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党课: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  韩晶

(2023年8月18日)

一、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部署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出许多新的重大论述,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也提出了不 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比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也要促进民营经 济发展壮大,这二者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2023 年经济工作。

  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一步强调了稳信心、稳预期、稳民企,并再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求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 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 助企业恢复元气。对于平台经济发展,会议则要求,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 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此次会议提出的很多要求与7月发布的《意见》高度契合。

  《意见》共部署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 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并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自2002年党的十六 大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来,我们一直在贯彻落实。

  《意见》直击痛点,回应关切。针对准入难问题,《意见》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致力于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针对融资难、回款难、

用工难等问题,《意见》提出“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等措施。针对维权难问题,

《意见》提出“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以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

  《意见》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文件,不仅把以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意见转化成了具体政策举措,而且突出强调了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肯定。

  2023年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发布,围绕五个方面提出二十八条具体措施,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这五个方面包括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若干举措》有四条重要特征。第一,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若干举措》在提出具体举措的同时,也确定了每项任务的落实分工,压实责任,明确了“谁来干”,让民营企业明白遇到问题时“该找谁”。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 烈的拖欠账款问题,文件明确由工信部牵头推动解决,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审计署、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参加这项工作。其中特别提出,由审计 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让民营企业清清楚楚地知 道被拖欠账款可以向什么部门反映。

  第二,进一步明确落实细节。比如,《若干举措》进一步列明了支持民营经济牵头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具体领域,即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六个领域,政策范围更加明确,操作性大大增强。过去重大领域的创新,往往是由科研院所主导的,现在明确了民营经济要牵头承担的六大领域。民营经济的特点是紧跟市场,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作用下,或许在不远的未来,“卡脖子”工程会取得新的突破。

  第三,进一步推出加强举措。比如,《若干举措》进一步明确“赋予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 评审委员会,开展自主评审”;并进一步提出“建立涉企行政许可相关中介服 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将中介服务事项纳入各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以更大 的力度扎实推进,确保政策目标不落空。

  第四,进一步落实激励约束。《若干举措》强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激励,特别提出,“将各地区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国务院年度综合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督促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宣传推广”。此外,还提出“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奖励支持专项,每年向一批民间投资增速快、占比高、活力强、措施实的市县提供奖励支持”。通过奖励先进,树立榜样,调动各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性。

  2023年8月2日,广州市政府官网发布《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该文件围绕民营经济提出了二十条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最大限度释放活力潜力。可以说,《意见》吹响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冲锋号,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我们现在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我们从更长的历史时期,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看,我们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达9.3%。2020年我国GDP 突破100万亿元,2021年突破110万亿元,2022年突破120万亿元,再次跃上新台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上行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是1999—2007年。2007 年至今,是经济下行阶段。特别是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经济增速虽高于2020 年,但整体还是处于放缓趋势。即便如此,我国经济增速仍远高于世界同期水平。

  中国经济曾两次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是1992年到1996年, 年均增长12.4%;二是2003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10.8%。这两段高速增长背后的动力是制度创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 我国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010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更长的时间轴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鸦片战争前夕,我国GDP占比约达32.9%。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强行打开国门后,中国经济发展戛然而止。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只有4.6%。2021年,我国占

比超过18%。而且,202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2023年上半年, 我国GDP同比增长5.5%,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

  2023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重要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在政策频吹“暖风”的背景下,未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

(一)经济增长方面

  我们经常用“56789”来概括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

  民营经济是科技创新的“强引擎”,是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是稳定就 业的“压舱石”。民营经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到2035年, 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民营经济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意见》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与提升民营经济自身发展质量相结 合,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对民营经济自身发展 提出要求。《意见》提出:“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存在的 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稳定就业方面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3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 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3%、4.1%。由此可见,青年人群的失业率相对较高。就业问题,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支持和帮助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8481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