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

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2
    精准思维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运用和生动实践,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推动现实的生命个体成长为目标,以现实的具体问题为着力点,系统性、针对性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亟须深入解析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在机理,认清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现实境遇,探求数字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行动突破。
    一、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内在机理
    传统教育生态不断受到数字化改革的冲击,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改革就是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解决传统思维、传统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1.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从“千人一面”到“个体画像”。现代社会,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差异化个体诉求日益凸显,而且就学生个体而言,其需求在不同阶段也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由于缺乏数字信息的量化分析,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泛化,难以对众多学生情况进行精准识别,一定程度上存在“经验主义”和“千人一面”等现象。***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是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目标。数字化背景下,学生在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等空间场域产生的海量数字信息直观地反映着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的个体表征。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数字技术,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清洗、整合,然后进行全样本“大数据”分析比对,不仅可以建立“全景平台”,从宏观上掌握学生群体的整体情况和共性问题,弥补传统调研访谈的不足;还可以开展“个体画像”,从微观上精准捕捉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和隐性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细微变化,找准个性化育人的落脚点,响应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
    2.精准供给教育内容:从“千篇一律”到“菜单定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既“供过于求”又“供不应求”的供需错位和供求失衡现象。***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实施精准思政,摒弃“包治百病”的思想和“千篇一律”的方案,树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在开展全方位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筛选、标签识别、数字分析和数据建模等,精准定位学生个性化需求,优化各类资源配置,突破时空限制,实施“菜单定制”策略,采取不同教育方法,供给不同教育内容,在牢牢把握“大方向”的同时密切关注“小细节”,做到“因人施策”。数字技术为学校实施“一类一策”甚至“一人一策”的精准思政教育方案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在方案制订中链接教育对象信息、教育资源信息、教育环境信息三大类的复杂数据,并根据每个教育对象的特质单独设计出多套教育方案以供选择”,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平衡、无缝对接,推进教育成效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3.精准控制教育过程:从“大水漫灌”到“小水滴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依赖经验,采用“上大课”“开大会”等“大水漫灌”式的空洞说教和生硬灌输,没有结合学生特点和喜好,缺乏应有的师生互动,未能回应学生内心关切,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实施精准思想,要求坚持教育导向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教育内容、媒介、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提供循序渐进、坚持不懈、靶向发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可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数字化信息媒介为手段,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的媒介偏好、接受习惯和使用频率,精准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送的最佳时机,精准感知学生的关注、参与和反馈程度,高效整合跨越时空场域的零散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供给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依据数据支撑进行“小水滴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4.精准评估教育效果:从“定性评价”到“数字呈现”。“提升精准思政各环节的精细化和准确化,关键要发挥精准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然而,如何全面、客观、精准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长期以来都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学生评教、专家督导、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评价,不仅途径单一、样本量小、耗时费力,而且主观色彩强烈、定性为主、量化不足,还无法实现动态追踪与实时反馈,科学性和客观性亟待提高。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精准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可能。高校可以依托***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动态记录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信息,建立“依据评估”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让数字说话”,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数字化、指标化和显性化,由定性评价转为数据呈现;可以借助主动识别、无感采集等智能手段,全面、动态、实时跟踪研判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状态,查找分析教育过程中的空隙漏洞,对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展评估、监测与反馈,从而精准聚焦学生成长发展的着力点,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策略,持续优化精准思政。
    二、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掣肘因素
    虽然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具有一定的耦合基础,但推进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依旧有必要对各种掣肘因素进行前瞻性分析。
1.思维困境:传统观念与数字思维的冲突。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实践进程,其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这一变革历程不仅依托数字技术优势,更依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观念的数字化转变。数字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实践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传统观念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9390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