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要像一把刻刀一样精准画像
在文稿工作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困惑,即“稿子太普通,放之四海而皆准,换个大标题和署名随便哪个部门都可以用”。收到这个修改意见后,有的同志就慌了手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大量使用部门“发明”的词汇、部门专业的术语和自己“创造”的生僻词汇,以此来显得与众不同;二是大量使用文学修辞手法,以此来显得不落俗套。前一种,虽然看起来很专业,却也让人看不懂,失去了交流价值。后一种,虽然看起来鲜活生动,但容易引起表达歧义,而且略显轻浮,达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说,写稿子就是把文字当成一把“刻刀”,对工作进行精准画像,让受众看完文字就能理解工作,就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副工作的画面。这时,文字不再是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工作,也许是措施,也许是办法,也许是手段。我们常讲,公文的第一要义是精准,除了指表述精炼、用词准确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对工作精准画像,所谓“见文如见面”。?
如何让一个稿子摆脱“普适性”?我想,最重要的是文稿背后工作的思路。如果连工作思路都跟别人一模一样,那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高超技法,都避免不了“落入俗套”。在这方面,中央层面很多的讲话和文件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类型的会议,每年都开,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9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