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XX大报告首次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性阐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和九个方面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创新了现代化发展进程、拓展了世界现代化版图,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创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
一、历史必然:中国式现代化生发的实践之道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酝酿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化三改”,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人,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也从单一的建成工业国转变为“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展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目标。伴随着对于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持续加深,“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也渐进式地持续调整。一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纳入,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现代科学文化”的建设要求,后又变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二是工业现代化的扩展,周恩来同志在1957年8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说明,工业是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三是国防现代化的重申,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曾经在几年时间内不再强调国防现代化,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复斟酌思考后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要加上国防现代化。由此可见,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明确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曲折实践探索。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拒绝简单地照搬现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行动框架。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会长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全新命题,指出了我们的现代化概念是与西方不同的,几天之后,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进一步表示,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同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创造性地运用了“小康”概念,这一最初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中带有着浓郁中华文化底蕴的词,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国特色。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战略,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对新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细化部署,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上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推进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理论上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上经受住了多方面风险挑战考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ongxiezuo.com/99597.html