障各流程环节,打造“聚人气”“有生气”“接地气”的精品党课,让党课教育有声有色,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小”切口谋落实,打造“聚人气”党课。“高大上”的主题很难在党课中讲清楚、讲透彻。所以,党课的选题要从小处着眼,从基层党员最关心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聚焦社会热点或焦点,或某一句理论观点或论断,某一段党史或某一位英模人物,等等。切口越小,越容易把握和驾驭,越能收放自如,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同时,要引用小案例,把握身边党员群众的故事、讲授者自己的故事,让人听起来亲切、感同身受,更能引起受众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振,打造聚人气的良好效果。坚持以上率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典型示范讲、基层书记全面讲、普通党员自愿讲的形式,将效果真真正正覆盖到每一名党员。
“分”领域抓拓展,打造“有生气”党课。党课教育要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党员特点和需求,分领域做好党课教育工作。讲党课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勇于揪住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党组织、党员同志的“胃口”,分级分类研究制定党课套餐,实行按需“点单”和“送餐”。对于在职党员,可以采取将党课教育与单位业务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务求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立足岗位,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农村党员,则要做到入乡随俗,把复杂的党课理论简单化、朴实化,要善于运用农村和农民身边的事情,把党课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让党课走出课堂、走近群众、走进基层,有效提升党课感染力,争取每位党员都能学有所获。
“数”字化求实效,打造“接地气”党课。讲好党课,内容为本,形式为要。党课形式要注意创新、不拘一格、独具特色。党课形式要与时俱进,让党员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你听我说”的刻板说教模式,借助新媒体、云端党课、互联网等方式方法,把博大精深的党课内容与红色案例、红色资源、红色典型等图文并茂展现出来,通过全景VR互动教学,增强党课教育画面感、立体感、直观感。要丰富“线上讲+线下点”党课教学内容,依托好线上会议系统,送党课到基层一线、党员手机、电脑终端,通过微信视频号,开设党课专栏,录制发布微党课,以党课“数字化”推动党员教育全覆盖,实现党课教育效果最大化、接地气。
弹好“结合之弦”奏响党课教育“三部曲”
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想要讲好党课,党课授课者不妨创新思路、分层施教,在主题、形式、风格上弹好“结合之弦”,奏响党课教有“三部曲”,释放党课教育最强音。
弹好政治和理论相结合的“政治之弦”,奏响党课教育“理论曲”。党课姓“党”,必须围绕“党”字立意,党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党课要扣紧“党题”,彰显“党性”。党的理论都是多年来实践得来的,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讲好党课,要把好党课“选题关”,找准“着力点”,体现“党的思想”,确保内容规范科学、理论讲深讲透。不管上课方法如何变通、形式如何多样,都要以增强党员的党性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党”字,体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党爱党,紧紧围绕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讲,真正让每位党员通过党课活动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弹好形式与趣味相结合的“创新之弦”,奏响党课教育“智慧曲”。在党课形式上,要突破过去“会议室集中学习”“照本宣科”,在挖掘传统、保留党味的前提下,开展开放式、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党课”。内容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学什么”的原则,以红色故事带入党课、以身边变化充实党课、以先进事例引领党课。用语要严肃而生动,不能为活跃气氛而信口开河,把不成熟的观点带上讲台,要认真学习,准确掌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工作的新提法、新解读,与上级宣传口径保持一致。要紧跟时代、注重创新,利用PPT、音视频、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参观等新形式,引入知识竞赛、演讲朗诵、辩论赛、唱红歌、党员志愿者活动,开展“网上党课”“文艺党课”“电影党课”,让大家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让讲堂更生动。
弹好理论与工作相结合的“实践之弦”,奏响党课教育“基层曲”。党课目的是以教育引导、浸润思想、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因此,党课授课人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外,还需非常注重在党课的“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作为一个党课授课人,要利用好“联系实际”这个“法宝”,充分将政策理论宣讲与地方乡土文化结合,与解决基层群众渴盼的具体问题结合,善于借鉴、引用有榜样引领、先锋示范、能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身边人”“身边事”,拉近宣讲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表达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讲方言、土话,少讲套话、空话,使党课既有“灵魂”又有“血肉”,大家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
“样样不能少”增强党课“影响力”
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内容之一的党课,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对于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激励党员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担当作为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党员的流动性、工作领域以及年龄因素等差异,导致党课教育的成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基层党组织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创新学习方法、扩大学习覆盖、增强学习成效上下功夫,探索打造流动课堂、云端课堂和互动课堂等形式,做到“一处不能少、一个不能少、一课不能少”,切实增强党课的影响力,为新形势下党课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因地打造流动课堂,秉承“一处不能少”的理念,增强党课“亲和力”。“课堂党课”“报告厅党课”是传统意义上的党课形式,但这种形式的党课往往因部分党员的特殊情况,接受不到党的教育。党课,是传递党的声音、担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党课教育不能少。党员群众在哪里,党课宣讲就应该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听课对象,因地制宜打造流动课堂,在党员群众遍布的地方,党课课堂一处都不能少,以增强党课的亲近感、亲和力。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可将党课课堂搬到农家小院,送书送教送学,使老党员不漏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8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